大通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10-08 12:54:17

大通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青海省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制约,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经济发展,本文就草地退化现状和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草地退化;现状;治理对策

草地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大通县的重要资源。它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中趁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水系,依赖着绿色草地的涵养,青海省草地资源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重视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缺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牲畜数量的增加,使草地长期超载过牧,加上对草地资源的大量开垦,使草地严重退化,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草地植被盖度降低,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减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 草地生态环境现状

1.1 草地资源基本情况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河是游北川河流域海拔2280―4622米,年均气温5.5度,年降水量450-800毫米。大通县有天然草地 0.1798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地0.1666万km2,占全县土地利用面积的65.93%,是耕地面积的3倍。大通是全省的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38.1%,水资源总量6.9亿立方米,承担着西宁市70%以上的城市供水任务,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鹞子沟、老爷山、娘娘山风景区等特色生态景观。

全县共有5个草地类,8个草地组,15个草地型,以高寒草甸类和高寒草原类为主体。植物以莎草科、禾本科为主,具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高,粗纤维低的特点。因地处高原、气候寒冷,牧草生长期短牧草植株低矮,产草量低,每公顷平均鲜草产量为398kg/hm2.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平均0.398kg/m2

1.2 草地退化严重

全县共有中度退化草地面积0.096万k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53.3%。其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0.04km2,中度退化草地面积约0.03万km2,轻度退化草地面积0.026万km2.

1.3 草地水土流失加剧

草地植被盖度的降低,使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加速了水土流失,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资源的破坏,导致掠夺式经营、破坏生态,草地植被盖度逐年降低,植物群落减少,滩涂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蓄水能力降低,加之大通县森林覆盖度不高,使黄河之系北川河几乎变成季节河,这种现状严重影响着大通县畜牧业生产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1.4 草地鼠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草地的主要鼠害有啮齿动物是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和高原田鼠等,其中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两种主要有害鼠,其分布广、数量多,成为加速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鼠害营地下栖息,反复的挖掘活动破坏了草层,加剧了草地的风蚀、水蚀作用,使次生裸地不断扩大,形成了大面积“黑土滩”型退化草地。

1.5 生物种资源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在草地优良牧草减少,毒杂草增多,一些特有的种质资源在逐渐消失,家畜生产性能下降。

2 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1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的影响

2.1.1 温度 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我省平均气温总体呈现变暖趋势。气温的上升使冰川消退,雪线上升,冻土层下降,河流干涸,土壤融冻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气温的升高和蒸发量的增大严重影响了牧草的正常生长发育,牧草的生育期提早或推迟,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下降。冻土层的下降为鼠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速了鼠虫害的形成和发生。

2.1.2 降水 全县降水量较以往普遍偏少,干旱问题突出,牧草长期处于生理干旱,加之季节性降水差异趋于不显著,致使草地生态系统变得更为脆弱。

2.1.3 风沙 我省是全国八级以上大风日期数量多的地区,全省有18个县、地区年平均风速3m/s以上,具有风大、沙暴多的特点。大风一起,飞扬的沙土掩埋低洼草地,同时刮走草地表土,使牧草根系露,加剧了草地退化、沙化进程。

2.2 鼠虫害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鼠虫害是我县牧区草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分布面积广、危害大。特别是草地鼠害尤为严重,鼠害区每公顷有土丘305个,严重地区多达350个以上。由于洞道密集,纵横交错,使草地植被千疮百孔,形成生裸地,加之风蚀、水蚀影响,使优良的牧草沦为“黑土滩”。

3 治理对策

3.1 全面落实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实行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根本性措施。只有全面落实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草地利用上吃“大锅饭”的问题,才能把草地的管、建、用同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3.2 依法治草、依法促草。在加强《草原法》《青海省实行,〈草原法〉细则》宣传、贯彻落实的同时,尽快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3.3 大力推广舍饲圈养。推广“种优质草、建暖棚圈、养良种畜、加快出栏”的四们一体、配套联动的生产模式,教育和引导群众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3.4 加大对草地的投入。恢复和治理草地生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将草地生态治理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规划,使草地生态建设有基本的资金保证。坚持国家、地方、群众共同投资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草地生态建设资金。

上一篇:家兔常见病及预防治疗 下一篇:谈鸡蛋皮核桃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