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08 11:14:14

初中信息技术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在初等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引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技术操作熟练度方面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以上种种不足,有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协同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要素、学生要素的作用,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协同教学;学生主体

一、与协同教学相关的理论

传统的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往往通过教师和教学助理的共同合作达成教学目标。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夏普林教授(JT.Shaplin)对协同教学作出了相关阐释,他认为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必须在两个以上教师的通力合作下,以组、队为单位负责学生的全部教学或部分教学任务。所以协同教学是由两名以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集体研究并编订教学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教学效果的组织形式,是以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为目的的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以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为主的过程。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施”与“受”被计划(规划)教学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自主处理与运用,理论和实践就在这种互动与协同中被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习最初的作用与功效。换句话说,协同教学是一种主要由教师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这种模式里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互相组合结对完成协同合作。相较于传统的协同教学模式,新式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教育主体的能动性,由教学活动中的“受”转为知识的“施”,这种转变彰显的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号召。通过这样高效的协同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持久进行,进而完成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途径的拓宽,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效果。

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互相研讨、彼此观摩,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扬长避短,进而充分发挥各自在专业知识上的优势,从多个方面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二、信息技术协同教学模式在初等教育中的运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协同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是协同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失的元素,为了确保协同教学长期稳定地开展,组成协同教学小组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同院校之间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可以使人才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运用。在协同教学伊始,对于教学前期活动的组织安排要进行详细的前端分析、判断、协同备课。以初中信息技术采用协同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对于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能否正常进行,教学成效能否实现最大化。

1.协同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要确定协同小组的队员。主教与辅教人员划分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人员分配通常按照1:2来进行设置。主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规划和领导能力,对某方面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比较擅长。辅教的要求则是有比较强的协调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和辅助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的对象、课程内容的性质从宏观上把握协同教学模式是否适合被引入。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完成后,就要对课程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如确定参与本节课协同教学的教师,确定教师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掌握程度;确定上课时间,调整课程表,在时间上做到适度准确;分析设计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适当安排;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做到密切合作,在各个环节保持课程完成的流畅性以及完整性。

2.教学目标的方向意识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中,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结合课程内容的难易度、学生的兴趣程度等方面。教学目标制订过高,一旦结果不如人意,就会使整个团体的积极性受挫,学习兴趣被削弱;教学目标制订过低,同样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协同教学的顺利进行既需要团队内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施”“受”双方做到完完全全的互相配合,协同教学模式才能够发挥它的功效。协同教学过程中对于协调能力和互动能力的高要求既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促使教师提高了教学技能,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益处颇多。

参考文献:

[1]高S.浅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协同教学[J].教学探索,2013(6).

[2]付兰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