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感情带队伍

时间:2022-10-08 11:13:07

北京公交集团双层客运分公司第三车队辖特8路外环、特8路外环快、48路3条线路,运营车辆138辆,职工437人,其中驾驶员216人,日行程2.48万公里,平均每天运送乘客7.88万人次。特8路外环线路被评为市级“工人先锋车队”。在乘坐特8路公交车的过程中,精神饱满的驾驶员给乘客的感觉是干劲十足,乘务员的服务也让人倍感亲切。第三车队的员工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精神状态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第三车队党支部书记常禄平,她

说:“这种状态是员工认可车队的表现。要让员工认可车队,就离不开感情的投入,也离不开交流与沟通。”

“见面”增沟通 关怀暖人心

常禄平具有在公交行业工作20多年的经验,经历过多次车队管理改革。在车队管理上她善于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其他车队行之有效“日见面”经验就被她借鉴了过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三车队坚持的“日见面”制度,既包括车队管理人员出车前与驾驶员等一线员工当面交流,也包括出车中的时刻提醒。通过“日见面”制度,车队可以直观地了解员工的精神面貌,并有效地进行宣传教育。在出车前的签字本旁边,在车队办公楼的走廊上,在调度室的黑板上,在车队滚动播放的视频节目中,“日见面”无处不在。

常禄平告诉记者:“‘日见面’可以改变车队的精神面貌。因为车队分早班车、晚班车、单班车三种,‘日见面’也要进行三次。‘日见面’的方式也拉进了车队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让员工把车队当成自己的家。”常禄平曾经在“日见面”中发现一位名叫刘凤兰的售票员精神状态不好,询问中得知她家里发生了大的变故,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常禄平动员其他员工帮助刘凤兰,减轻她的工作压力,帮助她走出了阴影。通过这样的关怀,即温暖了员工,也体现了车队对员工、企业、社会负责的态度。

除了出车前的“见面”,在车辆运行中,车队还会不断进行线路巡视,在站台上与一线员工“见面”。特别是出现恶劣天气时,管理人员只能沿着三环,步行走上3个多小时,挨个与在一线工作的员工“见面”,既告诉他们线路情况和相关注意事项,也告诉员工“我们和你在一起”,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联组长为核心,员工友爱互助

第三车队建立了联组长制度,在车队的管理中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车队每9辆运营车有一名由大家推荐的联组长,他们带动本联组互帮互助。每月20日是车队车辆卫生清洁日,每到这天,联组长便发动司乘人员参加清洁日活动,每次都有二三十人放弃休息积极参加清洁车辆活动。

车队的联组长往往是车队的技术骨干,驾驶员标兵于江创立了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于江创新工作室”,每月坚持与驾驶员进行交流讨论,教驾驶员如何认真做好车辆出车前“十二检”,以及安全行车和节油经验。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遇60年罕见的大暴雨,造成三环路多处交通堵塞,特8路外环车当晚还有33部车滞留在路上,车队安全员王琛沿着特8外环沿线,冒雨徒步巡查,一路叮嘱被堵在路上的驾驶员、乘务员,要注意安全、安抚乘客。走到莲花桥时,立交桥下积水有30多厘米,他果断指挥车辆停驶等候。次日凌晨3点20分,当33辆特8路车排着长龙陆续回到场站时,书记、队长、安全队长在停车场站指挥车辆摆放,服务队长、后勤队长为回到场站的驾驶员和乘务员送上牛奶和面包,并安排职工搭乘有车职工的顺路车回家。车队技术队长带领机务员抢修2辆坏在路上的车,回到场站已是次日凌晨4点多。当得知半夜2点还有驾驶员和乘务员堵在路上,一些在家休年假、公休的驾驶员赶到车队:“别的忙帮不上,帮助送同事回家我们一定能干!”

正是通过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爱,第三车队才凝聚成现在的先进集体。

关注员工生活

除工作外,车队也非常关心职工的生活。从2012年开始,车队每月最少对18户员工家庭进行家访,了解职工的生活情况,为需要帮助的职工家庭解决困难。

去年7月那场暴雨中,房山区是受灾最重的地区。车队有33名职工住在房山,车队领导逐一给这些职工打电话,确认职工的安危情况。当了解到职工段业飞的房子被大雨冲垮,一家5口生活受到影响时,常禄平和服务队长张辉把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送到了段业飞家中。今年3月19日晚北京普降大雪,最大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常禄平要求联组长们提醒职工穿鞋时在袜子外面套上一个塑料袋,以免鞋湿冻脚。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在职工中相互传递,车队职工都说:“飞信架金桥,温暖职工心”。

此外,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也是车队管理的重要内容。每逢“三八”“十一”等节假日,车队都会开展歌咏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第三车队通过这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执行力。减少了纠纷和安全隐患,也使管理和服务屡创佳绩。

上一篇:安全驾驶经验谈(二十八) 下一篇:开车族怎样应对雾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