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炒股:趋利避险两不误

时间:2022-10-08 10:57:12

在趋势不明的行情中,若能同时做好避险和趋利两种操作,就等于为自己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不仅能有效防范下跌风险,而且能及时把握上涨机会,有助于达到趋利避险的投资效果。

股民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趋利避险者,能最大限度地把握股市的上涨机会,尽可能回避下跌风险。简言之,就是在确保资金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博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那么, 股市投资究竟能否实现趋利避险的目标?尤其是在“跌跌不休”的熊市里,普通投资者能否达到趋利避险的操作效果? 答案是肯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如下图所示。

1 品种选择

趋利避险是投资者在熊市炒股的共同追求,其优势不言而喻,但难点也显而易见,特别是避险品种的选择和趋利品种的寻找。

1.1 避险品种的选择

所谓避险品种,指的是重仓甚至满仓的投资者所持有的品种中已经盈利,存在滞涨、下跌甚至大跌可能,无论是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操作都应该卖出的股票。

判断是否属于避险品种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看基本面。例如,此前消息面相对平稳,但某日突发实质性利空的股票,或虽然未见实质性利空但存在利空征兆的股票。此外,还有累计涨幅巨大、股价已充分反映企业业绩的股票,以及一段时间里表现强势、存在补跌可能的股票,都属于与企业基本面不符、有必要避险的品种。

二是看技术面。例如, 阶段涨幅巨大――在大盘上涨中明显领涨大盘和其他个股的大牛股;阶段跌幅较小――在大盘下跌中跌幅明显小于大盘和其他个股甚至逆市上涨的强势股,均属于从技术层面考虑需要重点避险的品种。

避险品种的选择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模糊法, 即在一段时间的操作中,感觉某一股票涨幅较大,存在调整可能时,将这一股票列入避险品种的方法;二是看图法,主要通过察看分时图和K线图(包括日K线图、周K线图)来发现某一已经大涨的股票接近前期高点,或者上涨乏力、可能出现补跌的选择方法;三是比较法,利用行情交易系统,补齐数据后对自选品种进行阶段涨跌幅度排名统计,以此确定避险品种的选择方法。在比较时,既要与指数比,又要与同类个股比,不能顾此失彼、左右失控。在上述3种选择避险品种的方法中,比较精确、可靠的是第3种比较法。但在比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区间,如“买卖区间”――将某一股票买入和卖出的时间段作为区间进行比较。具体方法如下:先将平时关注、反复操作的熟悉品种进行粗选,再将这些粗选后的品种加入行情交易系统内的“ 自选板块”,利用“阶段涨幅”功能进行自动计算,最后,只要将区间涨幅较大者作为避险品种即可。

除“ 买卖区间” 外, 选择避险品种的方法还有“高低区间”――重要的高点和低点之间形成的区间、

“政策区间”――重要的政策出台前后形成的区间及“时间区间”――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的区间等。对于避险品种,只要账户里持有这样的避险股票,原则上应按先后顺序(涨幅大小)择机卖出。

1.2 趋利品种的寻找

所谓趋利品种,是指留有资金、等待买入的投资者平时关注的熟悉品种中跌幅较大,存在止跌、上涨甚至大涨可能,无论是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操作都值得买入的股票。

趋利品种的判断标准和选择方法与避险品种方法相同,方向相反。通过“买卖区间”比较法计算后,只要将区间跌幅较大者作为趋利品种即可。对于趋利品种,只要账户里留有资金、操作时准备建仓,原则上应按先后顺序(跌幅大小)择机买入。在买入趋利品种时,当发现可供买入的品种较多时,可在剔除之前已经买过、新股上市不久等股票的基础上,剩余品种依次作为待买品种。此外,还须注意的是,这些待买股票是否属于“四跌股票”――刚开始进入下跌通道的“起跌股”、长期进行下跌调整的“阴跌股”、前期大涨或表现强势的“补跌股”、基本面出现突变的“该跌股”。

如果属于“四跌股票”,也应谨慎回避,不建议买入。

总之,避险和趋利的品种选择就是在阶段涨跌分析、买卖盈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品种取舍,即选择盈利的股票作为避险品种,选择亏损的股票作为趋利品种。

2 操作技巧

避险和趋利品种选好后,投资者可择机操作。

2.1 制订计划,寻找机会

避险和趋利品种确定后,先要制订具体的操作计划,计划中,交易品种、方向、数量、价格等主要要素都要事先确定,并对照行情实时变化,仔细进行观察跟踪。在此基础上,再寻找更好的交易机会择机下单,一般情况下,要求委托下单的卖出价比计划卖出价更高,买入价比计划买入价更低。

2.2 涨时卖出,跌时买入

当准备卖出的品种时价比计划卖出价高时,可选择股价冲高时(最好是急冲)进行卖出。此时,一定不能受周围看多情绪的影响, 缩手缩脚、不敢进行卖出操作;当准备买入的品种时价比计划买入价低时,即可选择股价回落时(最好是急跌)进行买入。此时,务必不要受周围恐慌因素影响,犹豫不决、不敢进行买入操作。具体委托的方式,既可采取即时式,也可采取埋伏式操作――事先想好心理价格,提前进行委托下单。

2.3 控制数量,分批交易

所谓控制数量,是指单一品种的建仓总量,一般情况下应动用其中的一部分资金或股票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切忌满进满出。所谓分批交易,是指分若干批次进行交易,而不要一次性买入或卖出。而且,在分批交易时,要尽量做到越涨越卖、越跌越买,只要确保品种不变,数量固定即可。此外,还要保持适度的交易频率,做到流畅时多交易,梗塞时少操作。

2.4 见好就收,不可恋战

当交易后相关股票的走势与预期一致时,可择机回转,不要患得患失,因为趋利避险的操作不同于普通操作, 趋利和避险两大目的一旦达到,原则上要及时回转,此时比的是不操作,而不是利润最大化。而当交易后相关股票的走势与预期相反时,一方面要坚信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可择机进行“补操作”――继续卖出原卖出过的股票,买入原买入过的品种,此时的趋利避险操作在价格优势上显然要比原先的趋利避险操作更加明显。

在股市持续下跌、未来走势并不明朗的前提下,若能同时做好避险和趋利两种操作,就等于为自己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不仅能有效防范下跌风险,而且能及时把握上涨机会,有助于达到趋利避险的投资效果。

上一篇:价格将与国际市场接轨 下一篇: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