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控制与实用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8 09:52:20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控制与实用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实际经验,同时对该类工程通病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实用防治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防治措施

一、前言

本文根据作者的经验,简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种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二、灌注桩砼浇筑过程中导管卡管、堵塞。

(1)原因:

1)、隔水板上没有先浇水泥砂浆,而混凝土的粘聚性又不好,在搅拌储料斗或提吊料斗中的初存量混凝土时,漏斗中的混凝土离析,粗骨料卡入隔水塞或在隔水板上架桥。

2)、混凝土品质差,如:混凝土中混有大块石、卷曲的铁丝或其他杂物,造成堵塞,混凝土极易离析,在导管内下落过程中浆体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而堵塞导管;混凝土干稠,坍落度小于16cm 时也易堵塞导管;使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因中途停顿时间较长而堵塞导管。

3)、导管漏水,混凝土受水冲洗后,粗骨料聚集在一起而卡管。

4)、混凝土灌注过程不连续,间断时间过长,或是调整灌注过程的时间过长,使已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凝固,也会出现导管堵塞。

5)、初灌量不足,导致混凝土砼面没高出导管底部50cm。

6)、导管埋管过深超过6m,导致上部砼初凝,时间一长,混凝土无法灌注。

7)、误拔出导管脱离砼面、导致混凝土在泥浆中离析,导致无法灌注。

8)、钻孔泥浆密度过大,清孔未达到要求。容易和混凝土形成泥浆砼混合体,导致测量砼面误差。

(2)预防措施:

1)、检查导管,对旧导管认真检查,磨损过旧的,要求提前更换,对工地开工前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有漏水,及时更换。

2)、重视初灌量的计算,保证首灌时混凝土砼面能超过导管50cm。

3)、检查商品砼的塌落度,塌落度小于16cm的,及时调换,可少量加水。大量加水禁止。同时要求在灌注前,商品搅拌车快速搅拌2分钟。

4)、下导管时、密封圈的放置要严格执行

5)、如果预料到不能及时供应砼(超过1小时),砼运输距离远,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砼中加缓凝剂外,导管插入砼中的深度不宜太大,据已往经验,以2~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见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免使砼产生初凝假像。灌注砼中断超过2h,应判断为断桩。

6)、重视清孔质量,尤其泥浆中砂含量过大时。

(3)措施:

1)、 若刚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压水后发现导管有渗漏水现象,检查办法(用手电筒照射导管内壁,检查有无漏水现象存在),不迁就施工的想法,应马上提出导管进行处理,并且要求重新清孔后再重新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免因小失大。

2). 若导管底端处在混凝土中深的部位时,导管堵塞,可以用提升导管减轻水压的办法或上下抖动导管、在导管上部增加料斗用初灌的办法增加导管内部压力,也可以用附着式振动器对导管进行振动,一般可以使管内的混凝土灌注下去。

3). 若灌注水下混凝土不太深时(例如3~4m),发现导管堵塞,无法灌注混凝土,应尽快提升导管,清理出已灌注的混凝土,重新下新管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原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强行灌注,以免出现断柱现象或是桩底的混凝土强度不够,影响整个桩的施工质量。

4). 若灌注的混凝土面距离水面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5m),出现导管堵塞混凝土无法灌注,混凝土未初凝时,应及时提出导管,重新下导管、利用料斗进行初灌的办法进行重新灌注,(现在有一种专利即是一种混凝土浇灌导管的管头。外壳的内部固定有支架、拉线阀呈锥体插入其内,拉线阀的上部被一组径向弹簧压住,弹簧的另一端顶住压板、压板被涨紧在档环内侧,档环的外侧涨在密封圈上与导管内口封严。可以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继续进行灌注施工。而不会混杂污水及泥浆。),也可以在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泥浆的浮力),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的自重将防水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也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调整护筒、大开挖、开挖护坡或围堰开挖等办法,直接抽水进行旱地接桩。

三、塌孔、缩颈

预防办法主要是:1、先要仔细研究地质报告,在容易发生桩径变化的土层施工时,控制进尺速度。2、在泥浆中加入适量的黏土。3、保证孔内适量的水头。4、避免触及和冲刷孔壁。

四、钢筋笼上浮

1)、灌注中,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注意导管底端避免位于钢筋笼底口上下2.0m之内的位置。

2)、钢筋笼吊筋采用14mm左右的钢筋,并且焊接在桩机平台上,可以观察钢筋笼是否上升。

3)采用在主筋上焊“倒刺”的方法来防止钢筋笼上浮,效果很好。“倒刺”用Φ8~Φ10钢筋制作,弯起部分长12cm,与主筋成32º左右,钢筋笼同一截面焊3~4个“倒刺”,每个钢筋笼设两道即可。

4)砼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但注意导管埋入砼表面应不小于2 m,不大于10m。如果钢筋笼因为导管埋深过大而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补救,补救的办法是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 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这时可以看到,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当然,如果钢筋笼严重上浮,那么这一补救措施也不一定会十分奏效。

5)导管注意挂笼子,导管也能挂住笼子上升.如果轻提导管,笼子随着导管上提而上升,且上升幅度一致,则属于这种情况.此时,只要轻轻转动导管,笼子一般会自行落入,反之,笼子上升与提动导管无关,而是随着续灌混凝土而上升,则是混凝土托浮所致,应提卸导管。

五、结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虽然存在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但是只要重视、

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选型,尤其是加强施工管理,一些难以控制的指标,在现有技术设备状况下也能保证,这些工作的深入就能从施工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桩承载潜力,来提高桩基工程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朱奎.桩基质量事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滕延京,陈希泉,杨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曾巧玲,崔江余,陈文化,等.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江正荣.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水闸类型及计算截面的选取 下一篇:浅谈PVC穿线管配管及管内穿线监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