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时间:2022-10-08 09:36:4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201-01

据资料显示,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有心理问题的占总数的一半,其中较为严重的,可称为心理疾病的、影响现在学习和今后发展的约占20%左右。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当前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本文拟对小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谈以下几点看法。

1 小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心理有缺陷,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任性。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吵闹不休,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这是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的一种消极的意志品质。

例如,有的学生和伙伴在一起时,要让伙伴一切都依着自己,围着他转,稍不如意就把伙伴赶走,或者离开伙伴,这样的小学生也交往不上密切的朋友。这就是任性的表现。有一个小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批评他,他对老师说:“你再说我,我就从楼上跳下去!”老师没在意,继续教育他,结果这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真从楼上跳了下去,险些丧命。

1.2 自私。这种学生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自私自利,惟我独尊。在家里的表现为:吃东西捡大的挑好的,不知道谦让。电视的遥控器自己把着,看什么自己说了算,别人换一换就要又哭又闹。有一个小学生就自豪地说:“我在家里就是皇上,爸爸是大臣,妈妈是丫鬟,他们都要围着我转。”

学生的自私心理在学校的表现为:自私自利,不关心别人,甚至损人利己。一位教师做过这样一次调查,他问学生:“一位同学病了,谁愿意把他背回家?”结果满教室的学生没有一个愿意的,他们的理由还十分充足:“我背不动他!”“妈妈不让!”“如果把我传染了怎么办?”等等。

1.3 嫉妒。这种心理的学生表现为没有同情心,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别人比自己好了,轻则自己生气上火,重则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打击别人。某班级一位学习最好的同学病了,当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位同学病了,几天不能到校时,好多同学都高兴得笑了,有的同学私下里就说:“这次她要拉下几天课程,考试可不能第一了。”

1.4 孤僻。性格孤僻的孩子表现为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从众心理差,缺少协作精神,愿意记仇,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同别人说。有位教师发现一个不太合群的学生有一个小本子上记了班里若干同学的名字,有的名字上还打了红叉。经过老师的耐心询问,这个同学才说明了真相,原来他把他认为得罪了他的同学的名字都记了下来,有朝一日要进行报复。个别学生的这种阴暗心理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5 怯懦。怯懦的学生胆小怕事,缺少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有的孩子不敢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夜里不敢自己一个人到院子、到厕所,不能一个人单独睡觉,见到生人也害怕;在学校里,上体育课时有的项目也不敢做,课堂上不敢大胆地提问和回答问题。这种心理的学生将来很难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

2 学生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如何,家长的心理素质如何,家长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对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经常吵闹打架,或者家里经常打扑克、打麻将等,孩子就会产生暴躁、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如果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当,如过分管教、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都会使孩子产生不离开的心理。

2.2 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成年人不健康的行为,不健康的书刊和影视作品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孩子们打开电视,看到的就是武打、圣斗士之类,这对孩子们的健康心理会起到负面影响。如某冰淇淋广告,几个淘气的小撒娇,闹着要吃冰淇淋,嗲声嗲气地叫着:“我要,我要……”,不给吃就叫嚷、撒泼,这样的广告画面将不同程度到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形成产生非良性的作用。

2.3 学校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所以他们不健康心理的产生与学校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体制上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和放松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其次,某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也使学生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如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起来回答问题,结果答错了,被老师讽刺挖苦了一通,以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起来回答问题了,变得自卑怯懦起来,学习成绩更加下降。

3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各式各样,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有缺陷的学生,更多的是几种不良心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有的学生既任性,又怯懦,嫉妒心理还强。因此,我们必须从家庭、社会、学校各个途径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

家庭和社会方面,主要应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学一点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不断探索儿童教育的艺术。社会应为少年儿童多提供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

学校是少年儿童教育的主要渠道,肩负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学校应开设心理卫生课(不一定配备专门教材),设置专职或兼职心理卫生教师,通过设计情景,介绍事迹,使学生改正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还可以结合体育、健康、语文、思品等课程向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3.2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如向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吃苦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军训等活动。经常开展这类活动,无疑会对学生的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开展好这类活动,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利的、宽松的条件和环境。

3.3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儿童教育这门艺术。在“爱”的前提下,主要应向学生进行微笑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应向学生进行适当的“冷面教育”,当学生表现出不良的心理行为时,教师不能迁就,要艺术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使他心服口服,下决心改正不良的心理行为。一味地“讨好”学生或“训斥”学生,都不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不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对有效班级管理模式创建探究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