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08 08:16:17

企业经营策略探讨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企业伦理研究领域,如何突破既有研究视域,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道德经营论》一书给出了时标性的诠释。该书深刻而有力地回答了道德经营的概念解析、原因探秘、实践路径和时代境遇等四大问题,较为深入系统地论证了道德经营的一般逻辑和时代境遇,把企业伦理与企业经营之整合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当之无愧是企业伦理学园又一创新制作,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企业 企业经营 道德经营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志丹博士的新著《道德经营论》已由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该书深深镌刻着著者近几年在企业伦理研究方面精研和致思的心路历程。通阅全书,《道德经营论》的主要成果包括:在企业伦理学与企业经营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性地提出“道德经营”概念范式,实现了由企业伦理研究向道德经营研究的“问题阈”转换,在此基点上,聚焦企业主体自身究竟应该如何“用德”、“践德”,依托跨学科的思想资源,以中国与西方结合、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历史与现实交融、理论与实践互涉的“视阈融合”方式,深刻而有力地回答了道德经营的概念解析、原因探秘、实践路径和时代境遇等四大问题,较为深入系统地论证了道德经营的一般逻辑(即道德经营的概念、合法性、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关键环节、人格范式)和时代境遇(即道德经营遭遇到的责任伦理、人权伦理、财富伦理、信息伦理、时间伦理、空间伦理等突出的时代问题),从而把企业伦理与企业经营之整合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

阅读过程别能激起我内心共鸣的是该书关于道德经营的创新论述。著者在对古今中外关于“经营”一词进行学理考辩后,认为道德经营是指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主张道德价值观驱动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与道德目标相统一的战略性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经营的行为习惯、内在品质和道德境界。

著者借美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德・乔治之言,强调企业与道德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关系,认为企业经营行为必须在行动前预先设定一个道德经营背景,并进而揭示了道德经营所具有的四个鲜明特点:(1)经营主体的多元性:经营(经济)主体包括企业组织本身和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2)经营德性的内在性:它要求义利统一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保护生态、合理慈善等基本价值,包含底线性的道德要求,也包括高线性的道德要求,同时经营的程序与过程均要符合道德理念的要求,并最终内化为企业经营的德性;(3)经营目的的双重性,即经济性与道德性:这就是说,一方面要满足经济目的、讲求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满足道德目的、讲求社会效益,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统一以及私利与公益、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之间的平衡;(4)经营愿景的战略性:经济的非道德性神话绝无经营愿景之战略性可言,道德经营区别于片面性、权宜性、表面性的经营政策或策略,它坚守道德信念、以道德价值观驱动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愿景、引领企业永续发展的战略性的经营哲学。著者认为,道德经营反映了当今时代趋势的企业战略构想,同时也是当代经营哲学“升级版”的镜像呈现。

我认为《道德经营论》一书对道德经营的界定是相当清晰的,对道德经营之特点的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对当代企业经营之战略走向的揭示亦是十分正确的。遗憾的是,著者未能联系当代人的发展与生存状态具体地谈谈道德经营的必然性、重要性,读过之后,不免既有余音绕梁之兴奋与激动,又有意犹未尽之不安与渴盼。

马克思在考察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时曾经从总体上把人的发展历程区分为三个阶段,归结为三种历史形态:(1)“人的依附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人的最初形态;(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构成人的发展的第二大形态;(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也是可以预见的最高发展形态。在这里,马克思所描述的第二种社会形态,就是人对物的依赖性。然而,这种人对物的依赖性却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商品拜物教或曰货币拜物教现象。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的利润最大化逻辑,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如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赚钱,为了赚钱而赚钱”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以及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等商业和经济败德行为无不是商品拜物教的现实表现。

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发展尽管在生产关系方面正处在由人的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向第三种形态的过渡阶段,然而在生产力方面我们必须面对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尚有差距的现实。因此,在当代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作为市场经济重要主体的企业如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超越资本主义企业固有的“经营病”,如何实现承载着向人的发展的第三种形态飞跃的历史重任必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自由、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实体。固然,追求“最优成本产出比”是企业经营遵循的天然规则,然而,企业又确乎存在于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企业在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中,必然要与其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发生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正是在这些关系中,内在地包含着一种伦理价值关系,即企业要实现自身的权益,就必须承担尊重利益相关方权益的责任,同时又必须遵守市场交往关系中的“游戏规则”。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也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些“社会责任”包括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维护消费者权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

“企业的本质含义就是经营,说白了就是谋利、赚钱,问题在于如何经营以及如何实现经营的本质含义,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系统工程。”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有相当数量的现代企业迅速的成长壮大,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上都具备了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回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成长道路,却是让人格外的心酸。在“中国制造”以其低廉的成本优势席卷全球时,其背后却是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一些企业克扣、拖欠工人工资、偷工减料、置员工和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的违法经营行为。尤其是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广大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满意度急剧下降,致使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长期低迷,甚至折戟商海而销声匿迹。究其根本,这与许多企业拒斥道德、坚持无德经营理念不无关系。

“道德是永恒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社会主义企业在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真的应该像《道德经营论》一书所说的那样,把实行道德经营、提升道德竞争力、做经济道德人当成是企业经营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经营所创造的财富经受了道德的过滤和润泽,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时统君(1971-),男,江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医学哲学。

上一篇:“破窗”理论在构建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中的探... 下一篇:最美和声:决战之夜 谁将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