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关淮河特大桥测量控制要点

时间:2022-10-08 07:53:52

临淮关淮河特大桥测量控制要点

[摘要]:测量控制工作在桥梁施工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将结合临淮关淮河特大桥施工中所采用的测量方法,阐述桥梁施工中测量控制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桥梁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简介

临淮关淮河特大桥属蚌埠至明光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也是历年来淮河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桥梁全长3018m,主桥采用分离双幅形式,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高度直腹板连续刚构,单箱单室断面,具体布置为:78m(边跨)+140m(主跨)+78m(边跨)。引桥采用双幅一联45m(跨堤部分采用39或48m)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直腹板连续箱梁,单箱单室断面。引桥跨越防洪大堤部分采用双幅单预应力变高度直腹板连续箱梁,单箱单室,主跨70m。

2.概述

因为临淮关淮河特大桥跨径大(主跨140m)、桥梁长(全长3018m),所以对测量控制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施工中分别采用了挂篮、滑模、支架等不同的施工方法,因此大大增加了测量控制的复杂程度及难度。

本文将按照施工顺序并结合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临淮关淮河特大桥中测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

3.控制点布设

对于特大桥来讲,控制点的精度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进场之初便对设计院所提供控制点坐标进行复测。复测时以跨淮河两岸控制点BN88-BN89为起算边,分别闭合于BN83-BN84、BN91-BN92两边。同时为满足施工需要,增设临时控制点。经计算角度闭合差分别为0.9″、3.4″;相对闭合差分别为1/25000、1/68000,点位精度完全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采用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及跨河水准测量确保了两岸水准点的正确性。在施工中应加强控制点的保护,并且在雨季及冻融过后及时组织复测。

4.下部结构测量控制

下部结构包括桩基、下系梁、墩柱、上系梁。施工中测量工作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将对工程质量及进度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桩基和墩柱。他们受环境影响大、精度要求高,是下部结构测量控制的重点及难点。

4.1桩基施工测量控制

岸上桩基施工容易将定位桩破坏,因此控制的关键是及时恢复桩位并进行校核。待定位桩放样完毕后即做好骑马桩,然后埋设护筒,钻机就位。在开钻之前恢复桩位,检验护筒及钻机中心定位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必要时用全站仪进行复测。

水中桩基施工关键是护筒定位,难点在于定位点不易选取,护筒下沉方向不易控制。施工中可在桁架上布设控制点,采用十字线交叉来进行护筒定位,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采用导向装置。同时注意缓慢行进并及时复核护筒中心、调整震动机位置,使护筒偏离不致过大。

4.2墩柱施工测量控制

墩柱放样定位精度要求高,因此需要反复校核,同时墩柱的倾斜度亦应满足要求。施工中首先在下系梁上精确定出中心位置,然后据此进行模板拼装。最后采用复核模板顶口中心位置、挂线吊垂球或者全站仪十字丝照准的方法确保墩柱垂直。

需要注意的是,浇筑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观测,防止模板变形导致墩柱偏位。

5.上部结构测量控制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同时为了减少投入、确保工期,施工中采用了挂篮、滑模、支架三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因此测量控制的要点亦不相同,下面将分别进行叙述:

5.1主桥挂篮施工测量控制

挂篮施工测量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1)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数据准确调整挂篮标高。

(2)将不同工况下梁体的标高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到监控单位。

根据上述要求,在主梁每个节段上下游梁底各设一个测点,梁底测点供底板定位使用,在主梁浇筑完成后,将测点引至梁顶,梁顶测点采用Φ20钢筋伸至底模表面,焊接在腹板内竖向钢筋上并伸出梁顶表面50mm左右。其测量内容及时间要求如下(表-1):

施工控制测量内容及时间

表-1

挂篮定位时如采用绝对标高定位,必须考虑日照、温差的影响,定位时间必须在早晨7:00以前。如采用相对标高定位,必须将定位标高换算成ΔH,定位时先测量上一节段施工完成时的测点标高,然后通过ΔH进行相对定位;相对定位不需限定定位时间,但是,上一节段测量时必须严格限定时间在7:00以前。

挂篮施工时梁体受工况及环境变化影响大,因此测量控制的关键是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测量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5.2引桥滑移模架施工测量控制

滑模施工的特点是模板整体移动,受地面因素影响小,施工速度加快。由于整个滑模仅在墩柱上进行支撑,跨径又达到45m,带来的问题是在跨中产生很大的扰度。因此滑模施工测量控制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各个部位的预拱值,从而保证浇筑后整个梁体线形顺畅。

滑模拼装完成后,首先进行预压工作,目的是检验其安全性。同时预压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在预压的过程中对布设的点位进行观测,以便确定第一次立模时的预拱值。以后每次浇筑过程中记录滑模扰度变化情况,表-2、表-3便反映了第一次浇筑时箱梁各部位沉降变化情况。通过数据积累,综合考虑沉降变形、张拉等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立模预拱值。

滑移模架法施工箱梁沉降观测记录

表-2

墩柱及牛腿沉降观测表

表-3

5.3跨堤引桥支架施工测量控制

支架法施工放样同样需要确定立模预拱值。沉降产生的原因包括地基、支架、模板受压所产生的弹性、非弹性变形。通过预压可消除大部分非弹性变形,并可获得整体弹性变形值。需要注意的是支架法施工受地基及支架的影响,不稳定性大大增加,易发生事故。因此需要在预压及浇筑过程中加强沉降观测,确保施工安全。

6.结语

测量在施工中易受现场条件及自然环境影响,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测量控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及进度。因此测量人员应首先提高责任心,保证不出差错,同时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采用不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提高施工进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埋石混凝土施工 下一篇:露天矿挖掘机维修与保养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