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8 07:51:28

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自近来蔬菜的价格飞涨进行研究,以成都市的蔬菜价格为例,主要从菜价上涨现状、原因、影响和建议四个方面说明此次菜价上涨主要是由于菜源不足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国家应该增加对蔬菜的产业化转型的重视程度,确保蔬菜供应。

蔬菜是对于人们生活来说是必需品,与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2010年初开始,全国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其涨价幅度大都超过了50%,有些蔬菜的上涨甚至超过了300%,一些市民直呼蔬菜价格直逼肉类。受全国菜价上涨影响,成都的菜价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菜价上涨现状

从2010年初起,特别是3月份开始,菜价开始以不正常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在成都蔬菜的涨价幅度都超过了50%。以温江区为例,农产品价格大都上涨,其中以三地月份上涨幅度最大,五月份涨速有所放缓,六月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但菜价从总数上来说仍是处于不断上涨状态。

二、菜价上涨的原因

商品的价格波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此处将针对此次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做出一定程度的原因分析,主要从菜源、生产成本及市场流通过程中分析其上涨的原因。

(一)菜源不足

首先,天气原因是此次菜源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始于2009年末的西南地区旱灾使四川、云南等地区降水急剧减少,灌溉水源非常缺乏,又恰作物生长季节,蔬菜产量大幅度下降。需求不变而供给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市场短缺,价格上升以使市场达到新的均衡,这就造成了蔬菜价格上涨。

其次,退耕还林等工程使耕地减少,可种植蔬菜地也减少。而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蔬菜产区和销区脱离,导致城市蔬菜的自给率大幅下降。而另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大,供销的不平衡加剧。

另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及国家对某些农产品的扶持政策,导致农民纷纷种植被扶持农产品。

(二)生产成本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业从业人员大幅下降,大量农民从生产者变为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也变大。同时为了满足需求,农业种植逐渐专业化公司化,生产成本提高,而交通运输成本的提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致使农产品价格提高。

(三)社会原因

首先是蔬菜产量信息不对称,一些投机商人趁机囤积大量蔬菜,加剧了蔬菜供应的短缺状况。而另一方面,蔬菜价格一定程度上被低估,随着经济发展,被低估的蔬菜价格逐渐上涨。而蔬菜价格波动大,产区农民的种菜积极性持续下降,之后农民外出打工,消费者增加而生产者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菜价上涨的影响

首先,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农产品作为必需品,价其格上涨,就会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第二,农民并没有从价格上涨中得到实际的好处,反而使投机商人和从中大量获利。这就使农业的发展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一定程度上将CPI推高。由于近期蔬菜供应严重不足以及价格的持续走高,蔬菜价格远远超过居民的食品消费价格水平。而食品类占CPI的权重超过三成,所以菜价的大幅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将CPI推高。

四、菜价上涨的建议应对措施:

(一)增加后备资源,确保供应

价格的突然猛涨是由于供应的不足,供应不足不仅是因为天气原因而且也与本身后备资源的缺乏有关。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已经建立了多个蔬菜粮食基地,蔬菜短缺及价格飞涨的问题可得到有效缓解。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产品的扶持力度

国家利用宏观调控加强对农业扶持,确保粮食安全,但同时也应在此基础上向非粮食类农产品进行产业转型支持,确保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国家可以借势发展绿色种植业,解决蔬菜供应不足问题,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三)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在蔬菜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更应履行其职责进行必要的市场秩序维护,确保消费者的权利。

(四)国家通过多种形式,降低农产品成本

一是要降低流通成本,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对在全国“五纵二横”主要公路干线上建立了鲜活农产品运输国家级“绿色通道”。对在“绿色通道”上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降低运输成本,也就降低了整个蔬菜的上市成本。二是支持建设大型生产基地,实行基地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五)建立相应的预警保障措施

积极推动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好农产品预警准备,及时调控,将蔬菜的涨价损害缩到最小。

总的来说,此次的蔬菜价格上涨有天气因素与人为囤积的原因,但更多的反应了我国蔬菜市场上供销脱节的状况,国家在建立了一定的蔬菜基地缓解这种现状,在宏观调控下,蔬菜的价格飞涨状况也得到了缓解和遏制,某些地区近期蔬菜价格出现了小幅度的回落,但是蔬菜安全问题仍不能忽视,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预警保障制度,确保蔬菜的供应。

参考文献

[1]成都市价格信息网.

[4]强红梅.立足区域优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李双(1990-),女,汉族,重庆人,就读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上一篇:谈施工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试论企业经济管理应如何强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