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译质疑

时间:2022-10-08 07:40:09

摘 要: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龙(dragon)的形象,前者以正面形象为主,后者以负面形象为主。在当前的国际交流中普遍地把中国龙翻译成“dragon”, 但由于“龙”与“dragon”存在本质区别,当前国内学术界一直存在是否应当对“龙”进行重新翻译的争论。本文从翻译的异化、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翻译的发展等方面,阐述对“龙”重新翻译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

关键词:龙;dragon;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龙(dragon)的形象,但这两种形象却完全不一样。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虽然也有正面的形象[1],但多数是一种类似蜥蜴,有冀有角、口中喷火的怪物或邪恶的形象。而东方“龙”的形象在我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逐渐由一种神异动物和帝王象征演变融人为中华民族大众文化之中,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和谐的理念,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然而,在当前的国际交流中普遍地把中国龙翻译成“dragon”,而在国内学术界也一直存在是否应当对“龙”进行重新翻译的争论。本文从翻译的异化、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翻译的发展等方面阐述“龙”的翻译问题。

一、翻译的异化性

翻译的语用功能之一就是要填补汉英文本中的文化和词汇空白,畅通东西方交流的渠道,以促进东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中国古代翻译家玄奘在翻译佛经时提出了“五不翻原则”,其中一项原则就是凡汉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外来特殊用词,一律只取音译而不用意译,以避免望文生义[2]。对于“龙”这一在中国有特殊含义的名称,在英语中找一个现成的能代表其全部含义的单词,显然是不够的。

长期以来,龙的翻译一直采用的归化法,即翻译成英语的固有词汇“dragon”,随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dragon所代表的中国内涵也逐渐被世人所接受。这也是很多反对弃用“dragon”的学者所持的理由之一。他们认为将龙异化为“long”、或者“loong”一词,并不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法,会带来理解的混乱。其实他们并没有发现,貌似归化的“dragon”本身就带有异化法的影子。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将其内涵延伸异化为象征“美好、吉祥”的形象,“dragon”一词才能被使用至今。即使是这样,当外国人提到“dragon”,仍然不能摆脱邪恶、怪兽之类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提出用异化法进行“龙”的翻译,异化法是使本国语言“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众所周知,译者的翻译行为受到其个人意识形态的操控,这种个人意识形态是由于译者所处社会文化背景,所受教育等因素形成的;同时译者的翻译行为也受到其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者通过译者这一行动主体的变通最终产生翻译结果[3]。翻译家们在将某一文化有的词汇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字时,都会受到脱胎于一定社会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的控制。

“龙”与“dragon”互译源于臭名昭著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作为殖民主义的忠实代言人及执行人,他将中国的“巨龙”与《约翰启示录》中的“dragon”联系到一起,将中国“龙”妖魔化,并借助于当时英国鼎盛的语言文化及经济军事实力推广到全世界。这一过程,正是在当时的西方列强意识形态操纵下完成的。虽然中国“龙”背负着“dragon”恶名,但由于“龙”与“dragon”存在本质区别,其正面形象仍然得到了全世界各种文化的接受。

三、翻译的客观现实背景

担心改变译名会导致外国人发生困惑,是一些翻译学者所顾虑的。他们担心外国人接受不了一个新的单词,笔者认为这是多余的。翻译界已经认识到,语言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依托。任何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其接受程度是与其背后的物质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反,“中国功夫”曾被翻译为“Chinese martial arts”,虽然意思很明确,却不如“Kungfu”更为人接受。以前外国人接受“Confucianism”和“yin―yang”,现在外国人接受“taikonaut”、“Fuwa”,其内在原因都是与物质文化基础分不开的。所以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当一个单词出现完全不同的含义时,一开始可能会造成误解,但当人对它了解后,其含义会更加明确,更易被接受。

四、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龙”被翻译为“dragon”已经100余年了,此时使用新的译名,不可避免会引起短期的混乱。那么是否应该将错就错呢?大家都知道,在翻译界, “更正误译术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其程序是由权威性的学术机构审定术语译名,对审定好的译名在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定期公布。可见对不适当的译名进行更正,本身就是翻译学科学严谨态度的体现。

类似的例子很多,最有名的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文译名,一开始生怕外国人不能理解,翻译为“Friendlies”,并正式推广使用。结果不仅扭曲了汉语词义,而且还造成“friend lies”的畸义。当然,如果北京奥组委硬着头皮,持续用“Friendlies”,相信其他人也没有权利去改为Fuwa。北京奥组委最终改用了汉语拼音Fuwa,虽然外国人对它很陌生,但事实证明其完美的涵盖了其内在含义,并很快为全世界所接受。

五、结论

“龙”与“dragon”这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词汇,由于历史原因,被牵强附会到一起已有100余年了,但由于其本质的区别,一直是作为两种形象出现的。从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来看,为“龙”正名,都是名正言顺。新的译词就会出现,虽然需要一段短时间的推广过程,但只要有生命力,就能很快被接受。而术语译名的审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至于是选择“long”还是“loong”,或是其它什么词汇,则可以进一步经过反复推敲决定。

参考文献:

[1]沈大力.“此龙非彼龙"考究[J].外国文学,2008,(1):36-38.

[2]朱安博.“房奴”英译的文化解读[J].中国科技翻译,2010,(3):53-56,38.

[3]李晶.翻译与意识形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46-49.

上一篇:合作学习中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 下一篇:基于文化导向型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