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切除法在治疗低位肛瘘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8 07:22:12

瘘管切除法在治疗低位肛瘘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瘘管切除法在治疗低位肛瘘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2例低位肛瘘(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大于5c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切开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瘘管切除法。比较两组的治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瘘管切除法;低位肛瘘;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12-02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经久不愈,甚至反复发作的肛肠疾病。常见症状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临床诊疗必须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后经常存在恢复时间较长、疼痛、复发率高等问题[1]。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72例肛瘘病患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与瘘管切开法进行对比,探讨瘘管切除法在治疗低位肛瘘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入我院治疗的72例低位肛瘘(肛瘘外口至肛缘距离大于5cm)患者,并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性11例;年龄在23至47岁;平均年龄35±12岁。既往病史4.5个月至22个月,平均13.3个月。治疗组36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21岁至48岁,平均年龄34.5±13.5岁。既往病史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和病情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1所示。

1.2.1对照组:采用瘘管切开法治疗,先用银质球头探针探明内口,然后切开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沿探针切开瘘管,用硬质刮匙清理内口和瘘管内坏死组织。后将油纱布填入创口内,检查无明显出血点后,进行常规包扎固定。

1.2.2治疗组:采用瘘管切除法,常规消毒后铺设无菌巾,进行局部麻醉。用银质探针从外口插入瘘管,在探针引导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瘘管外口剥离至内口并将坏死组织切除,创伤面用甲硝唑、庆大霉素清洗。充分止血后,将内口基层组织、外口皮下、皮肤缝合。最后进行常规包扎固定。

两组术后均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控便6d;给予抗生素注射防止伤口感染;每日用中药祛毒汤坐浴。根据患者切口恢复情况选择拆线时间,一般术后7~9天拆线。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系统进行分析。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36例患者中35例患者痊愈,痊愈率达97.2%。1例经扩创后治愈。伤口愈合时间8d~18d,平均愈合时间为13d±5,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未出现失禁和变形情况。

对照组36例患者中,一次性痊愈人数为33例,治愈率为91.7%。2例经过一次扩创后痊愈;1例经过多次扩创后治愈。愈合时间11d~23d,平均愈合时间为17d±6,术后35例未出现变形和失禁情况。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禁后遗症。由此可见瘘管切除法在治疗低位肛瘘中具有愈合时间短,不变形、失禁的优点。而复发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数据如下表1-2所示:

3.讨论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肛肠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据统计肛瘘占肛肠科发病率的2.25%~3.71%。肛瘘因其自愈困难,反复发作,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顽疾。目前唯一具有根治性的诊疗方法就是采用手术进行,常见的手术类型有瘘管切除术、瘘管切开术和挂线疗法。瘘管切开引流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具有创伤口较大,愈合时间长的缺点;而且术后由于伤口凹陷,易导致术后出现变形、失禁等后遗症。而瘘管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法,则具备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能够有效杜绝术后变形、失禁等后遗症的发生。

因此瘘管切除术在治疗低位肛瘘中,疗效确切。但是在术中和术后应注意以下情况:第一术中要保持无菌环境开展手术,减少细菌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第二术后应开展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有其是控制饮食、排便等;并注射抗生素防止术后创口感染。

综上所述,瘘管切除术在治疗低位肛瘘中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尹铁生.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

[2]程芳;李国栋.瘘管切除缝合法与瘘管切开法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对比研究[J].2009.25(3):9-10

[3]赵英武;杨中权.瘘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1

上一篇:系统科学哲学研究论纲 下一篇:节育措施并发盆腔炎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