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篇

时间:2022-10-08 07:08:24

两座六层楼的大公司对立在街道的两旁,形成了一个上海市上的“巫峡”。弥天的黑云屯成潮阵,连连地在屋顶上奔流,两岸的“巫山”就好像在动摇的光景。汽车、黄包车、电车,不断地滚来,滚来,滚来,又不断地滚去,滚去,滚去;熙熙攘攘的人涛,黄色、棕色、黑色、白色,各形各色的人种。这是一幅背光派的画景。一分钟了,二分钟了,三分钟了,四分钟了……足足等了六分钟的时间,他们的黄包车才把这道横街渡过去了。

(节选自郭沫若《后悔》)

[赏析]作者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比喻来表现旧上海街道的躁动和拥堵。将两旁高楼对立的街道比做“巫峡”,天上的黑云是“巫峡”里的潮阵,街道上行驶的各式车辆是“巫峡”里滚动的波浪,街道上来往不绝的各种肤色的人群是“巫峡”里涌动的波涛。黄包车经过漫长的等待,最终也横渡了“巫峡”般的街道。这些比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喻的群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旧上海街道的特色。

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凉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到很远。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洋车都打开了布棚,车上的铜活闪着黄光。便道上骆驼缓慢稳当地走着。街心中汽车、电车疾驰,地上来往着人马,天上飞着白鸽,整个老城处处动中有静,乱得痛快,静得痛快。一片声音,万种生活,都覆在晴爽的蓝天下面,到处静静地立着树木。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赏析]文段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愉快心情。比如,冬天里从干凉的空气中射下的日光却让祥子感到“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及小贩们的吆喝声平时并未让人在意,此时听起来却“响亮清脆”,如“鹤唳”一般;车上的铜活也闪着好看的黄光;走着的骆驼、疾驰的车辆、来往的人马也乱得“痛快”。

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商场、银行、餐馆、舞厅、职业介绍所和生意畸形兴隆的拍卖行,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不知是哪一家别出心裁的商行带头,今年又出现了往年未曾有过的新花样:一条条用崭新的万元大钞结连成的长长彩带,居然代替了红绿彩绸,从雾气弥漫的一座座高楼顶上垂悬下来。有些地方甚至用才出笼的十万元大钞,来代替万元钞票,仿佛有意欢迎即将问世的百万元钞票的出台。几声拖长的汽车喇叭,惊动了满街行人,也惊住了一群抢夺烟蒂的流浪儿童。这时,纪功碑顶上的广播喇叭里,一个女人的颤音,正在播唱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赏析]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典型场景来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选段中提到生意畸形兴隆的拍卖行,商家用万元甚至十万元大钞结连成长长的宣传彩带,纪功碑顶传出靡靡之音,汽车神气活现地在街道上随意拖长喇叭声,成群的流浪儿童抢夺烟蒂。这些怪异的场景,只有在旧社会的街市上才能看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特征。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加深远了。

(节选自鲁迅《示众》)

[赏析]作者善于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与烈日相关的景与物来表现太阳的毒辣。比如通过闪烁生光的沙土、热得拖出舌头的狗和张着嘴喘气的乌老鸦来表现烈日,避免了直接描写烈日的单一性。同时作者又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来表现太阳的炙热,增强了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那地方叫做鲍打弄,是条很窄的巷子,两旁的屋子都是地产商为了投机而建,盖得挺马虎的。巷子的起点,是篷地街上圣马丁戏院的大厦――又是巴黎的一个疣――遮得黑乎乎的一段。弄内的路面比篷地街低,从斜坡上往玛多冷街方向低落下去。可是半中间给一条小巷子截住了,使整个鲍打弄成为“T”字形。这两条交叉的小巷子里头,一共有六七层高的房子三十来幢。房子里的院子、住房,全做了各种工场和堆栈。这简直是小型的圣・安东阿纳城关。其中有做木器的、做铜器的、缝戏装的,做玻璃器具的,给瓷器上颜色的。总而言之,凡是制造各式巴黎货的工业,应有尽有。巷子跟它的商业一样肮脏一样发达,老是挤满了来来往往的人、大大小小的货车,一切景象叫人看了恶心。满坑满谷的居民,正好跟周围的环境相调和。他们都是些耍手艺的工匠,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了手艺上。因为租金便宜,人丁之旺不下于巷内出产的商品。

(节选自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赏析]文段描写的是挤满工业作坊的街巷。描写分为两块内容。一块是景物描写:很窄的巷子、盖得挺马虎的房子、遮得黑乎乎的巷子、低落的路面等等,无不体现了环境的恶劣;一块是与人物有关的描写:制造各种巴黎货的工人、看了令人恶心的来来往往的人或车、贪图便宜租金的满坑满谷的居民等等,无不显示出此地环境的脏乱。景和人都围绕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被一一呈现。

理查在车子里站起来,向周围扫了一眼。他看到百老汇路、六马路和第三十四街宽阔的交叉口,给各式各样的货车、卡车、马车、搬运车和街车挤得水泄不通,正像一个腰围二十六寸的姑娘硬要束二十二寸的腰带一样。所有交叉的街道上,还有车辆飞快地“咔哒咔哒”地朝着这个混乱的中心赶来,投入这一批难解难分、轮轴交错的车辆和马匹中,在原有的喧嚣中又加上了车夫的咒骂声。曼哈顿所有的车辆似乎都充塞在它们周围。挤在人行道上看热闹的纽约人成千上万,他们中间连资格最老的都记不起哪一次交通阻塞的规模可以和这一次相比。

(节选自欧・亨利《财神与爱神》)

[赏析]这段场景描写运用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了道路的拥堵。交叉路口本来已被各式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却还有许多车辆正不停地赶往这个拥堵之地,真是堵上加堵;车夫的咒骂声又进一步烘托出这种拥堵的不同寻常;最后又通过对老纽约人记忆的描述,将这种拥堵渲染得无以复加。

从观赏夜樱的热闹的春天开始,经过挂灯笼悼念玉菊的季节,一直到演仁和贺戏的初秋,单在这条街上,十分钟工夫就要走过七十五辆洋车。不知不觉地打发走第二次演仁和贺戏的季节之后,红蜻蜓就在地里飞舞,花街水沟的旁边又传来了鹌鹁的叫声。从这时候起,早晚都会吹来瑟瑟的秋风,怀炉炭也代替了上清店的蚊烟香。石桥附近田村商号磨粉的声音,都仿佛带着一缕缕的哀愁。在花街拐角,海老妓楼的大时钟,也缓缓地传出了凄凉的调子。日暮里发出长年不熄的火光,人们一想到那是烧骨的烟,就会感到无限凄凉。走过堤坝旁的小径时,馆子后楼传来哀怨的三弦声,使人不禁停住脚步,抬头倾听。

(节选自■口一叶《青梅竹马》)

[赏析]本段将市井风俗场景的描写与人物内心忧伤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怀炉炭”“田村商号的磨粉声”“海老妓楼的大时钟的响声”“烧骨的烟”“馆子后楼传来的三弦声”等风俗场景无一不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感伤。白描式的描写也寄寓了人物的情感。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中学教师)

上一篇:夏夜的短章 下一篇:提醒幸福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