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 接下来的20年 坚决不退休

时间:2022-10-08 07:02:56

郭广昌 接下来的20年 坚决不退休

虽然创办并掌管着资金规模超百亿元的复星国际,但郭广昌坚持认为自己是个平淡无奇的人。这是他不喜欢与记者打交道的原因之一。记者总是想要寻找他生活和工作中戏剧性的一刻,而他却总是想不出来。

这是半年来郭广昌首次面对记者。复星国际顶层,阳光肆意地从透明玻璃大窗中洒进来,窗外是滚滚的黄浦江。郭广昌与记者围坐在前不久布置的茶室,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和宗庆后不同,郭的言谈和举止间总显出哲人的洒脱。他不会像宗一样把做企业作为生命中的唯一。他有很多爱好,喝茶、聊天、练太极、写书法……他也喜欢家庭,每天除了做好企业,想得最多的还是“回家、孩子”。

聊着聊着,他如同坐禅一般地把腿盘了起来。几年前,郭广昌受马云的影响开始练太极。如今已经能练上几十式。问他与马云比谁练得好?他笑着说,马云层次高呀!他是用思想在练,我是在用身体练。

作为马云的好友,人们常拿他和马云比较。相较而言,郭广昌显得话更少些。他也很清楚同为这一代企业家的领军人物,自己与马云的区别:“马云已经有这种号召力……我希望我自己能更多关注方法论的问题,因为号召力(马云)肯定比我强。”

前不久,马云高调宣布退休。与之相反,2012年年底在复星集团内部的一场讲话中,郭广昌对管理层明确提出“不退休,再创业,坚持20年不动摇”的想法。他说,做企业的人完全靠钱,很难一直保持那种创业冲动,荣誉肯定也不会长远。真正的动力一定是来自于你的内心深处,“当你真正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你就会享受工作和生活”。

“享受工作加生活才能做得久”

Q:2012年底您在集团内部说要再创业,不退休,这是为什么?

A:复星经过20年的发展,我自己的心态和我们核心团队的心态都有一点疲惫。但是作为一个投资企业,你必须要有这种对新生事物很强的敏感性,疲惫之后肯定很难做好。你要热爱、喜欢你所做的事情。如果工作是为了换取钱来享受生活,那就是很难的事情。享受工作本身也是享受生活的状态可能会好一些。(之前)有一些疲惫,感觉好像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现在我觉得自己和团队的一个重要调整,(就是)是否感觉后面20年还是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所谓的调整就是把自己调整到很享受现在的工作加生活的状态。

Q:我们发现最近很多做实业的人都想转到投资、房地产、金融,不想继续做实业,一些人企业做久了会有一种在为员工打工的感觉。

A:关键是你很享受这种工作的状态,还是说工作是很痛苦的。如果为了工作所获得的那些东西的话,你愿意承受这种痛苦,这是很不一样的,我认为我前24年一直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我现在也调整得很好,我觉得我未来20年也还是会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我并不认为工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工作才是痛苦,所以不存在你讲的问题。

有些人如果他觉得做的产业工作很辛苦,我认为他不做是对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嘛!没必要为了别人活着。这段很痛苦,或是为了后面的幸福去活着,所以他做这个调整我完全理解。

Q:你想过退休吗?

A:人疲惫了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都是每个人会有的。

Q:您是如何克服疲倦感的?

A:也会有一点(疲倦感)的,因为都是人!所以要不断调整自己,问自己到底要什么,你调整后会发觉其实自己是很享受的。

Q:马云讲的退休你是如何理解?

A:他讲的退休你们不要误解,不是不做事情,是从这件事情退下来,可以做另外更多的事情。

Q:但是会不会给很多人不好的示范?

A:那是因为这些人自己悟性不够。

“做企业本身就是修行”

Q:去年您在内部讲话中提到对儒道佛的思考,能再具体阐释一下吗?

A:其实中国儒、道、佛三家,我觉得最后是相通的。那时我跟张朝阳一起交流,他说我是儒家。我们当时提出来,“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是很有责任感、很担当的一种态度。那时我骨子里是很儒家的,觉得知识分子就要担当,要为这个社会去做事,这是非常儒家的表述。(我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去做,以前是只能做官,以前社会为什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没有企业,从家直接到国。企业也是国家的,没有说是你个人的,没有中产阶层,也没有企业阶层。但是现在,有这样的阶层,是更多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助推社会的进步。我觉得这是我们骨子里面的东西。

然后,佛家讲解脱,讲来世,活这世的目的是为下一世,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佛家的情怀。儒家讲的是现世担当。道家是自己身体关系,自然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最后学的目的是成仙,可以不死。但是道家、儒家后来我觉得都是受佛家很大的影响,以前的儒家是不研究来世的,不研究死亡以后的事情,更加注重从一种伦理结构里面推演出自然结构,是没有超越于人之外的东西,但是后来新学的引进,其实把我们的哲学层次大大提高了,其实最后他们都是相通的,但侧重点不一样。

Q:你是那种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别人的人吗?

A:我不是非常刻意地想去做什么,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经过认真思考,理性判断,去相信什么是对的,然后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我认为我对的事情我就去做,比如说我觉得练太极拳,对身心都是好的,我认定了,我就去做。我觉得把一个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的一个最大的贡献,所以我就会认真地去做。

我很多朋友现在都学佛,跟我说学佛的道理,经过我的思考,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讲的是对的话,没有比做一个企业更符合佛家的道理。因为我觉得做一个好的企业所带来的那些东西,比你去坐在那里冥想更有价值―我从心里这么认为。如果佛家讲的是对的,我觉得我做企业本身就是在修行。

Q:你练太极本身是否包含着对危机状态的思考?

A:没有那么深,没有那么伟大的意义,我只是觉得练太极对身体好,对自己的身心的放松蛮好的,只是这样而已。

Q:可能其他人会说理解打太极的状态会影响到你,比如以柔克刚。

A:我觉得做人做事,包括做官,每个人有时都会用到以柔克刚吧,因为老是刚对刚,这个社会就太不柔软了,太容易产生火花了,太不容易安定了!所以这也是为人之道吧,不仅仅是做企业,也不仅仅是民营企业,现在整个社会火气太大了,大家都柔和一点,也可以湿润一点。

Q: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时,民营企业家会被推到台前,因为大家觉得你是富人。

A:我觉得我们应该承担应多的责任。你掌握的资源越多,你的责任越大,这是天经地义的,要么你就不要掌握那么多资源。

“职业经理人要有创业企业家精神”

Q:你对用人有什么条件?

A:我倾向于用有实业运营基础的投资人,比较不喜欢完全是学校到学校,从学校到同行这样背景的人,或者就是说纯粹有这样背景的团队来做投资决策的话是比较悬的。他们对行业一个整体的了解、深度和体会是不够的。你自己真的做过企业,再去看一个人,闻得出来企业是真还是假。其实很多商业判断也不是看素质的,是靠闻的,包括对人,也就是看气场对不对。

做任何东西人都会偷懒,因为人都会有一个弱势心态,总希望能够逃脱责任。不同的人(偷懒)有不同方式,其中一个方式就是依赖工具,工具告诉我这么做了,所以即使错了也是工具的错。还有一种是依赖大众,大家都错了,我错了也没有关系,如果大家都没有错,我也跟着对,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尤其现在的投资界,充满着职业经理人,海外基金大多数都是经理人在管,他们更多的不是说你自己怎么做出的一个独立的判断,他们思考的问题是说,我怎么样跑赢大势,这种角色天然会让他选择从众,包括形成工具依赖。他更多地想的是“我没有责任”,因为独立去做理性判断是一件非常累的事,而且是要承担责任的。为什么巴菲特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独到的模式?因为他的钱不是别人委托他管理的,刚开始他也会替别人管钱,但后来他把这部分给解散掉了,以后管自己的钱了,他就会有这样一种底气,他可以说,我就坚持我自己的投资模式,我看懂了我再投,比尔・盖茨跟他关系这么好,他就是不投,他说他看不懂。

Q:但这样的一个结果会不会形成除了老板以外没有人会愿意负这个责任?

A:我们要求大家都要像老板这样思维,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我们的职业经理人改造成创业企业家思维,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在做的一个事情,如果改造不过来只能淘汰。

Q:怎么帮助他们改造,保持这种创业精神?

A:不仅仅是一个创业精神问题,我觉得就是说,前面讲职业经理人仅限于对过程负责,对短期KPI负责,但是我们创业企业家更多是对结果负责,对企业价值负责,对长期的企业价值负责,这种考虑的角度和说出来的话你能体会到不一样。找人的话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人,但是我觉得很多的时候是可以改变的,就是一些有职业素养的人来到复星之后,在一个好的氛围和文化理念下,大家去慢慢改造吧。

Q:从你开始董事会都有这样的精神,就是言传身教,坚持这种氛围。

A:对,坚持这种氛围,也不是我一个人言传身教,其实我也是被他们教着。

Q:你们会被外部的人教化吗?

A:当然了,我们这次年会请了民生银行的董文标来讲话,他说我每天早晨7点到办公室,看上去我比你早了一个小时,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20年,我每天都比你多一小时,就不得了,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其实就差那一点点。董文标没有股份,他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个职业的企业家,但他是创业者的思维,付出了创业者的努力,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来跟大家说,我们要什么样的人。

上一篇:寻找内心深处的动力 下一篇:《武士会》,混酒醉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