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及德育教师的情感素质分析

时间:2022-10-08 07:01:32

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及德育教师的情感素质分析

摘 要:道德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道德认知因素的重要性,轻视了情感因素对于道德的影响,导致德育失衡,这不仅难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也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既强调认知的重要性,也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及对德育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德育教师;情感素质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加工的过程。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即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因素,还要考虑到情感因素,并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1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

1.1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类的道德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情感性德育教育能够对这几个内容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以“知”为例,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的认识程度。实际上,道德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有着较大的不同,自然科学知识是基于大量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而来的,而道德知识则是对具体现象的一种定性研究,道德知识的结论多是多角度的一种结论,该种结论会由于人们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个体性。道德认知教育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关系、教育者自身的道德水平、教育内容、受教育的情感状况等。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受教育者在学习道德知识时,往往会以自身已有的道德经验为出发点,并将此作为参考,在学习与参考的过程中出现道德情感体验。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1.2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能够起到培养学生道德情感、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作用。为了实现该种作用,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高尚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发挥出应有的主导地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融入情感教育,发挥出情感的力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必须要积极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显性和隐形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直接的情感体验。

1.3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意志与情绪体验活动息息相关,假如道德实践中的挫折是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活动而产生,此时学生就会将其看做一个挑战,一个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良机,也会抱着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挫折。可以看出,在道德实践过程中,道德意识对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和道德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将这一规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

1.4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调查显示,情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性教育教学范式强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继而实现全面发展。

2德育教师情感素质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内容较多,包括对教育的情感、对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等,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提升以下的情感素质:

2.1公正感。公正感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用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暂时的后进生,要多加鼓励,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订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2责任感。德育教学对于教师责任感的要求较高。只有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出有责任感的学生,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2.3尊重他人。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十分重视情感,对于人格的平等也有着高度的追求。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够促使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学会维护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让学生在充满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2.4幸福感。幸福感是教师的发展动力。在德育教师具有幸福感之后,教学活动就能够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也只有在教师具备幸福感之后,教学活动才能够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沈善荣.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及德育教师的情感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20).

[2]郑培秀,王向华.移情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

[3]周衍.浅谈教师情感素质的自我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

[4]刘述亮.体育教师的情感素质浅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8,(02).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 下一篇:化学探究活动实施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