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8 06:34:50

语文教学之高效课堂

摘要: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载,“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它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体现,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有效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文社会学科和人文思想交流的工具,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等都离不开语文,它是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而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充分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教育部将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由此国家对于语文的重视可见一斑。因此,面对处于懵懵懂懂时期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小学二年级为例,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二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70-02

一、高效课堂的阐述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完成最好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课堂的学习成果。“高效”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上,让学生在受到良好教育、完成有限的课堂任务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素质并提高自己的品质。“高效”使得教学任务和学习效果在有限时间内有机融合,将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达到最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师生之间愉快的教学互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高效课堂”,应该是快乐的。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就是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课堂的乐趣性,使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因此,高效课堂便是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放到中心位置,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这个主体进行调整,努力为学生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高效课堂”,应该是公平性的。因材施教的差异教学是高效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在高效教学中不存在歧视,不存在好坏学生之分,只有学习差异性。高效教学的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是学生的朋友,他们会带领学生弱化差距,他们是发挥学生不同特点的“亮光”,他们使课堂变成学生享受快乐的地方。“高效课堂”,应该是自主性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解放,让其学习更具有效率。同时,给予学生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辅助、引导、点拨功能,帮助他们提高独立学习及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调查显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大多数未能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未能认识到平等对于教学的重要,他们多数将自身定义为长者并具有权威性,认为课堂的中心为“教”,而忽略了“学”。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好动而调皮的,而教师认为只有严厉才能镇住学生,而这样的严厉态度导致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严肃认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后,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的教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都是教材板书的模式,而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新鲜感,进而失去求学和听课的兴趣,也就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且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能注意到个体差异,只是因为教学而教学,为了目的而目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智力水平、家庭背景、记忆能力等的不同都会导致语文学习的差距,而教师如果一视同仁,相当于放弃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对于那些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因此,导致此类学生失去了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差距越来越大,渐行渐远。

三、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为其带来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教学资源,并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让学生不再只是接触严肃的课本,而是与时俱进的,让学生时时接收到新的学习资源,提升其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对周围的事物抗拒又好奇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对陌生事物产生既恐惧又好奇的心态,而如何使其保持强好奇心而摒弃心理恐惧,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情境。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事物,降低他们的恐惧感,再以邮票为媒介导入邮票齿孔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加强课文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Flas或视频等技术,播放邮票撕开过程和无齿孔邮票的撕开过程,进行现实教学,让其真实感受到课文中的描述,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记住动画的同时学习课文,保持学习兴奋性,培养其科学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网络这一先进科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与答疑,并让其进行话题讨论,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表达勇气,锻炼他们的文字交流能力。

(二)针对性教学

1.有针对性的备课。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并针对基础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备课方案,并进行心理模拟,假设教学,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并掌握好节奏。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恐龙的灭绝”,在备课的准备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划出重点和找出学生适合回答的问题,如阅读课文、生字词造句、近义词和同义词练习应该分配给哪个孩子,而哪些孩子又要注意生字、生词,而对于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则需要在备课时将其划到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结构进行初步解析和段落分析等问题上,而对于学习能力强并且基础知识更加扎实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制定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好奇心,增强对恐龙灭绝的探索性,进而提高其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2.有针对性的分组。根据教师的教学备课情况,其内容讲解和问题设置都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和目标性,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个体太过于分化不利于高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几个组别,并让其进行组别内学习,这样就可以将目标定为组,抓大拿小,做到平衡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分层进行引导。针对性教学更表现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分层次引导,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挑战性问题也是不同的,例如“恐龙的灭绝”一课,有的学生问生字,有的学生问生词,而高一层次的则会问段落结构、中心思想等问题,更高一层次的则会问异想天开的问题,如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恐龙了吗?恐龙会吃人吗?由于他们已经理解了课本,并开始搜索其他问题的答案,这种思维是值得鼓励的。

4.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也要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对于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影响也是极为大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组别,分别进行课堂练习。学习与练习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生字等基础性的知识上进行练习,而对于稍微好的组需要采用半指导的方式,让他们独自思考。

(三)培养良好习惯

1.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能力教师不仅仅是在向学生教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想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就要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开始。首先,教师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预习方法,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文“纸船和风筝”,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先粗略地通读一边,并将生字生词用笔画出来,再通过网络或者词典等工具,查找生字的读法和生词的释意,并将其理解。然后再进行第二遍的细读,对文章进行理解,同时将文章进行段落分析和中心思想的总结。再然后,再进行一边细读,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确认自己刚刚进行的段落划分和中心思想。最后,通读熟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听课。听课不难,难得是如何做到会听课。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程度。同时,培养学生敢问的能力,有问题不能因为害羞或者害怕丢脸不敢提出来,而应勇于提问、勇于质问。

3.掌握高效复习。高效课堂的建设也需要高效的复习,复习是重要的。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在课下进行。而高效课堂则必须从整体复习为起点,再进行开放复习,最后进行融合复习。开放复习是学生的自主复习,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重点、难点或者易混淆点进行加大强度的复习,目的在于整体掌握,这种开放复习会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复习习惯,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融合复习就是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练习题或其他文章、阅读之中,以巩固自己的知识积累。

4.学会总结。总结对于高校课堂也极为重要,只有会总结才是真正做到了会学习,才能更好地建立高效课堂。小学二年级学生对于总结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在旁辅导。教师可以将总结分为几个大块,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总结和归纳的熟练度,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总结方法。

四、结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是生字记忆、文章理解、语言交谈的基础性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将其利用在深层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然而,小学二年级语文的课堂也应是充满欢声笑语、具有蓬勃朝气的地方,然而现实并没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抗拒心理,因此建设高效课堂势在必行。而建设高效课堂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将中华文明的智慧通过语文这一载体潺潺流如学生的心里及脑海里,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及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凤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02).

[2]郭月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30).

[3]冯黎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积极尝试[J].成才之路,2012,(11).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萨克斯管音乐创作现象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