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视台设备管理与分析

时间:2022-10-08 06:27:57

有关电视台设备管理与分析

摘要:中小电视台的设备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既是中小电视台,那么财力有限,设备档次也不高,数量也不多。如何将这些设备管理使用好,本文探讨性地提出:将所有设备分成“报废”、“维修”、“更新”、“正常”四种状态,用量化的设备完好率来考核;对如何搞好设备管理提出了八条具体建议,并提出:花在购设备上的钱,就是用于宣传的费用,颇有新意。

关键词:设备:δ值:分析管理

一、现状及分析

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其首要的基础条件就是对自己的家底要心中有数:数量、制式、型号、规格、购买时间、维修或保修状况,然后将所有设备按用途或部门分别造册,再对这些设备的现状及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按“报废”、“维修”、“更新”、“正常”四种状态分类。

“报废”:指已损坏无使用价值或过分老旧过时无法使用,只能堆在“仓库”里的设备(处理意见:已损坏的或无使用价值的报废销账,过分老旧的可以折价出售或就地拍卖。不能因为还有账面价值而继续赖在账簿中);

“更新”:是指机器本身还可以,但由于制式问题或型号不对或参数漂移过多而不易维修,需购新的。(处理意见:部分机器如果仍有使用价值,可以支援某些地区,参数漂移过多的可以转为要求不高的家用级);

“维修”:是指该设备还在使用,但性能下降,指标损失较大,需要进行中修或大修方能恢复正常的设备(处理意见:列出维修计划,分期分步实施,一定要做好维修档案);

“正常”:是指能够正常稳定工作的机器,指标合格,状态良好。

在所有机器中,我们把处于上述“报废”、“维修”、“更新”状态的设备统称为“不良状态”机器,用

1、“不良设备”比率

在一个电视台内,目前工作的主要设备种类中,“不良状态”占有的份额值如果达到40%或以上,那么机器设备出事故是必然的。这个比例在正常状态下我们认为应该是δ≤15%(到少δ不能高于20%)。

从δ的大小可以看出一个单位设备总体状态的适用程度,也可以看出这个电视台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的程度。我个人认为:δ≤15%为设备状况正常,设备维护人员轻松;15%≤δ≤40%为设备状况不佳,设备维护人员工作强度增加,呈紧张状态;δ≤40%为设备恶化,设备维护人员疲于应付,存在失去控制局面能力的危险。

2、从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我们还要注意,可以看出的另一个问题是:

所有设备(特别是主要设备如摄像机、录放像机、卫星接收机、调制器等)制式和各种问题。大家知道,在摄录像机领域,除了VHS格式外,在我国销售的所有外国公司的产品都是互不兼容的(也就是说这几家的磁带,互机不能交换使用。当然最近数字格式上兼容问题好像有所进展)。机器不兼容,会造成很多不便。此现像可能是由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从而又一次反衬出整合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式或格式问题,是每一个电台都会遇到的大问题,如果处理不慎,会造成几十成甚至是上百万的投资浪费。

3、设备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在不少中小电视台中绝大部分机器都早就过了保修期、保质期,相当一部分机器硬拖着、硬挺着,已经谈不上什么性能好,指示标高了,只祈求平安运行即行。许多机器数量很少,没有替代,没有备份,维修费用紧张,只能将就,是相当普遍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在设备上的投入相对较少,欠账也就相对多了。

4、最后要提及的是:摄录、制作、播出和传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能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所有不同环节上的机器组成一个系统要能够正常、安全运行,各种机器就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切不可厚此薄彼,同样也离不开测试仪器、仪表到底有多少。缺少必要的监测和测试设备和此类设备占不上购买名单是长期存在的一个老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1、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光靠技术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单位的主管领导应加强指导和协调,组织物资管理、计划财务、技术等部门齐心合力,共同去做好。建议:在主要或分管导的具体指导和协调下:计划财务和技术部门一起拿出年度预算,技术部门负责具体方案(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厂家、初步报价等)编制,物资管理和计划财务部门负责采购实施,设备到货后由技术部门负责验收和试用;检验、使用合格后三家一齐登记造册。每年至少会办一次。

2、做好本单位技术发展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对涉及全局性的(如摄像机、编辑工作站等)等新增设备的购买,要反复进行论证,多听各方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要多研究别人的经验,让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与决策,要集中全局的领导和专家会商,集思广益;必要时可以向兄弟市台请教,向省局或总局的领导和专家征询意见。

3、适度更新每年计划。将主要设备的30%左右从主要岗位上淘汰。应该指出:设备的购买、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既不可急进,更不可不进。一般而言,技术部门的设备完好率最低应保持在85%以上,最好应在95%以上。唯有此才能维持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保证操作安全信号优质并形成设备更新换代的良性循环。

4、设备管理工作应列入部门工作考核。应当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员(可以兼职,要选用责任心强,作风踏实的同志。人员要相对固定,最好不要经常更换),由他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并纳入其工作量。设备管理员就是“有职”(设这个专职或兼职岗位),“有责”(在部门管理办法中有相应的条款和对机器管理的规章制度,有责任、有奖惩)、“有权”(设备管理员对本部门的所有机器拥有管理权,对本部门设备的维修档案的登记和管理有决定权,对本部门设备的进出有知情权)。凡是涉及到机器的使用和维修等问题都要和设备管理员取得联系。在任何有关设备的决定实施时,没有通知设备管理员作相应的登记或检查,任何设备不能进入或拿出本部门。在这一点上,领导同志要对设备管理员的工作以最大力度的支持。所有设备应有文字档案(含购买时的技术文件、使用说明、使用和维修记录、出入库单等);装订完整,以备查考。各级领导除了为设备管理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方便外,还应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抽查,在各部门之间可以进行互查和评比,用以激励管理员兢兢业业地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5、设备的维修。设备损坏的突发性很强(俗话说“机器在损坏以前就是好的”)。除了一些器件是因磨损而损坏之外,电路上的故障和器械上的一些故障(比如传动皮带的断裂)常常是突发性的,往往是事前毫无征兆,因此在维修的预算与实施上是很难做到完全按照年度计划实施,就是年度计划也是无法做到非常详细和面面俱到。因此必须有快速反应到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迅速拿出解决办法。年度设备维修经费预算最好同技术部门的同志一起讨论,按照实际设备的保有量来确定,再参照以上年度的实际数据。从实际情况看,最好能多一点(依我个人估计,比例大约是占设备价值总量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为)

6、加强技术维修,适度更新不代表取消维护,也不是说对机器就只管用,不管维护和修理。因为任何机器,都是三分用,七分管,管理也出生产力。每件设备,从购进的那一天起,就应建好档案,一切随机资料(说明书、使用手册、保修卡、随机附件等)必须由专人管理,登记入账,一机一卡。现在不少机器,可以从内部存贮器中调看机器使用时间(如SONY的摄像机和录放像机等),可以每季度由部门负责人会同设备管理员共同调看记录,以有利于掌握机器性能的变化,取得维护工作的主动权。

7、将上述属于“报废”类的机器和一部分仍勉强使用的、属于“更新”“维修”类机器下决心按规定程序报废,从现有设备清单中剔除出去,以解决基层同志的负担(花费人力物力去保管、登记等)。

8、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尽快添置必要的视频测试仪器和修理工具,如矢量示波器、宽带示波器、扫频仪、电视场强仪等,还有必不可少的标准测试带、标准信号发生器、特殊工具(如张力表、偏心测量仪、吸锡铬铁、高质焊丝等)和特殊零件等,并积极学习和跟踪新技术发展,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和储备,对操作技术也要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维修的操作技能。同时,这些测量仪器也能够保证我们的机器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结束语:以上是笔者从事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多年,对机器设备管理方面的体会和一些粗浅认识,现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和同行们多多交流,共同推进我们的事业。

上一篇:探析空调设计及节能设计措施 下一篇:强化学习 突出实践 实干实效 创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