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在锡剧乐队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8 06:10:32

小提琴在锡剧乐队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有关小提琴的介绍,曲目、乐曲欣赏以及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书籍介绍很容易找到,然而对于小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运用却很难被发现。文章根据作者在张家港艺术中心锡剧团的演奏《一盅缘》的工作经验及体会,分析了小提琴在锡剧乐队中的演奏。

【关键词】小提琴 戏曲乐队 锡剧 《一盅缘》

小提琴是西洋民间乐器中最为重要的弓弦乐器之一,源于15世纪末,拥有宽广的音域、独特的音色以及丰富的表现力。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小提琴也随之来到中国,关于小提琴的音乐文化也迅速发展。

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其创作不单纯是戏曲音乐编排和导演,同时还包括美学、文学的融入。对于这门综合性戏曲艺术,音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的表演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形式来囊括所有的创作素材以贯穿全剧。而音乐的出现与表现力则依附于整个戏曲乐队的演出。

小提琴作为外来乐器,其与中国戏曲乐队的结合,大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浙江越剧团的前身浙江文工团演出的《小女婿》等剧目才开创了首例。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锡剧发展进入了辉煌的鼎盛期,锡剧音乐乐队的编制也开始扩大。除了之前锡剧乐队中主胡、笛子、二胡、琵琶等戏曲乐队的常规乐器以外,一些剧目演出时还引进了小提琴、中提琴等西洋乐器。

笔者自幼学习小提琴,201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为一名小提琴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学院的管弦乐团。自2013年起,笔者参与了张家港艺术中心锡剧《一盅缘》的排练演出,担任小提琴演奏员一职,随乐队参加了第26届戏剧梅花奖、第14届文华奖、中国第13届戏剧节的评比。下面笔者结合锡剧《一盅缘》,就小提琴在锡剧乐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辉,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与传统戏曲中的民族弦乐伴奏乐器(二胡等)相比,小提琴在演奏的音区音域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因而其可以在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之间起到过度的作用。增加了的超过一个八度的音域范围,使得戏曲的表现力随之增加,戏剧性也随之增强。在《一盅缘》的配器中,小提琴和二胡高低八度的旋律演奏十分常见,这样做无疑丰富了织体,增强了乐队的音响效果。小提琴的双弦和声音程的伴奏,也在整个伴奏中起到了增强乐队的音色厚度的作用。例如,在第四场第五曲中,随着一段上扬的旋律戛然而止,小提琴四个小字三组高音的solo,不禁让观众们心里揪了一下,纷纷为主人公林六娘饮下孟婆汤,全身心燃烧的爱情之火就这样熄灭而感到惋惜。任何其他乐器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清板”是锡剧唱腔中的一大特色,有时一个大唱段往往有几十句“清板”。②演员在演唱“清板”时,所带有的节奏要求随时根据感情的需要而进行变化。最初的锡剧表演中,因受乐队条件限制,演员大多采用的是无伴奏清唱,这种平铺直叙的表演方式不但旋律性差,情绪的波动表现也受到阻碍,演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变唱腔才能进行情绪的起伏。如今,根据作品的需要锡剧“清板”部分开始引入乐器伴奏。在《一盅缘》第四场第五曲中,有这样一段“清板”(从“战兢兢欲饮还放”至“还奴一盅孟婆汤”),就只有小提琴一种乐器单独伴奏。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歌唱性,小提琴独有的音色与演员柔情的“清板”默契配合,为演员整段的“清板”演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随着小提琴与锡剧表演的不断磨合,小提琴开始逐渐融入锡剧乐队,在部分演出中,小提琴的出色配合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这与其所起到的多功能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如何让作为“外来户”的小提琴更好地为锡剧服务,去迎合锡剧音乐的特点,这始终是表演者应该不断探索的难题。

小提琴在西洋乐队中以表现和发挥器乐曲为主,而在戏曲的伴奏中,它以表现戏曲的歌唱性为主。③笔者对这两种表现方式完全不同的表演需要达到的演奏技巧深有体会。从小的学琴经历让笔者对小提琴的一般演奏方法和技巧有所熟知,但是这些演奏方式都是将其视为一个西洋乐器进行的独奏或重奏表演而产生。在随同锡剧团进行表演时,小提琴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之一,要想在锡剧团的演奏恰当稳妥,这就要求演奏者全面掌握锡剧的各种演唱技巧和唱腔特点。

同为弦乐,民族乐器二胡中的滑音和打音技巧可以使其演奏与戏曲的唱腔融为一体。上文提到的《一盅缘》中的“清板”,演员的演唱出现不规则的小二度润腔,这一点对于小提琴演奏者来说,就十分困难。按照小提琴的常规演奏方法,就需要我们用两指交替以及长弓来处理,但是这样就缺乏锡剧特有的唱腔特点,听起来很呆板。所以这里就要求演奏者打破小提琴作为西洋乐器的传统演奏方法,学习和参考二胡的技法,使用单指的上下滑音,将借鉴的技法和小提琴独特的音乐色彩不断地进行磨合。只有这样,小提琴的加入才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在整个锡剧的作品表演中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一盅缘》第一场中第二曲、第三曲,分别为男主角赵圣关和女主角林六娘登场,这里乐队的伴奏是一种紧拉慢唱的形式。乐队中的民族乐器都能很好地把这种风格特色体现出来,然而用小提琴来演奏就十分别扭,尤其是在弓法上。如何去演奏出不规律的旋律强音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全部用分弓,能演奏出强音,但听起来就十分单调乏味,旋律的歌唱性也荡然无存。倘若全用连弓,旋律的线条感增强,但是强弱拍上的强音音头就没办法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因此,结合实际的演奏,笔者总结出了分弓与连弓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既能演奏出不规律的强音,又不破坏旋律原有的风格特色。

在张家港艺术中心锡剧团的工作经历让笔者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乐器虽然有中外之分,但是对于其演奏和表现却可以根据不同的演奏需求进行探索。同锡剧中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相比,小提琴在音域宽度、音准把握、和声表现力以及旋律演奏的张力上的优势毋庸置疑。但想要更为完美地将这一外来乐器的中式化演奏发挥极致,其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传统锡剧作品的理解和民族元素的把握也显得更为重要,需要演奏者不断地进行探究。笔者相信,艺术无国界,乐器也应该是无国籍的,愿极富表现力的小提琴能够为锡剧乐队伴奏增添光彩。

注释:

①③何新利.小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演奏与应用[J].戏文,1998(5).

②周黛瑜.扬琴在锡剧乐队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09(5).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学本科生

上一篇:20世纪早期调性奏鸣曲式结构的变异 下一篇:利盖蒂弦乐作品中节奏与音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