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建设

时间:2022-10-08 05:25:47

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建设

【摘要】:首先讨论了国内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管理现状,接着介绍了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的建设背景及建设要求,并对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GIS;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 数据库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介于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中间环节,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已被广为应用和推广,其规划成果形式上从定性分析到定量描述,从文字到图形,从静态到动态,在不断改进,然而由于控规成果构成层次庞杂、信息分类芜杂等特点,其信息化管理方式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与上下层次规划衔接不足、与面向实施办文管理关联不足以及与现状信息联系不足等方面。如何利用GIS 等信息技术对控规成果进行科学性管理,将对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工作效率、透明度和公开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决策失误,也为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1、中心城区控规数据库建设背景

我局现有的各种规划成果数据情况复杂,由于各时期生产的标准和生产的单位不相同,各阶段数据质量不高;规划成果数据一直以文件的方式保存,数据没有给予统一的数据组织,数据的共享性和利用率不高。今年来星子县规划局组织开展了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程,本次规划根据中心城区特定的城市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特点,规划区内主要用地由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工业、对外交通设施、道路及特殊用地等组成。沿秀峰大道、星光大道、白鹿大道、紫阳北路、南康大道布置着主要的行政办公和商业金融用地。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星子县规划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GIS 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综合应用到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我局规划编制成果及其它规划图形资料的管理和应

用,提高工作人员对规划空间信息的查阅和使用效率。

2、星子县控规数据库数据源和建设要求

2.1 数据来源

此次数据建库作为规划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建设核心内容是控规成果数据子库,同时还包括卫星影像数据、现状数据子库和规划审批档案数据子库。数据成果由负责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单位按照我局制定的数据标准,通过数据录入工具进行标准化录入后提交。具体的数据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现状数据: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的现状调研数据;

审批档案数据:珠海中心城区范围内历史的审批数据;

规划成果数据:中心城区控规编制成果数据。

2.2 数据建库要求

星子县控规数据库的建立是依据《星子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中心城区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及《星子县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数据标准》等技术标准,以海量规划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以对各类空间数据的更新管理为依托,以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建立基于GIS 的成果数据库平台,实现成果数据的集成化管理。具体的系统建设要求:

1)制定星子县城市规划数据标准化体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数据采集、监理、入库、更新、维护、分发和共享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规范性;

2)对中心城区内控规编制的现状调研数据、控规

编制成果数据以及规划审批数据进行监理入库,建立星子县城市规划空间信息数据库平台;

3)星子县城市规划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对规划数据的管理功能。主要的数据管理模块为:监理入库模块、图形操作模块、信息查询与统计模块、数据决策分析、数据管理模块、元数据管理模块、对外服务模块、三维效果分析模块。

3、控规数据库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数据分层组织及编码

按照统一的地理坐标对地理实体要素进行分层叠加是数据组织的基本思路。根据基础空间数据的特点,空间数据按照“数据库-子库-专题-层-要素及属性”的层次框架构建数据库,按分类分层原则聚集数据。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数据管理、使用,在数据分层方面对数据不仅按内容分类(如现状数据类、档案数据类)外,为了满足制图和GIS 对数据检索分析的需要,还将数据按特征类型(点、线、面、注记)的不同进行严格分层,每层只有点、线、面一种要素。

星子县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子库按照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成果进行分类,分为用地编制、公建配套设施、城市建筑编制、城市设计引导、城市控制线、市政编制共六个专题数据集(如图2),再将各个专题数据集划分成多个图层, 以用地编制数据集为例,星子县地域划分共分成六个层次:综合分区-分区-片区-规划编制单元-管理单元-控规地块,为体现地域划分的层次便于控规数据的管理,用地编制数据集的图层划分如表1。

根据这种地域划分的层次关系,通过统一赋予的各级编码,确保各级地域编码的唯一性,整个编码体系由6 级9 位码构成,即:

综合分区编码:1 位字母代码,由A ~ Z 组成;

分区编码:1 位数字代码,由01 ~ 09 组成;

片区编码:2 位数字代码,由01 ~ 99 组成;

规划编制单元编码:1 位字母代码,由a ~ z 组成;

管理单元编码:2 位数字代码,由01 ~ 99 组成;

地块编码:2 位数字代码,由01 ~ 99 组成。

以地块(编号A105a0101)为例说明:综合分区的编码为首位,即A;分区的编码为前2 位,即A1;片区的编码为前4 位,即A105;编制单元的编码为前5 位,即A105c;管理单元的编码为前7 位,即A105c01。

3.2 数据关联

星子县控制性规划成果数据库作为控制性规划成果管理的技术支撑,发挥着规划编制、立法及管理的基础功能与纽带功能,它是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也是城市用地管理的依据,因此在数据建库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关联。

1)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星子县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主要由法定文件、管理文件和附件组成,按照数据类型可分为空间数据和各类附件:表格数据、文档数据和多媒体数据等。附件数据的逻辑结构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表、视图表示;而非结构化数据没有明显结构,主要是一些文档、地块现场照片、档案施工图照片及法规等。结构化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关联即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与存储结构化数据的属性表之间的关联,每个空间对象建立相应的索引;对于非结构化数据,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用数据库存储的话会给数据库管理带来不便,因此采用目录存放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地块实体属性结构中建立图文关联号属性项,图文关联号是存储附件目录的连接标识号,通过图文关联号与空间数据连接,进行空间定位。

2)时态数据的关联。城市规划数据信息来源于过去,存在于现实,并在现实中发生变化,是一组动态变化的信息,如何建立与不同阶段规划数据的关联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必须解决的问题。将历史信息、现状信息和成果信息利用地块编码的关联性和时间相接性的时空约束条件,设计基于时空约束条件的空间数据组织,实现对历史信息的动态回溯以及历史信息、现状信息和成果数据的关联。

3)与上下层次规划成果的关联。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数据量大,既包括不同规划区域的规划数据,又包括不同规划层次的规划数据,还有各种专题规划数据、规划参数,各数据间关系较复杂。控制性规划成果数据库作为珠海城市规划空间数据库的子库,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数据都存在着逻辑上的派生关系,在数据管理上应反映这种联系,运用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思想,将系统数据先分成不同规划区域,再分为不同规划层次-总规、分区规划、详规,然后明确各区域数据的不同规划专题信息,定义各规划专题间的层次关系,用这种“自顶向下”的方法将整个数据库分成相对独立的小模块,理清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星子县统一的地域划分编码体系下,利用地域编码建立各规划成果之间的关联,使这些规划成果在时空上相互衔接。

3.3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主要指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和现势性。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库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数据库建设的成败。控规成果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而且珠海中心城区的数据成果是由不同设计单位以片区为单位提交的,不同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工作方式以及对技术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数据成果的整理过程中容易形成许多人为的误差,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数据错误。因此,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数据质量的管理主要采取分阶段进行,在前期做好对各设计单位的培训;中期要求设计单位分阶段提交数据,进行检测并反馈设计单位;后期做好数据验收工作,确保数据质量能够满足入库要求。

4、结语

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对城市建设实施全过程控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除决定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外,还决定于对城市规划信息的把握,星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系统是利用数字规划理论、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开展城市规划的系统,通过对规划成果的管理,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水平。随着对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充实,该系统将进一步实现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注:文章中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

上一篇:微机继电保护现场故障分析处理 下一篇:大隐于“市”华立瑞晶国际设计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