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朴实一点

时间:2022-10-08 04:55:34

让习作教学朴实一点

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和教学中,习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教,不少教师教学研讨时怕上作文课。

笔者有幸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一节习作示范课――“我最爱听的一句话”,感触很大。薛老师朴实、简洁、高效的习作教学,令人茅塞顿开,如沐春风。以下,笔者结合薛老师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各位老师分享。

一、范文引路激兴趣

【教学片段】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听的话,也有最不爱听的话。老师也有最爱听的话,你们想听吗?

师:从小到大,有无数的人对我说过各种话,老师最爱听的一句话是:“薛老师,你真幽默。”

记得一个盛夏的午后,我在班里上语文课。同学们在认真读书。读着读着,我突然发现一个学生拿着语文书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轻轻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他立刻惊醒了,脸唰地红了。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好像一场风暴就要降临。我笑了笑,对大家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爱学语文,你看这位同学,连睡觉都不忘拿语文书。”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们继续上课。课后,这位同学对我说:“薛老师,你可真幽默。”我打心眼里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说明我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还有一次,上作文课,有一位同学在作文里这样描写我:“我们的薛老师瘦瘦的个子,小小的脑袋,一笑,就露出两颗大板牙。他的背有点驼,真像一匹骆驼。”我一看,写得太生动、太形象了。我就在边上加了一句:“嘿嘿,还是一匹单峰骆驼。”第二天,我发现这位同学在作文本上加了一句话:“薛老师,你真幽默。”我当时很开心。幽默需要一份爱心――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我愿意做一个幽默的老师。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幽默的老师?(生:喜欢)谢谢大家。刚才老师讲的过程,就是口述一篇文章,它的题目就是《我最喜欢听的一句话》。

【听课反思】

薛老师的写作指导对我很有启发。他做到了写“下水文”来为学生树立一个样子,用口述“下水文”的方式为学生做示范,给学生提供写这类文章的一个参照。学生在薛老师的例文中除了感受到乐趣,还在这篇例文的引路下对这类文章的写法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能够感受到,任何绞尽脑汁的说教,也比不得薛老师的例文给学生的启发和引领。这篇例文起到了激趣、引路的作用。

二、师生交流得要领

【教学片段】

师:评评看,我刚才这篇口头作文说得怎么样?(生:很好)好在哪儿?

生:这篇作文很贴近生活,是老师身边发生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在开玩笑,可是又不过火,分寸掌握得正好。

师:她讲的这一点很重要。我说的那些细节,都是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这样才显得亲切自然。所以写文章要写自己身边真实的东西。这是第一点。

生:用生活中的事例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师:你概括得很好。用事例说话。这是第二点。

生:老师表达得很清楚,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

师:好!他说出了第三点。就是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

生:老师在事例的描述中是有重点的。

师:你很会倾听。写文章要抓住典型事例,要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第四点。

生:老师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师:哎呀,说得多好啊!说到我心里去了。要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来,不要说假话。第五点,要有真情实感。

生:老师开始就交代了自己是一个幽默的人。最后,又一次说到“老师,你真幽默”。这叫作前后照应。

师:前后呼应,这篇文章就比较完整。这是第六点。这篇文章有六个方面的优点,同学们都总结出来了。老师再把它归纳一下,要写好这篇文章,有两点尤其重要:(1)写清前因后果、特定的情境。(2)写出所思所感、特别的感受。

【听课反思】

薛老师很智慧,让学生“评评看,我刚才这篇口头作文说得怎么样?好在哪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自己领悟文章的写法特点,最后再由老师强化点拨,共同归纳获得要领。这个过程就是一次融合听力、理解、分析、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从中获得的写作心得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条文,而是深刻、具体、鲜活的印记。

笔者叹服于薛老师把习作要领的讲授通过谈话的方式由学生自己从教师的例文中悟得,将本来平淡枯燥的教学内容演绎得这样富有艺术,一切都显得举重若轻,散发着大智若愚的智慧。

三、多元评改同进步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的文章。

老师请A同学读自己的作文――

今天下午语文是一个考试。(师:等等,这句话对吗?一个下午的语文课是一个考试?)今天下午进行单元考试。(师:对了,这样意思才清楚。继续往下读。)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因为我没有复习,所以我的心总是忐忑不安。(师:前面已经有忐忑不安了,这里就不要忐忑不安了。)上课后,老师发下卷子,我一看,惨了,78分。我回到家里,悄悄踮起脚走进家门,“家里好像没有人!”我松了口气。“孩子,进来!”这句话打乱了我心中的平静,原来妈妈在家。我走进妈妈的房间,心怀鬼胎。(师:把“心怀鬼胎”改为“满怀心事”或“心事重重”。)妈妈说:“今天语文考试考了多少分?”“78分。”我说。妈妈说:“拿你的试卷来给我看看。”妈妈一看试卷,大吼一声:“你又考砸了!”我最不爱听的一句话就是“你又考砸了”。如果我考第一,你一定不会再说这句话了。

师:给他掌声。大家评一评,这篇文章有没有所思所感?(生:有)有没有真实感受?(生:有)

师:你认为可以给自己这篇文章打多少分?

A生:85分。

师:85分?我要给你这篇作文打95分。今天回去拿给你妈妈看,今天我的作文得的是95分。她不会再说:你又写砸了!(生笑)如果你修改一下,在文章的开头写上一小段话,就更好了。

接下来,薛老师又请了4名学生念各自的作文,薛老师一边倾听,一边和同学们进行口头修改,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并且询问同学们,他们的文章写得怎么样,能打多少分,引导学生多元评改。

【听课反思】

薛老师当堂评改学生的作文,这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力、敏捷的思维、机智的反应。薛老师采用的是多元评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修改习作,一方面训练学生修改的能力,锤炼语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又是在培养孩子们“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在多元评改中,所有的孩子在倾听、思考、比较、置换等过程中,共同收获,共同进步。

这节习作课从板块的设计来看是简约的,从教学方法来看是朴实的,从教学效果来看是高效的。这节课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

我们该追求怎样的习作教学?薛老师用他的人品、课例引导我们:让习作教学朴实一点。

上一篇:以问题为中心,初探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下一篇:关于小学生写作习惯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