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辨能力

时间:2022-10-08 04:08:44

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辨能力

摘 要:音乐课程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听辨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歌唱的整体素质。教学要充分体现合唱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本文从节奏、音量、音色、音准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听辨能力。

关键词:小学 合唱 教学 听辨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07-01

音乐课程是小学艺术教育的摘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听辨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歌唱的整体素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体验到歌唱之乐,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学习合唱的兴趣。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听辨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节奏准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进行节奏训练必须从听辨入手,多进行“听、唱、记”训练。这样可以为培养内心的节拍、节奏、速度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面对起点较低的小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寻找一些节奏型简单的曲子给学生训练。

1.1 听辨

指倾听和分辨各种节奏型和节拍重音,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如同小孩子学说话前必须经过听辨别人的讲话一样,节奏训练也必须经过这个听辨的阶段,将各种节奏型进行反复的听辨,并将一些常见的节奏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听辨。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唱几遍之后,让学生们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唱同一首乐曲,感觉其乐曲的变化。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出不同的节奏,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

1.2 练唱

就是对各种不同的节奏型进行练习并正确地演唱出来。练唱是对听辨能力的提高,是对听辨过的节奏加以巩固。通过练唱可以提高练唱者的视谱能力和演唱能力。故而在节奏训练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3 听记

即把所听到的节奏练习曲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练唱同时,首先引导学生模唱节奏型简单的旋律,然后鼓励学生把所听到的节奏型准确地记下来。听记必须是在听辨、练唱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听记可以促进学生听辨、练唱的技能,并逐步培养记忆和速记的能力。

总之,为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获得更佳的效果,就必须把听辨、练唱、听记、这三者统一起来,缺一不可。

2 音量的均衡

这种音量均衡是指合唱各声部的力度均衡。合唱各声部的音量从总的音响来说应相互取得平衡,但在各种不同作品的情况下,各声部的力度就有所不同。音量的统一似乎不成问题,但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音质、音量都不一样。这个问题在演唱时就比较突出,当歌曲音量要求大而强时并不明显,尽管有的声音达不到整体音量的要求,至少不会破坏整体效果。但在歌曲音响效果要求比较小而弱时,音量大的同学,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破坏整个合唱音响。因此,教师指挥要得当。首先,指导学生唱歌时,告诉学生不要喊唱,学会用轻声、半声的方法演唱。笔者认为,在合唱教学时学生高低声部都应该会唱,这样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能兼顾其它的声部,容易控制好音量的均衡。在指导学生练习合唱时,告诉学生始终要让听众听清楚旋律声部。要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取得整体音响的平衡。例如,进行音量均衡的练习可用哼鸣唱法,各声部均处在舒适而不费力的常用音,音量较易取得平衡。

3 音色统一

合唱艺术要求协调统一,在声音上就必须消灭个性,以求共性。然而每个人的嗓音有所不同,尤其正处在变声期的小学生,音色难免有些不统一。这种现象,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加以更正。音色统一的练习,最好先练单音延长音(全体齐唱一个音),而且用弱声哼鸣进行。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嘴轻闭,牙微开,舌放平。使声音的感觉似乎在眉心上一样。这样,可以使音色统一,也可以查出某个突出的音色。先从各声部均感舒适而易松弛的小字一组e音开始,然后顺音阶上升扩展到小字一组。练习过程中,找出音色柔和、声音优美的学生为标准,让大家模仿,向他的音色靠拢,使整个音色纯正,像一个人在演唱,达到音色统一的效果。

4 合唱音准

音准是合唱谐和的基础。合唱的音准是个相当艰难的课题。在训练的过程中,一种是表现横的方面,即旋律中音与音之间的音准;另一种是表现在纵的方面,即声部与声部间的和声音准。平时我们在教学时,听同学们的演唱,会发现同学们有很多音唱得不够准,有的音偏高,有的音偏低,而且有它一定的规律,即唱大音程及增音程上行时易唱低,下行时易唱高。唱小音程及减音程时则可以相反。一般而言,上行时易高,下行时易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指导。指导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唱大音程与增音程要向上下两方面扩张,即一音上行至另一音时,后面这个音要尽量唱高一些,最大限度地达到它有限的高度;由一音下行至另一音时,后面这个音要尽量唱低一些,达到其应有的音高。

(2)唱小音程和减音程时与上面的情况相反。要上下两方面一起紧缩。即由一音上行至另一音时,后音要尽量唱低一些,由一音下行至另一音时,后音要尽量唱高一些。此外,还有一种音高不准是由于气吸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在这种请况下,教师要针对问题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去体会,做对比练习,面对出现的问题要深入浅出,用肢体动作搭配形象的语言去配合解答。

总之,合唱教学中对听辨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小学生的合唱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乃洪.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几点体会[J].基础教育论坛,

2010年03期.

[2] 尹森林.合唱教学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1998年01期.

上一篇: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要点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升大班幼儿故事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