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30年:后武侠时代的江湖传说

时间:2022-10-08 03:19:49

古龙30年:后武侠时代的江湖传说

1985年9月21日,一代武侠小说宗师古龙逝世,距今刚好30年。作为将武侠小说带入经典文学的引路人,古龙不仅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融入传统武侠,更是将自己的人生与武侠融为一体。

古龙在人世间只逗留了短短48年,却有73部武侠巨作传世。古龙的一生,人如其文,像他笔下的众多主人公一样,放浪形骸,嗜酒如命,风流倜傥,拥有灿烂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有人说,金庸的江湖即使再远,都有一座庙堂;古龙的庙堂即使再高,都是一片江湖。金庸一统江湖的时代,古龙就是那个远遁而去却又传奇无数的令狐冲。30年间,古龙给武侠世界注入的新鲜的血液依旧在流淌。

(本专题44-47页)

古龙的武侠之“道”:

酒气、鬼气、才气

酒和女人,似乎是古龙卖文赚钱的动力。

据说他能一口气喝掉一瓶白兰地,还曾以盆牛饮。他身体好时,每天都要喝两瓶。他曾说“我喝得最多的一次,是一夜里喝了28瓶白兰地,但不是我一个人喝,是五个人一起。”直至著名的吟风阁风波后,他身体变坏,酒量也随之下降,但仍然嗜酒。这场风波对他的最大影响,是输血不洁引发的感染。他的肝病一来是因为嗜酒,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不太为人所知的感染。

后来,他被迫戒酒半年,难得过上了规律生活,每天五点半起床,看报吃早餐,上午写作,午饭后散步,下午读书,晚上练书法。好友林清玄来探访,只觉得:“古龙虽比旧日清瘦,精神还是很健旺,笑起来仍然是声震屋瓦,有当年的气概和豪情,凭这股气,‘大武侠时代’应该可以写得相当精彩的。”

但他那个“我希望至少再活五年”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出院后,他又故态复萌,喝到肝昏迷入院,据说一住院,一大口血就染红了整张床单,医生都说:“没看过人一口吐出像你这么多的血。”然后又是出院,又是嗜酒,喝到再次入院。这次,是肝硬化引发的食道瘤大出血,他终于撑不住了。

下葬时,王羽、倪匡、林清玄等好友特意在其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陪葬。

他甚至不在乎别人的误解,不在乎别人看不到他在饮酒背后的孤独与痛苦,只是在《楚留香传奇》中以介绍胡铁花为机会,淡淡说一句:“别人愈不了解他,他愈痛苦,酒喝得也愈多。他的酒喝得愈多,做出来的事也就更怪异,别人也就更不了解他了。”他还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

古龙还说过,他爱喝酒,“爱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时的朋友”。

可惜红尘浪子与酒色才情一并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年了,小李飞刀成为绝响,西门吹雪、楚留香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变成了过往,尽管他们不会再有新的故事发生,但是依旧在我们心中。

女人,是他写武侠的开端,而江湖,似乎是他可以肆意归来和离去的地方,可惜之后,江湖已经再无他的传说。他风流而不下流,不为世俗羁绊。他笔下的绝望、颓废与迷惘,但终究充满着善良。

他经常拿了高额稿酬却不交稿,而且早早把钱花光;刚出道并无名气时,就常有烂尾作品,由人完成;他可以一晚上花掉出版商的预付稿酬,那笔钱可以在当时的台湾中南部买栋乡村房子;他曾为一个女人一晚上花掉半本书的版税,这笔钱足以让一个普通人过一辈子安稳生活……

他曾这样写道:“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分钱都不会留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朋友,看电影,开房间,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马不停蹄地拿去换钱。”

有一次,一个朋友要去东南亚出差,急需一笔钱周转,无奈之下找古龙帮忙。他原本不抱希望,因为谁都知道古龙大手大脚,很难有闲钱,谁知古龙却让他稍等片刻,然后去书房拿了几页稿子出来,说是新作开头,让他拿着去找某出版社老板,对方会先付20万元订金。朋友半信半疑,前去出版社,老板果然如获至宝,立马付款。

风流浪子的女人与寂寞

流水般的花钱,流水般的女人,流水般流入肚子的酒,如果只是这样,那就只是浪子古龙。可古龙不同,浪子前面应该加上“天才”二字。

没有几个人能懂得天才的内心,也不会有多少人理解古龙纵情声色背后的寂寞。就像许多人都喜欢引用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却大多不知道它出自古龙的楚留香系列最后一部《午夜兰花》。那本书隐然有鬼气,似乎预示着一些不祥。

世人误解古龙,往往因为女人。他们认为古龙并不尊重女性,认为古龙书中无爱情,认为那些女性只是男性陪衬,认为那些长腿细腰乃至SM的描写是将女人物化。可他们忽视了一点,古龙的前两任妻子郑月霞和叶雪都出身风尘。他曾写道:“风尘中的女孩心里往往会有不可对人诉说的悲怆,行动间也往往会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轻蔑,变得对什么事都不太在乎,往往就会带着种浪子般的侠气。对于一个流着浪子血液的男孩来说,这种情怀正是他们所追寻的,假如一跌入十丈软红尘,就很难爬出来了。”

古龙迷恋过,与有过风花雪月的爱情。他的第一任妻子梅宝珠与他一见钟情,当时的她还只是个中学生,但由于古龙生性好女色,他们的婚姻最终还是以破裂告终。古龙一生中仅有过的两次婚姻,都是昙花一现。他一生中与许多女人有过缠缠绵绵的经历,或短暂,或长久,或出于冲动,或出于爱慕,最终都如过眼烟云,随风而去。

相比道貌岸然之徒,古龙更懂女人,也更尊重女人。不然,他又怎会写出风四娘这种令人迷恋的角色?

古龙的寂寞,与他的童年生活有关,也与他的文坛地位有关。尽管他名气极大,为出版社所追逐,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武侠小说不算文学。在武侠小说领域已达巅峰的他,不愿拔剑四顾心茫然,所以便有野心,要让武侠小说登堂入室,于是便有了他称作“一生最大挫折”,可却堪称神品的《天涯・明月・刀》。他在此书的序言中提到了福楼拜的那句“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他却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只要求新求变,就会有不一样的小说。很少有人明白他的野心,他一生的求新求变,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认可,也是独孤求败式的寂寞作祟。

后古龙时代:

时无英雄,徒留江湖传说

几年前,温瑞安专门撰文怀念古龙:

“我认为这世上没有人比我对古龙‘爱’得更深。我在念初中二的时候,在马来西亚,霹雳州的一个小山城:美罗埠,有幸且偶然在那小埠里唯一一家‘半正规’的‘联友’书局里,买到一册一个骑着白马走过一片绿柳红袍侠客为封面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之下半册。从此,我就迷上了古龙……我可以说自己十分钟情于金庸的小说,但古龙绝对才是我武侠小说创作的‘启蒙老师’――当然他从来没在实际上传授我什么,但在他的小说里,有的是发掘不完的宝藏。”

导演徐克说:“古龙小说描写的其实是现代心态,而金庸作品主要反映传统中国道德观念。古龙的武侠世界里到处可以看到台湾西门町夜生活的景象,他的每部小说都有保镖、浪子、商人、阴谋诡计等等,而金庸作品充满了大起大落,富有历史感。”类似的评价还有很多。

在现实层面,风流如楚留香的古龙,去世后留下三个儿子,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母亲。多年来,三个儿子为了争夺古龙的遗产,多次对簿公堂,互不相让。古龙生前情归多处,留有多个后代,后人在继承遗产问题上遇到了太多“麻烦”,随时会有一个新的“儿子”跳出来,声称拥有继承权。

多年后,经DNA确认的三兄弟正式和解,组成委员会,分享古龙作品的版权。面对媒体关于之前几人“互殴”的问题,儿子们会这样说:“这可能是父亲对我们的考验。”

反观金庸,其最羡慕的人生范式是范蠡式的,一方面辅佐帝王、建功立业,一方面拥美女有财富归隐江湖。他虽然拥有了范蠡式的财富和人生,却没有成就范蠡那样的功业。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晚年金庸的一种落寞心境。

大佬或仙逝,或归隐,而江湖依旧在。10年前,当电视剧《武林外传》风靡之时,一种“反武侠”的潮流甚嚣尘上,“侠以武犯禁”的时代,江湖浪子回归社会,成为同福客栈的打杂的,中年郭巨侠,也不过是一个阻挡儿女自由爱情的封建遗老。而在之前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陆小凤、花满楼、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的决斗,俨然成为一帮江湖术士的游戏,就如同500年后的至尊宝,走出盘丝洞,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如织的世俗世界而已。

上一篇:高职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多平台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