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聆听者到演说家

时间:2022-10-08 02:49:57

0~4个月

“嘿,我听见你在说话。”

我家小宝才3个月,可是他好像什么都懂。我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坚持给他讲故事。现在他听到某些故事的时候就会咯咯笑,还会看看我,好像什么都听懂了呢。

――小宝妈,儿子3个月

小宝宝的本领

听的本领

从出生到4个月左右,宝宝基本上掌握了区分语音的本领。他们会对妈妈的声音表现得特别敏感。

说的本领

虽然宝宝还不会真正意义上说出话来,但他已经可以用他的方式让你明白他的意思啦!

给父母的建议

1宝宝出生后,妈妈可以用目光看着宝宝,温柔地抚摸宝宝,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和宝宝交流,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来逗宝宝。

2在给宝宝换尿布、喂奶或者洗澡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做,来促进宝宝听觉和发音能力的发展。这样,孩子就会模仿妈妈的发音,体会声音的情感元素,并反复练习不同的音长、音高和音量。

3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交往是宝宝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表情、手势、音调变化等多种方式,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图。丰富的语言环境会给宝宝带来良好的听觉刺激,为宝宝发音打好基础。

4~12个月

“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

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说话了,可是东东还不会说太多的话,但是我觉得他都是懂的,因为我说什么,他都能按照指示去做,我想他是明白我的意思的,只是暂时还说不出来。

――东东妈,儿子11个月

小宝宝的大本领

听的本领

4个月以后的宝宝会更加主动地倾听周围人说话,他们能够注意一句或者一段话的语调和节律,区分出一个个的词。

在10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能够将语音和语义联系起来,例如他们能听懂爸爸妈妈说“不”字时候的含义,在听到大人说“球”这个词的时候去看球。这时候的宝宝会把听到的语音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例如他们以为的“灯”就是单指卧室里的那盏灯,还不能理解语言的概括性含义。

说的本领

4个月以后,宝宝进入了咿呀学语的阶段,他们经常对着玩具或者镜子中的自己说话,发出的语音大量增加,包括不同音节的组合,例如ou-ma、ba-wa之类,这些声音和语言中的词很相似,可能发展成为他们第一批说出的词。他们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从一开始稍微简单的“妈妈”、“阿姨”到较为复杂的“姐姐”、“帽帽”之类。

6个月左右,宝宝在吃饱睡足后经常会自动发音,练习母语的各种语音,父母会情不自禁地和宝宝“对话交流”,相互模仿对方的发音,乐在其中。

8~9个月的宝宝,整天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这个时候,宝宝发出的声音已经明显带有母语中独特的语调了,但是我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到了11个月甚至更晚,他们才会把“爸爸”和“妈妈”当做名字来用。

给父母的建议

1鼓励每一次小互动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对着宝宝发出不同的语音,多逗宝宝发音。当宝宝正确地重复某些词的发音时,父母要立刻对宝宝进行鼓励,例如当宝宝无意识地发出“妈妈”的声音时,妈妈可以微笑着亲吻他/她,夸奖说:“宝宝会叫妈妈了!”这样宝宝就会将妈妈的形象和“妈妈”这个词联系起来。

2 多来点“共同注意活动”

从4个月开始,宝宝经常会盯着某些物体,父母也会顺着宝宝的视线看看宝宝究竟在看什么,然后告诉宝宝那个物体的名字,这就是“共同注意活动”。多来点共同注意活动,明白地告诉宝宝那个物体的名称,可以让宝宝更多地了解世界。6个月以后,可以给宝宝读配有彩图的故事书,在指给宝宝看的同时告诉宝宝那是什么,如“这是小兔子”、“这是小猫”,在看的时候就会促进宝宝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给宝宝听听音乐和儿歌,丰富语言刺激。

3 让句子越来越完整

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可以加上主语,例如“妈妈给你穿衣服”、“奶奶给你吃好吃的”,这样宝宝就逐渐明白爸爸、妈妈等称谓的含义,从无意识的发音到有意识的称呼。9个月左右就可以教宝宝听着指令做动作,如“亲一个”、“拜拜”之类可以配合动作的话。到了11个月左右,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教宝宝练习多种发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鸭子叫,这种具有稳定气流呼出的发音练习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很有帮助。

4 用语言重复宝宝的需要

虽然这时候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们会用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例如拉着妈妈的手指向饼干盒,父母可以用语言和他交流,表达出他的意思,这样宝宝就会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学习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语言信息输入得越多,越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

12~18个月

“我要开口说话咯!”

果果已经开口说话了,不过她的话需要我们慢慢去琢磨。有一次,她指着我的水杯说:“妈妈,妈妈。”我以为她睹物思人,想我抱她,结果她着急地又说了好几遍,后来才明白,原来她不过是看见了我的水杯,想喝水了。

――果果妈,女儿15个月

小宝宝的本领

听的本领

这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一批词了,逐渐积累起大量的词汇。他们会对大人的命令直接作出反应,而不需要依赖太多表情或者手势的线索。

说的本领

但是对于语言初学者来说,宝宝们难免会扩大或缩小词语的外延,例如“灯”是指特定的灯,或者把所有的男人都叫做“爸爸”。

这个时期的宝宝往往用一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也叫做“单词句”,例如他们说“汽车”,可能是指“我想玩汽车”,也可能是“汽车不见了”,或者“那是我的汽车”。还需要亲近的大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境,结合宝宝不同的情绪和动作来判断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这时候宝宝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是以语言配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进行的。

另外,从语音辨别能力来看,他们还不能辨别自己和他人在发音方面的错误,需要靠大人的调节来获得正确的发音。

当然,也有些宝宝会什么都懂,什么都不说,或者只有急了才叫妈妈,只要他理解力不断增强,我们不必着急。

给父母的建议

1 扩大词汇量

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宝宝的词汇量,在和宝宝互动的过程中多说话,让宝宝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常见物体的名称,“这是碗”、“那是勺子”、“这是杯子”,一边和宝宝解释,“用碗盛饭”、“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等等。出去玩的时候也是如此,多让宝宝注意周围的事物,一边看一边解释。

2 大人说的话超前一些

“妈妈语”是父母在和宝宝说话时无意中采取的一种方式,一般都会略超前于宝宝的语言,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好方法。随着宝宝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父母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也要及时变化。一开始的时候多运用主谓结构,例如“妈妈抱”“宝宝吃”等,慢慢地过渡到主谓宾结构,例如“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等。

3 鼓励宝宝多模仿

这个阶段,主要多鼓励宝宝多模仿,大人们注重发音时语速要慢、声音要清晰。给宝宝看些图画卡片,可以指着图案读,也可以让宝宝根据你的发音指出图案,同时让宝宝模仿发音。如果宝宝发音有偏差,不要批评他们,直接重复正确的发音,让他们模仿就行了。

18~24个月

“我不想说出来……”

小宝宝的本领

1岁半左右,宝宝能够说出两个词的词组了,一开始中间会有停顿,例如“妈妈-鞋”。这种停顿逐渐变弱,他们往往会用不完整的“双词句”或者“多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例如“妈妈鞋”(这是妈妈的鞋),“宝宝吃”(宝宝要吃饭),“奶奶瞧瞧坏”(奶奶瞧瞧这个坏了),也就是所谓的电报句。和“单词句”一样,这些“电报句”往往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妈妈鞋”可能是指妈妈在穿鞋,也可能是指这是妈妈的鞋。

这个阶段宝宝的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多个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词。他们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者更多,有的宝宝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宝宝开始喜欢谈论自己,例如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等等,不过他们还不能熟练地运用代词,所以喜欢说“宝宝吃”,而不说“我吃”。

给父母的建议

1 不用太着急

每个宝宝的语言发展不一样,有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早,有的不到两岁就和大人一样,能讲复杂的句子;也有的宝宝语言发展得较慢,几乎很少开口说话,或者只能说出很简单的单词句,但只要他能够理解大人说的话,爸爸妈妈就不必担心。他们可能会突然爆发,在短时期内说出很多话来,跳过双词句直接说出复杂的句子。

2 以鼓励为主

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很少和宝宝进行互动,缺乏目光、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宝宝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就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这时候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强迫他们说话,反而会适得其反。爸爸妈妈要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如在宝宝指着饼干盒要拿饼干的时候,可以拿着饼干对他说:“宝宝想吃饼干了,对吗?”如果他发出简单的“饼、饼”的声音,最好鼓励他说完再给他。

24~36个月

“我可能会有点儿口吃哦。”

小宝宝的本领

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宝宝已经能够描述不在眼前的事情,不再局限于当前的情境,例如他们会说“妈妈走了”,表示妈妈已经离开了。

一开始,宝宝经常把代词“我、你、他”混用,但逐渐地,他们也开始区分这些词的意义了。同时,他们还会说“上”“下”等介词,“能”“要”“会”等能愿动词,“是”“叫”等判断动词,“好”“坏”“多”“少”等形容词,还能使用“我们”“他们”等复数,词语类别越来越丰富了!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掌握300个左右的词汇量。

妈妈会惊喜地发现,3岁的宝宝已经是个小演说家了!宝宝的口语已经接近成人了,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宝宝能够根据对方来调整自己的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例如,当他们和比自己小的孩子说话时,他们会用比较简单的词,语速较慢,但和大人说话时,他们就会使用更讲究的词语,语速也较快。

给父母的建议

1 和演说家交谈

这个阶段和宝宝交谈,不必刻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连续不断的新词刺激是拓展宝宝词汇量的最佳方式。你也不必再用“电报句”来和宝宝说话,而是要通过自己正确的表达来让宝宝学会词法和句法。

2 淡化“口吃”这件事

有的时候宝宝可能因为智力发展较快、思维比较快,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滞后或者太过兴奋地想要告诉你一件事,所以说话有些口吃。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慢慢听他说完,不用刻意纠正他,然后用正常的语言和他对话。如果催促孩子快点说完,反而有可能打击他说话的积极性,造成真正的口吃。

上一篇:男孩子的4个小秘密 下一篇:“放养”换来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