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申:“科技、拓展、升级”鸟瞰产纺蓝图

时间:2022-10-08 01:09:35

李陵申:“科技、拓展、升级”鸟瞰产纺蓝图

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晚于一些发达国家,但近十余年经历了较高增长比例的快速发展,200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使用量仅为174万吨,2011年突破900万吨,占全部纤维消费量的21%。日前,在中纺联召开的2012年1~4月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产业用纺织品各方面数据领跑全行业,成为一大亮点,备受瞩目。2012年10月22日~24日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接受记者采访,结合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就本届展会的主题“科技、拓展、升级”做了深度解读。

“十二五”是我国纺织行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产业用纺织品作为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最佳结合领域,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多个工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产品优越性,并肩负着成为未来纺织工业新的增长极的艰巨任务。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三部委于去年年底联合下发《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对行业整体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本届展览会在行业面临诸多新机遇时顺势召开,无疑锦上添花,意义非凡。李陵申会长在采访时坦言:“‘科技、拓展、升级’这三个关键词,是根据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经过反复推敲考虑确定的,离不开现阶段的整体形势。”李会长一再强调:“每个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阶段理论,不同的行业发展有不同的阶段理论,不同的阶段理论指导行业克服不同阶段的问题,如果跨越了这个阶段,便失去指导性,成为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的DNA

李会长介绍,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亦为理顺行业的所属范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近期组织制定《产业用纺织品分类》标准,明确“产业用纺织品”的定义。标准指出:“‘产业用纺织品’通常指区别于一般服装用、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和特定应用领域的纺织品。”此定义中的“专门设计”指的便是“专业技术设计”。李会长说到:“在国外产业用纺织品就叫技术纺织品,这里的技术区别于服装、家纺行业里的保暖、吸湿排汗、抑菌等,产业用纺织品大多用于工业领域,和民用之间的差别很大,技术含量和难度比较高,特别是具有功能结构特点的纺织品,其科技含量就更高。”

李会长举例说明道:中国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近日与神舟九号成功对接,其中天宫一号的“心脏”——电源分系统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应用高压半刚性太阳电池翼,其结构为“碳纤维框架+玻璃纤维网格”,其中玻璃纤维网格作为核心技术之一,是由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南梁领衔团队开发研制的,全称为“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是一种以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经编工艺生产的高密度经编织物。其关键技术包括:高柔软性玻纤原料及浸润剂研究、玻璃纤维可编织性能研究与表征、高强玻纤整经技术及装备研究、高强玻纤经编机成圈理论技术及装备研究、高密度高品质玻纤经编织物编织可行性研究、经编网格平面内机械性能均匀性研究、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等。

拓展:深挖应用领域潜在需求

李会长介绍:“产业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牧渔业、土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共分为16大类:包括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土工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建筑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农业用纺织品、绳线带类纺织品、包装用纺织品、文体与休闲用纺织品、工业用毡毯类纺织品、篷帆用纺织品、合成革用纺织品、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和其他。

“十二五”规划再次确定了纺织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六大重点领域的方向,包括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本届展览会也将着重着六大重点领域,届时会开辟精品展示区进行集中展示。

李会长说到:“产业用纺织品要想真正发展,必须着重在应用领域的开展,要基于下游需求进行一种延伸,挖掘潜在需求,将‘无限替代’做到极致”

其中,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重点研究开发医用组织器官材料,发展高效医用防护产品,推广新型轻量、超薄、无刺激、可降解卫生用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重点发展耐高温、耐腐蚀过滤材料,提高中空纤维液体过滤材料的性能,发展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加工领域过滤材料。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加快功能性机织或经编土工布、土工膜(格栅)开发应用,注重新型土工用纺织品的生态化开发,突破轻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结构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开发新型高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工技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车用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适应汽车工业的需求,重点发展高性能车用内饰面料、多功能篷盖材料,开发生态型超细纤维仿皮革面料,关注车用纺织品的环保性能及可回收性。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重点发展防核辐射、防弹防刺、生化纺织品,发展阻燃、抗熔融防护面料和服装,发展多种防护功能为一体的防护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重点发展传统结构材料替代产品,开发新型结构增强用纺织材料。

升级:从亮点变为增长点

对于升级,李会长表示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基于中国纺织工业的升级,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并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及政治变革的新的转型时期。在新的转型时期,推动“黄金增长”组合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中国具有低价格劳动力、低价格资源和环境,也不再是中国可以迎合外部市场的高需求和政策性城市化基建项目推动下的高投资。我们不能再重复比较优势,而应该转向提升和凸显竞争优势,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其次是行业本身的升级,“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占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李会长说:“在欧洲发达国家服装、家纺、产业用的比例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强国纲要提出到2020年的最低目标为27%,争取实现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工业中的主导地位,真正实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有人讲,产业用纺织品是机遇经济,“赶上了好时候”。李会长解释到,“机遇背后其实存在必然性”。首先是产业用纺织品能够替代传统材料,实现更高的功能和效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土工合成材料在抗洪救灾中的应急救助,以及一次性口罩等用即弃医疗用品在抗击“非典”中的应急保障。其次是高新技术纤维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国家的纺织振兴规划确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吸引了一批企业及科研机构投入本行业的研发和生产中。同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及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带动了行业发展。

链接

本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首次使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4、N5两个展馆,展出面积增长一倍,达到25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为:设备、工艺技术、零配件、涂层及层合织物、非织造布、纤维、纱线、化纤聚合物原料、复合材料、造布、编网、编织物、针织布机织、缝编、针织、编织加工而成的各种产业用纺织品、化学品(粘合剂、切片及相关化工产品)。展会期间尤溪、天台、夏履、常熟、阜宁、仙桃等产业集群,整体亮相将呈现一次内容丰富的行业巡礼,展示中国产业用集群的雄厚实力与独特魅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家纺展:撬动企业心头巨石 下一篇:财务造假加重IPO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