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龙门客栈》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2-10-07 11:02:48

论《龙门客栈》的艺术特点

[摘要]《龙门客栈》是胡金铨电影中的佳作,不仅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很好的成就。《龙门客栈》的艺术特点最主要体现于严谨的情节结构、深受平剧影响的风格、严肃的历史感等三方面。

[关键词]情节结构 平剧 历史感

1975年,胡金铨凭借他的《侠女》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综合技术奖,1978年他被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为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从而成为最早被国际所关注的中国导演。

胡金铨的电影作品不多,但精品不少。他的较好的作品大都集中在六七十年代,《龙门客栈》就是其一。《龙门客栈》主要特点有:严谨的情节结构、深受平剧影响的风格、严肃的历史感等等,本文就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时间设置与情节结构

1,时间点:55分30秒,也就是影片总时间(111分钟)的一半。以这个时间点为准,影片分为前后两部分,而这个时间则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把正方的几股势力结合一起,形成新的统一阵营;启后,目标人物的出现将开启双方的生死较量。

55分30秒。电影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天色初亮。微弱的阳光,柔和的音乐,东厂的番子在无声的商议后开始分头行动。镜头切换成大全景,众人在阳光下四散开去。日出的阳光隐藏了捕杀猎物的凶残与机心,而把它柔化成仿佛农民日出而作似的自我生存行为。仿佛是为了不被对方吞灭的自我捍卫:接着,营救这方,萧少锚与朱辉,吴宁与朱骥分两头行动。

在斗争即将从隐晦转向明朗之际,一切都刚刚开始,胜负未知。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朦胧时间,胡金铨给予的电影镜头是同样朦胧的日出清晨,这个非常契合影片的内在节奏与精神。在清晨的背景中。双方开始向自己目标寻去。在这一系列镜头中,配以舒缓的音乐,仿佛帷幕慢慢拉开。开启一项新的行动,一段新的较量历程,一切都是待定与未知之中。在笔者看来,镜头、音乐与情节,在这个点上结合的很好,都特别的美,这是电影的最让人醉心的时刻。

2,工整性与可看性:这个55分30秒的时间点的设置,我认为是导演的匠心所在。以这个点,可分为“文斗”与“武斗”两部分。

上半部基本为“文斗”场景,下半部基本为“武斗”场景。这里的“文斗”并非说是没有涉及武打场景,而是说,上半部的斗争基本是与智斗有关,采用暗算诡计的方式,而非下半部的比较纯粹的武打。

“文斗”的三个阶段:

1,萧少锚与东厂之间:先是毒酒后是暗箭,这两个回合都被萧少链一一化解,这是文斗的第一阶段。

2,朱骥朱辉兄妹与东厂之间:首先是暗箭,然后才是毒酒。萧少链告诉了朱辉酒里有毒,从而帮助破解了东厂的毒计,这是文斗的第二阶段。

3,离间与破解离间:东厂利用朱辉与萧少锚之间的误会试图制造误会,使其自相残杀。这次充当解除双方误会的人是吴宁,更重要的是。促使正方几个人物形成联盟。这是文斗的第三阶段。

上半部的“文斗”部分没有刻意地贬低反派人物。这也是胡金铨众多电影理都有的特点。电影呈现的是双方一来一回的紧张较量,一方使出一招,另一方接招破招。一来一回凸显情节紧张,这里可以看出平剧的“争辩”,使双方斗争激烈,观赏性强。

“武斗”的三个阶段:

1,第59分钟始,吴宁朱骥萧少镦朱辉赶回客栈营救于家子女。结果萧少链杀死了东厂的二档头毛宗宪,这是武斗的第一重大成果。

接着,朱辉在与皮绍棠的斗争中受伤,于是众人退回客栈。从59分开始到74分,这是武斗的第一阶段。

2,第81分,皮绍棠带领东厂番子卷土重来,新一轮战事打响。在遭受阻截后,萧朱各人开始突围。朱辉与投靠来的两个鞑靼人联合杀死了东厂的大档头皮绍棠。这是第二个重大成果。正方暂时杀退了反方的第一次进攻,这是第二阶段的武斗。

3,第93分钟始,敌方第二波进攻袭来。朱辉断后,萧少链带领众人冲出包围。第96分开始,萧少链、朱骥与两个鞑靼人四人出发去找曹少钦做最后决斗。在群斗中。两个鞑靼人被杀,曹少钦亦死,这是武斗的第三阶段。

“文斗”与“武斗”皆分为三个部分,前后对应。结构工整严谨。“文斗”部分,人物依次出场。与反方斗智,最终形成联盟。加上影片充满阴谋与悬疑色彩,“争辩”的风格,使得上半部故事可看性很强:“武斗”部分不流于武打宣泄,动作表演,而与营救的剧情紧密结舍。从杀歹E毛宗宪到杀死皮绍棠,剧情步步高涨,最后与曹少钦的决斗,时间只是十分钟,非常简单凝练。武斗都是单打独斗与一对多群斗结合,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两个部分都是设置可看性逐渐增强,情节逐渐激烈的过程,最终使故事达到高潮。

3、紧凑性:从影片开始到第15分,东厂来到龙门,杀死挑夫与守军,做好了守株待兔的准备。紧接着就是萧少镒的出场,萧少链与东厂部分是第15分钟到第36分钟:朱氏兄妹与东厂部分是第36分钟到46分钟:第47分钟到55分钟是离间与联盟部分。按照人物分量安排的时间是详略得当,步步紧凑,类似戏剧,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空余时间。从时间方面体现出紧凑的情节结构。

当萧朱他们联盟后,紧接着是于谦子女的到来,也就是真正战斗的打响。当朱辉打败毛宗宪时,恰遇皮绍棠率众赶回。在客栈疗伤一场,没有多大故事性时,导演就安排两个鞑靼人投诚过来。充实了情节,使影片更紧凑与富有可看性。

人物一个接一个,剧情没有拖沓。没有不精彩的段落。观众总是能一直享受精彩的剧情。这就是紧凑的情节设置。同时,对正反两方的描写比重相当,使得善恶“争辩”,更显有力。

二、平剧的影响

1、音乐:在大场面时,以大锣为主,小锣和铙钹为辅:在萧少锚出场时配以悠扬的笛声,凸显其翩翩书生与潇洒武生形象:用板鼓表现动作的节奏感,时急时缓,用大鼓和锣表现出危机感和紧张感。另外,“用人物的眼神代替剪接,眼波一转眼神注意的转移,从写镜头直接跳到大全景,”配以板鼓音乐和快速的剪辑,使得影片反而相当流畅。这些平剧音乐的运用,充满中国风味。

2、舞台感、距离感:平剧的一些音乐背景,特别是板鼓的运用。使得影片呈现出一种舞台感,一种向观众展示的昧道。观众与剧中人事的距离感,让观众去欣赏与评判,而不是参与与体验,这也是《龙门客栈》的特点之一。正如胡金铨所说“平剧的另一面目,它颇接近西方的‘史诗剧场’……它引发不是人的伤感,而是思感,镜头不是发展的,而是跳接的,剧情不是排事结构的,而是叙述性的,进行的方式不是诱引而是争辩的,说明的不是经验谈,而是真正世界的处境……”重要的不是教诲,而是让观众自己去观看,去评判,从一系列的形象本身出发,刺激我们的思感。

3、人物脸谱化:也是受到平剧的影响。一方面。人物的形象按照戏剧的行当来设置: 萧少链是富有书生气息的武生形象,吴宁是老成的须生形象,朱辉是冷艳的刀马旦,朱骥则是冲动的花脸武生:另一方面,平剧是叙述性的,而非排事结构,因此,《龙门客栈》就省略人物的描写,而服从整个叙述的连贯。一般在人物出场时就已奠定基调,以后也就是寥寥几笔,对人物有个基本的定性。人物主要还是服从于事件,服从于叙述,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去展现人物,而没有其它多余的细节来体现。这样的结果是,从人物形象上看是不够丰满,但影片却显得更加流畅与统一。层层递进,直至高潮。

有些人批评胡金铨对于的人物性格过于单一和脸谱化,追究其原因,与当时台湾对武侠电影的审查制度有关。总是要求影片凸显善恶分明,不允许不分善恶的杀人和打斗。但是。人物性格的单一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在我看来,由于省略了枝节的人物描写。反而恰恰促进了对影片的统一气氛及风格化的追求。而电影不是以与塑造饱满的人物为目标,电影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影像整体风格。

三、严肃的历史感

胡金铨的影片充满历史感,《龙门客栈》也不例外。历史感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取材方面。胡金铨喜欢把故事背景与历史上的事件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会选取明朝的事件。《忠烈图》讲的是浙江的曹顶抗倭的事迹,而《龙门客栈》则取材于明朝的“夺门之变”。

虽然在故事上有所虚构,但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把于谦的名字不做修改的用于影片中,除了给观众看历史的感觉之外,还使得影片的具有严肃庄重的气息。

2、镜头的运用方面。对于景别而言,电影里大全景和远景镜头很多。拍人物一般采用中景,很少用到特写,基本没有大特写,另外还有利用变焦来达到远景与中景之间的快速切换。这些都体现出影片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情感,而是对事件的描述:在武打动作的处理上,喜用一招一式的武打动作,动作简洁凝练,不采用过于华丽的动作,风格严肃庄重,以上这些都透露出了影片的历史感。

3、细节的把握方面。胡金铨熟悉明史,对明代的特务制度有些研究。影片讲述的年代是明朝,片中的服饰、饰品、兵器等都是按照当时的面貌来定做。龙门客栈外墙画个白圉,也是古人用于防土狼之用,叫做“狼圈”。从各种方面都体现出胡金铨自称为“小考据”的严谨专业风格。有了这些“小考据”,能使观众更加贴近那个年代的感觉,这点也体现和促进了影片历史感的形成。

以上三点,就是对《龙门客栈》的简单分析。这三方面之间,不是互相分离,而是相互纠结和渗透的关系。平剧武打动作的一招一式体现了庄重的历史感,平剧正反两派的“争辩”也促进了影片的情节的可看性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导演个性如何体现于影片的风格中。

另外。胡金铨自小受其母影响,学习国画艺术,这个也多少体现于他的电影中。如《龙门客栈》中萧少链的出场的镜头。押解于谦子女一行人走向客栈时的场景,片尾出现犹如山水画般优美的远山镜头,以及皮绍棠一伙到龙门时步行穿山谷的情景,都是非常漂亮。这些在《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胡金铨的影片常常带有文人气质。《龙门客栈》和《忠烈图》中对忠义的赞颂,《天下第一》中对“天下第一者”的讽刺,《空山灵雨》《山中传奇》、《侠女》等影片中体现出禅的味道等等。

胡金铨的武侠电影不同于张彻、徐克等人的武侠电影。在武侠电影这一领域,胡金铨的影片风格独特,成就甚高,堪称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

上一篇:迪士尼动画电影《奇妙仙子》魅力赏析 下一篇:精神分析视野中的个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