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07 09:38:40

零售行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与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概括介绍了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行业前景,结合零售行业的业态,阐述了主要细分业态盈利模式及其产生的经济基础,通过分析零售行业规模经济、类金融和类商业地产的三个基本行业特征,深入剖析了当前零售企业经营中蕴藏的内在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银行信贷风险本质。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银行在零售企业信贷准入和风险防控时需考虑的六大关注要素。

关键词:零售行业 盈利模式 信贷风险 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4-040-04

自1852年第一家百货商店在巴黎诞生之日起,世界上共爆发了八次零售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和网上商店。在中国,自1900年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秋林公司诞生之后,在长达90年的时间里中国零售业没有任何革命性变化。在20世纪后期,外资连锁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当时中国并没有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外资连锁的进入带来了新的业态和经营机制。中国当时的零售业作为弱势群体,无论在资本、管理和经营模式上都远远无法和外资零售企业竞争。在外资的猛烈进攻中,有很多本土企业倒闭,也有一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中国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同时完成了西方世界150多年中发生的8次零售业革命,表现为规模迅速提升、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市场集中度和零售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

零售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一般而言,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通胀、社会福利及保障五个方面。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者的信心大幅提升。再加上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2010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1%,比上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我国零售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强劲的居民需求预示着未来几年,零售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的零售行业前景广阔,但是随着内外资企业的较量, 3G、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等,零售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创新、演变,激烈的竞争使得每个零售企业在分享行业盛宴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危机。

一、零售业态的细分及盈利模式

商店分类的专业名称是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其中每个业态都面对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即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譬如,超市以满足日常消费为主;大卖场以一站式购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经济和快捷的追求;便利店是满足消费者紧急购买的需要;大型专业店集中经营同一品类商品,在同一品类商品范围内提供最深化的选择和最低价;而折扣店则向家庭主妇们提供最低价格的商品。

2004年,商务部出台《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

(一)百货店盈利模式

百货业的盈利模式“联营+自营+租赁”。“联营”是指以招商的方式,引知名品牌进店,由各品牌生产商或商分别负责具体品牌的日常经营,店方负责商店整体的全面营运管理,除收取与面积有关的场地使用费、物业管理费等固定费用外,同时推行保底抽成的结算办法。自营是百货店从生产商或批发商(简称供应商)手中购入商品,按一定比率加价卖给消费者的经营模式;“租赁”模式即以出租场地所取得的固定收入作为利润来源。

百货零售商联营方式中扣点率取决于商场谈判能力,一般在20%以上,扣除员工成本、销货成本和折旧摊销等,其百货经营毛利率可达20%左右,净利率一般在5%左右。

对比自营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对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可将大部分经营风险转移至上游供应商。其商品、促销员由供应商提供、柜台装修由供应商负责、销售完毕1个月-2 个月左右才正式结算,存货基本由供应商管理,零售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库存,商品一般都有退换条款,零售商基本不承担存货风险。百货店商品通常采取的经营模式见下表:

(二)家乐福模式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盈利有三个方面:一是进销差价;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向供货商收取各种费用,即“通道费”。家乐福即主要靠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来盈利。这种模式基本不靠商业毛利赚钱,主要是靠营业外费用即通道费用。据核算,家乐福向供应商收取的各项费用,占其营业额的36%左右。

家乐福在对供应商的管理上坚持强势风格。比如采用承兑汇票结算,占用供应商的流动资金,收取高额的通道费等。但因家乐福在压下供应价格的同时提高一次性采购量,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生存,并进而通过家乐福的全球采购系统进入国际市场,供应商也只好接受。目前家乐福模式已经成为了国内连锁超市的行规。

(三)沃尔玛模式

沃尔玛的盈利来源与家乐福不同,它主要来源于前两个方面即进销差价和降低成本。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零售商按照较大的毛利率来与供应商签定合同,商家一般可获取20%-25%的商业毛利,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费用,比较规范、透明。

沃尔玛拥有自己的商用卫星,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在美国,沃尔玛高效的信息系统配合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帮助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有效地压缩了营运成本。而现阶段中国的商业环境束缚了沃尔玛高效信息系统优势的发挥。国内的网络环境目前远不及美国,大多数供应商也没有完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另外,由于受政策上的限制,在中国沃尔玛的卫星通讯系统不能发挥作用,使中国沃尔玛不能有效共享全球采购系统、物流系统,也使得后台物流系统各环节不能做到像在国外那样严密配合,因此沃尔玛当前在中国开店的盈利模式还不能做到仅靠差价盈利。

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多采用联营或引厂进店经营方式,由于失去了对经营商品的所有权,降低了对经营商品的话语权。一方面造成供零关系紧张,大品牌商制约小牌零售企业,而大牌零售企业又制约小品牌商;另一方面弱化了零售企业传统功能,影响了零售企业自主扩张、创新的能力,削弱了对消费者的服务。这种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使零售企业经营的风险逐步增大。一些零售业已开始加大自营商品的比重,走上向自营化回归,向赚取进销差价回归之路。而目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市场更加细分化的环境,将加快零售企业从联营方式向自营方式回归的步伐。

不过当前我国流通业瓶颈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上游制造业的繁荣和自由竞争,商品供过于求,制造商严重依赖于零售商的渠道价值,零售业的强势地位没有改变,零售商无成本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无论何种盈利模式的零售企业普遍采取占用供应商短期资金支撑规模扩张,或投资于非主业领域谋取更高利润水平的发展模式。

二、零售行业特征及其信贷风险

通常零售商业企业资金流量数额巨大,包括供货商货款、门店间资金往来、银行贷款等,反映在银行账面上,某一时期的存款规模增加迅速,业绩斐然。加之不断开店,容易给基层银行造成财务实力雄厚,流动性好的假象。出于对存款需求和网银交易量、发卡量等中间业务的考虑,基层行对零售企业授信的积极性较高。但对于银行而言,零售行业贷款的风险却是较大的,因为一旦零售企业出现资金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使企业瞬间垮塌,银行损失惨重。历史数据也显示银行零售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低于平均水平。

零售行业对于银行而言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这主要是源于该行业自身的三个特征:

(一)规模经济特点及连锁经营方式

商业零售是一种规模经济,没有规模,就谈不上市场优势、渠道优势、货源优势,规模是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中的要素之一,没有足够的规模很难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连锁经营是零售企业实现规模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对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连锁经营可以促使零售企业在品牌、商品、服务等方面标准化,最终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因此,零售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连锁经营模式进行简单复制、快速扩张,以实现大规模化零售;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形成规模后,连锁经营模式可以帮助其实现规范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进而形成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攫取更多的规模效益。

零售连锁成功的关键在于连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与管理模式的可输出性,同时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控制成本。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都是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术,每个企业都要不断的实践开拓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连锁零售业,有一个规模临界点,规模到了这个临界点,整个销售网络才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率,让整个网络盈利,让1+1大于2。例如,配送中心的货必须在72小时内分配到所有的店中,否则就被视为积压和库存。这种物流管理体系和供应链是连锁零售业的精髓。如沃尔玛在20世纪60年代的前8年,开店速度是每年2家-3家,目的是磨合出一个成功的零售业态模式;在70年代初期通过上市积累了扩张的资金,沃尔玛每年平均开店26家;80年代实行购并和自建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每年平均开店100余家;90年代完善了仓储店、购物广场业态、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每年平均开店200余家。

(二)类金融的财务特点

零售企业对上游供应商采用压期支付货款,对下游消费者采用直接现金交易,商品的快速周转使得零售商账面存在大量现金。虽然其在资金来源、用途和信用基础等方面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存在不同地方,但这种财务杠杆高、进出资金量大、浮存现金多、存在较大财务风险等特点使得零售商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称为“类金融”模式。

零售企业的这种圈钱能力是与其规模成正比的,规模越大,能够占用的资金就越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开店,开出新店后可以占用供应商更多的资金,零售企业在扩张中获得一种循环“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规模扩张的加速造成国内零售商资金需求日趋强烈。由于自身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依托自身利润增长无法支持其快速规模扩张需要,而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且成本较高,又成为我国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维持其规模扩张的内在根源之一。

调查显示,零售商目前开店资金的80%―90%,都来自于占用供应商的货款。零售企业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进行规模扩张的方式具有不稳定性: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扩张的模式是以新开门店能够实现预期销售为前提,若新开出的门店销售下降,则无法支撑采购量扩大和返利的实现,也就无法占用供应商新的资金来偿还旧资金。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或供应商追讨资金,停止供货,整个企业将无法运营。

(三)类商业地产的特点

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零售企业开设的店面往往需要地处城市中心商业地段,物业稀缺,因此零售企业网点购置时自然具有地产和投资的特性。近年随着商业地产增值空间加大,零售与商业地产投资商开发商业地产的积极性继续增加,购置物业已经成为零售企业扩张发展的新趋势。在零售同质化竞争太过激烈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倾向于购买物业,利用地产增值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有些外资零售企业正在实践以商业地产运作结合零售经营的盈利模式,即依靠品牌优势,从地产商取得廉价的租金,承租一到两倍的卖场面积,通过低毛利率经营商品,高价转租卖场以外的经营面积,实现卖场内高销售、低毛利,卖场高租金。

零售行业对规模经济的需要以及类金融的特点和类商业地产的特征使得它在财务上自然呈现出“短贷长用”或是长期资产占压短期负债的特征,当规模扩张后,后续的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跟不上,加上无法及时获得其他长期融资资金,必然很容易引发财务上的流动性风险。其二,零售业是一个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业态发展,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迁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此外市场完全开放,同业竞争激烈,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其三,该行业是高经营风险行业,连锁经营的管理难度很高,必需达到物流、信息流的协调高效运作,才能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

三、零售行业信贷风险的防控要点分析

一家开业正常运营的零售企业如果不扩张门店,本身的经营应无资金缺口。因此商业零售企业银行融资的真正需求必定是由规模扩张引起。规模扩张是零售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规模的零售企业就没有竞争力,而过度扩张的风险又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银行信贷部门应如何选择客户把控信贷风险,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以下六方面:

(一)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区域环境和地区内同业竞争格局。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消费习惯,认可的主要业态,行业的集中度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零售行业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淘汰率很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前途,如果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胜算的可能性就很小。新的有实力的加入者对现有竞争格局的冲击也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企业所在区域和业态的竞争格局对研判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极为重要。

(二)关注经济外部环境的转变。人们消费对经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今后一段时期, 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可能会对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行为和信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果行业景气度下降, 家电类公司的内生增长将放缓,且新开门店的培育期会加长。因此要关注经济环境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趋势,进而预判对零售企业所在业态的影响。

(三)分析零售企业细分业态,盈利模式,规模状况,了解它的网点布局,市场份额,战略定位,经营管理模式,营运能力,比较竞争优势。零售商业绩增长的驱动要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延门店扩张和内生持续增长。外延门店的扩张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大小和公司的开店能力,同时需要辅以领先的供应链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内生增长方面,主要是单店收入的增长和规模经济效应,即在规模基础上由供应链优化带来的管理集约和盈利能力上升的态势。

分业态来看, 百货业特征是:异地扩张较难,资本开支大,新店培育期长,规模效应不明显,内生增长较强,盈利增长稳定。一但开店成功,防守性也强,短期内,竞争对手较难夺取成功门店的客流量。家电连锁业特征:拥有较强门店复制能力,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同店增长不是主要驱动力。随着行业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演进以及市场饱和度的提高,零售商业绩驱动要素可能会有所转换(比如10年以后家电连锁可能会更依赖门店的内生增长和供应链领先)。

(四)财务分析重点关注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应付账款总量和周转率,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其中分析零售企业主业创造现金能力是重点,零售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规模与其收入规模要匹配和稳定。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一定为正数,如果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过大或为负数,说明企业主业经营必定出现问题,易引发资金危机。零售企业财务分析还需结合它所经营的业态,不同业态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同,资金营运方式不同,自营比例不同,财务指标差异较大,行业内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区分。

(五)关注企业负债规模和结构。自发性融资和银行融资是零售企业负债的两大基本来源。自发性融资的成本低,但是稳定性不足,很多零售企业最终都因过度拖欠供货商的资金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因此需特别关注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如果该周转天数持续延长将是一个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危险信号。

(六)深入掌握企业自有商业地产的情况,分析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详细了解他行的授信总量、期限、担保条件、企业现有的资产质量、可变现能力(包括抵押融资、变卖、被并购等),评估对负债的保障程度。零售企业一般拥有较多的商业地产,变现能力较好,摸清企业自有物业的资产规模和抵质押情况,对比企业真实的可变现的资产状况和负债规模,或争取优质商业物业的抵押能有效地控制授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飞 零售业混乱中的玄机《新青年・权衡》2007年第1期

2.2010年零售业发展关注的新趋势 中华商业信息网

3.中国国内零售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信息网

4.寻找新的经济发动机,商业零售业发展与投资机会 诺安基金 中财网

5.张琦《从业态的盈利模式看零售行业》 光大证券 行业分析 2005-8-22

6.李骏阳:《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论中国零售业发展观》市场营销导刊 2006年5期

作者简介:

柏 洁交通银行华北授信审批中心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与地区金融环境差异相关分析 下一篇:银行理财服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