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数学高校教学之策略

时间:2022-10-07 09:38:38

实现小学数学高校教学之策略

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目的由强调在课堂中获取知识,转变为要以顺应学生兴趣。培养多元化能力为首要任务。教师应当使教学模式与课改要求相适应,转变原有的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教学 教学策略

“老师引入问题――分析例题――学生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中国的学生屡屡在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奖,但国外专家仍然认为:“中国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较差,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缺乏,也无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去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创建一个高效的新型课堂。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2÷5”(商是两位数且个位是O),因为学生理解个位上的2除以3不够商1就商O这个抽象的算理比较困难。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把62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当学生把6捆小棒(每捆1 O根表示一个10)平均分成3份以后,剩下的2根小棒不够再分给每份1根了。教师接着追问:剩下2根小棒,每一份分不到1根了,只能得几根呢?学生很好理解为O根。这样的实际情境为学生理解算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学情境的内容、形式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相符合。教学情境的形式包括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很多种,情境的形式选择必须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方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

3.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拓宽了,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当尽可能地具有时代气息。

二、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认识”一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而且相等。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堂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先把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变为与具体事物有关的感性认识的形式,再把感性认识转变成抽象概括,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二是可以带着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优化教学课程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优化教学目标。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可以制定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按下线、中线和上线目标,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优化教学目标。譬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要求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对好些的学生则要求运用多种算法;对能力最好学生则要求运用多种算法以外学会择优想出更好的算法。

2.要优化教学手段。好的传统教学手段我们不能摒弃,但更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们应广泛使用音像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要优化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进行协作学习,主要目的是拓宽思维,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上一篇:合理分组,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下一篇:让语文实践活动变得“立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