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电影的崛起

时间:2022-10-07 09:18:07

“草根”电影的崛起

[摘要]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2009年贺岁电影《高兴》上映后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电影和原著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手法。导演将影片定位为大众喜剧的模式,在保证票房的同时,通过情景细节的细腻设计,人物命运的独到安排和歌舞、民俗的巧妙融合,以幽默的方式体现了“草根”人物艰辛的生存状态,以一种悲喜剧的形式给欢笑后的人们留下思考。

[关键词]“草根”电影;《高兴》;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087-02

“草根”一词是英文“grassroots”的直译,就是底层或基层的意思,与主流或精英相对。在“人民当家作主”、“卑贱者最聪明”这样泛政治化的语境里,“草根”受到欢迎是不难理解的。它比“底层”感性直观,而且能引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联想。

用人物的“草根性”来消解叙事中的宏大主题,在中国的喜剧电影中比比皆是。比如追求正义,肯定不能太大义凛然、太真理在握、太胸有成竹,这样的人物应该是低姿态、谦卑,乃至辛酸的。小人物的自不量力成为影片喜剧性的最大来源。

近几年来,内地电影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风格种类,那就是以“草根”人物、底层人物为主题的现代喜剧电影。这类小成本的电影虽然没有大牌导演和国际巨星,但是影片往往凭借扎实的剧本、熟练的叙事策略、导演敏锐的戏剧才华、影片浓郁的生活气息,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高兴》是同类型影片中比较出色的一部。影片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进城拓荒的农民刘高兴和五富在大都市生存的故事。导演阿甘一改小说中的沉重悲凉,将该片定位于大众喜剧的模式,集方言和歌舞于一身,通过借鉴国外最新的后现代喜剧拍摄技巧,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剧手法和氛围来完成彻底的大众娱乐。

故事发生在陕西,农民刘高兴迫于生计,跟好兄弟五富一起来到西安打工,在老乡韩大宝的一间破旧仓库落脚,干起了收废品的行当,虽然工作不那么光鲜,但是高兴却乐在其中,并且一心想要造出属于自己的飞机。这种积极的心态感染了五富和周围的邻居。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兴结识了按摩小姐孟夷纯,两个人在接触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影片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呈现给观众一个真实残酷的社会现状和生活在这残酷现状之下的形形的人物。

一、情景细节的细腻设计

影片以高兴为造飞机而进城挣钱为主线,以此将其在城市发生的一系列趣事巧妙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的设置,都独具匠心,令整个故事看上去完整、缜密、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很多情节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和对比的手法来展现刘高兴和五富在“拾破烂”这一问题上截然不同的心态。高兴穿梭于大街小巷大声吆喝,而五富却不敢张嘴;高兴满载而归,五富却空手而回;高兴在捡破烂之余还在路上帮助了一位瘫痪的老人,五富在路上却处处碰壁、被人欺负。心态的不同造成两人不同的遭遇。导演通过对刘高兴语言和行动的细腻描绘,将一个朴实憨厚却有理想、有尊严的农民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洗头房的尴尬遭遇后,导演用另一种方法将高兴的为人再次呈现在观众眼前。他对按摩女孩的体贴和关心是平淡简单、无欲无求的:一瓶红花油、一个苹果、一句“我不是大老板,我要是大老板,就给你五万十万的”;在女孩的血汗钱被偷走后,高兴为了帮她攒钱拼命地找活干,目的只是为求“心里踏实”;当女孩表示不能白要高兴的钱,而要为他“服务”时,高兴吓得狼狈逃跑。导演用一种幽默、调侃的方式将高兴的朴实、憨厚、善良展现出来。

二、人物命运的独到安排

影片成功塑造了主要人物高兴和五富,高兴淳朴善良,五富敦厚老实,体现出农民特有的性格。

影片在复线人物的安排上也是值得称赞的。如高兴的邻居杏胡、黄八、种猪等人,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代表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小人物,他们为生活奔波、为蝇头小利争执,这些人物的设计和安排充实了底层人物的多面性和真实感。由此一方面体现出底层人物的低俗,另一方面也散发出那种知足常乐的精神,虽然都为生活所迫,却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再如高兴每天收破烂路遇的残疾老人,他的四次变化在影片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他整个人在轮椅上昏睡着,高兴将他推到阴凉的地方;第二次,他坐在轮椅上不再睡觉,高兴换掉老人手中枯萎的花,送给他一束鲜花;第三次,高兴载着按摩小姐孟夷纯经过,老人露出了笑容,向高兴竖起了大拇指;第四次,老人已经从轮椅上站起来,开始练习走路。影片对这位老人的安排非常巧妙,他的四次出现其实就是一种绝望到希望的过程,尤其是最后一次,在高兴失落之时,站起来的老人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大老板韦达的设计可以看作是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代表城市人、有钱人的他,虽然穿着体面、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在孟夷纯遭遇牢狱之灾时拒绝帮助,充分体现了这一群体现实、冷酷、伪善的性格特点。

影片中高兴等人因各种问题,使得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不断受挫,但他们从未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也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他们住的是漏风的仓库、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可是他们却很满足,因为他们有理想、有可以追求的梦。即使他们的工作是让人瞧不起的“拾破烂的”;即使在这个到处充斥着铜臭味的社会,他们还是会因为收到了一个啤酒瓶、帮助一位老人而开心。因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们的付出有了价值,他们每天都开心地活着,并且有尊严的活着。

三、歌舞、民俗的巧妙融合

方言的运用是影片的一个亮点,这一经典案例早在宁浩导演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中就得到证实。要拍“草根”,拍“底层”就要真实地反映他们的一言一行。剧中演员的对话都是通过方言(陕西方言、东北方言、广东方言等等)完成的,这就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喜剧效果,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陕北民歌在影片中的运用也很常见,信天游、唢呐声响起,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弯弯曲曲的黄河以及荒凉的黄土高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很具创意的将传统的民歌和流行的R&B、HIP―HOP、街舞等元素糅和在一起,导演用一种“混搭”的方式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尽情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对陕西本土文化的浓墨重彩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影片把观众带入陕西崇山峻岭、黄沙漫天、黄河咆哮的宽阔视野;戏入高潮,俯拍的镜头又让刘高兴和五富在一望无垠的绿色麦田里宣泄、撒野、高吼《信天游》;故事尾声,高兴和五富坐上飞机,俯瞰沐浴在晨曦中的西安古城,威严庄重,又充满朝气;还有刘高兴和五富去吃夜市的场景:岐山哨子面、羊肉泡馍、荞面、陕西凉皮等一些地道的陕西小吃,让观众看到了独特的陕西风情。

电影的音乐性也为电影增加了更多喜剧气氛。从高兴出清风镇在警察面前唱陕西民歌“小亲亲那个太狠心,死去活来我也爱不着你……”到收破烂时他唱着《快乐的破烂王》,再到影片高潮的一首《为什么呢》,影片一直用歌声抒发着高兴等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展现了一种平民娱乐精神。音乐的运用让《高兴》“高兴”了起来,为大众提供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精神的娱乐享受。歌舞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在新年伊始给了他们一种快乐和希望。

另外,导演阿甘以一种悲喜剧的形式将一个严肃的社会现象摆在我们面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农民工问题等。高兴和五富是一个缩影,按摩小姐孟夷纯是一个缩影,杏胡、黄八、种猪是一个缩影,他们在社会底层默默打拼、任劳任怨,却很难被这个社会接受和认可。影片中,当高兴和五富在城市生活受挫时,两人唱着和现代化的城市不太搭调的信天游,伤心的歌词配着凄凉的唢呐声,充分体现了农村人在大城市的迷茫和无助。

正如小说原作者贾平凹所说,他们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生活着。

[注释]

王策:《卑贱者最聪明――中国草根喜剧片》,《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9期,第72~75页。

周亚娟:《高兴地笑了,感动地哭了――评电影〈高兴〉》,《电影文学》,2010年第2期,第70~71页。

郭晓岩:《电影〈高兴〉是怎么高兴起来的――浅析〈高兴〉从小说到电影的大众化改编》,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14页。

上一篇:丝绸之路沿线18个城市实施旅游合作 等 下一篇:民间音乐·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