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7 09:15:46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企业的再融资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本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 增发新股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公司股权的首次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得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目前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12月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400家,占上市公司的1/5,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以我国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有关资料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以便更好的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机理,从而为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提出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决策方案,以及为投资者参与股权再融资提供新的启示。

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分为配股和增发新股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增发新股又分为定向增发新股和公开增发新股两大类。在这几种方式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着从配股到增发新股这样的过程,而且在增发新股中,有些公司使用定向增发新股有些使用公开增发新股。以下通过对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就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进行分析。

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的来源

本文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有配股、增发新股预案公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均来自新浪网和上市公司咨询网。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从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发生的再融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

2、股权再融资方式分析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在2005年到2008年的情况为:上述样本的具体数据为:增发:67家,其中增发里面公开增发有25家,定向增发有42家;配股:19家,总共为86家。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股权分置改革下,从2005年到2008年,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权再融资的家数2005年为22家,其中增发20家(公开增发7家,定向增发13家)配股2家;2006年为35家其中增发30家(公开增发12家,定向增发18家)配股5家;2007年为22家其中增发11家(公开增发4家,定向增发)配股11家;2008年为7家其中增发6家(公开增发2家,定向增发4家)配股1家。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最近这几年来,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中,定向增发占有一定的优势。

表2和表3是依据表1的数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它主要是从股权再融资的金额方面进行说明的。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额为:8832207.21万元,其中进行增发的为67家融资额为:7096585.07万元,占股权再融资总额的80.35%,在增发中里面,公开增发占总体的30.50%,定向增发占总体的49.85%;配股19家融资额为:1735622.14万元,占股权再融资总额的19.65%。从各年份来看,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中:2005年增发占97.43%,其中公开增发占34.10%定向增发占63.33%,配股占2.57%;2006年增发占89.10%公开增发占35.64%定向增发占53.46%,配股占10.90%;2007年增发占73.25%公开增发占26.63%定向增发占46.62%,配股占26.75%;2008年增发占96.33%公开增发占32.11%定向增发占64.22%,配股占3.67%。从这些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定向增发方式在近几年里是占有优势的。

上述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现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中,增发方式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其中的定向增发方式。这主要是受政府融资政策的影响较大,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只能在政府融资政策的约束下选择自己的融资方式。

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资金有效利用分析

1、总体分析

上述是从理论上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那么,就公司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后对公司到底有没有促进发展,对公司的盈利是否提高了,即股权再融资是否影响到资金的有效利用。本文选择了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8年的总资产均值和净利润的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数据如表4。

以上是选取的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从2003年到2008年的总资产和净利润的均值。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递增,总资产和净利润的均值也呈现递增的趋势,总资产均值从2003年的8.9717亿元到2008年的22.7911亿元,净利润均值从2003年的0.8506亿元到2008年的2.8754亿元。上面的80家公司,基本上都在2003年前进行了股权再融资,从上述的80家均值可以分析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无论是资产还是利润都呈现了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是有效利用的。

2、配股和增发具体分析

以下是仅就进行配股或增发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只进行配股的有3家:深桑达A(000032)、复星实业(600196)、一致药业(000028),只进行增发的有4家:航天信息(600271)、皖维高新(600063)、有硅股份(600206)、成发科技(600391)。下面的财务数据都是3家或4家的总和数,具体数据见表5和表6。

从表5和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各项财务数据中,虽然其中的某一年有起伏,如表7中每股净资产2007年为27.27元,而2008年为19.070元,2008年有所下降,但从整体上说,各种指标都是呈上升的趋势。现选取深桑达A作为配股的例子和航天信息作为增发方式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数据如表7和表8。

从表7数据可以看出,深桑达A在2003年进行配股后从各个方面对公司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表中显示总资产从2002年的1034956672元增长至2007年的1834723552.09元,增加了799766880.09元,净利润在2002年到2007年间同样是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29143294.82元增加到87161646.14元。每股净资产可以看出是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增长的最快,从每股净资产的3.19元到4.03元。净资产收益率从2002年到2007年间的变化幅度很大,2004年从7.89%跌到4.5%,但到了2007年又从6.67%增长到11.14%,增长幅度很大。从整体上看,自2003年公司进行了配股后,公司无论从业绩还是相关的财务指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配股对公司的资金实用是有效的。

从表8可以看到公司在2003年进行增发新股后,公司的业绩和大部分的财务指标都有所提高。公司的总资产一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从832949931.24元一直增长到4695643416.46元,2008年相对2002年增长了4倍,同样净利润虽然2004年有所下跌,但从整体上看,公司的净利润也有大幅度的增加,所以说公司在业绩上有很大的提高。公司在每股收益上变化不是很大,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每股净资产从表8中看出变化幅度很大,2003年增加很大,而从2003年到2007年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但从整体上看,这个指标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表8的净利润及净资产的增长率来看,公司从2002年到2008年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从整体上看,自2003年公司进行了增发新股后,公司无论从业绩还是相关的财务指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增发新股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是有效的。

通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财务指标如总资产的均值、净利润的均值、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大体上是呈增长的趋势。所以说无论是增发还是配股都能增加企业的价值,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资金都得到了有效的使用。

四、结论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话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和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市场体系发育等影响,股权再融资尤其是高新技术上市问题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化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合理的选择股权再融资方式也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尤其是高新技术这一板块股权再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的现状,并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 周俊杰: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1(9).

[4] 章卫东: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12).

[5] 刘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6] 刘文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选择研究[J].现代财经,2002(2).

[7] 李晓红、范义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8] 管征、卞志村、范从来:增发还是配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管理世界,2008(1).

[9] 贺有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1).

[10] 陈莉: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其选择[J].今日南国,2008(4).

[11] 李水波: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分析[J].金融实务,2005(7).

上一篇:浅析中外合资下的湖北汽车行业 下一篇:再谈权责发生制在军队会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