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中语文课教师须做好哪些工作

时间:2022-10-07 08:54:23

上好高中语文课教师须做好哪些工作

摘要: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对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越来越广泛,课程内容的巨大变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的听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呢?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指导学生听讲及听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口语训练;听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55-01

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对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越来越广泛,课程内容的巨大变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的听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呢?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指导学生听讲及听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1.口语

1.1 在阅读中积累语感。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1.2 口语训练的尝试。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积累,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们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课堂口语训练,既是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等的综合练习,也是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生物知识、科技知识及生活常识的综合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反馈训练。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又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都给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途径。高中口语训练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2.指导学生听讲

2.1 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2 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3.听课

怎样听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听课教研活动对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虽使用同一课标,但教材版本却各不相同,教学内容变得较快,许多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一定的线索,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用教材去教,又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许多年轻教师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快,教学观念转变也快,教法新颖,能紧跟课改步伐。但有些实验年级的教师对新教材不积极主动接受,教学上仍然“穿新鞋,走旧路”。

3.1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前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事先问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把教材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千方百计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听,不熟悉教材,不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3.2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一看教师的教,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二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是否高涨、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本节课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等等。

3.3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听课是为了使自己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开课教师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推敲、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上一篇:培养创新 开放教学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作文讲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