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07 08:31:22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探索与实践

[摘 要]文章分析了现有的高职课程考试现状,针对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为素质教育服务、加强试题库建设等观点。并以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实施办法,以便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课程考试 计算机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①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课程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现状及分析

(一)考试目的不明确,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学生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②。考试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现在大学生参加课程考试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为了取得高分,结果训练出的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人,很难培养出真才实学,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③。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考试内容多是知识导向性的,以课堂、教材为中心命题,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考试命题形式多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为主,而真正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题目如应用题、材料辨析题等题型却很少。

(三)传统考试形式单一,不能体现学科的特点

虽然有部分带有实验实训内容的课程已经实施上机考试代替笔试,但是现有的上机考试制度也存在较大的弊端,不能体现学科的特点。上机考试通常在机房内完成,考试时间90-100分钟。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考试很难准确的考核出学生实践技能。

二、对高职计算专业课程考试办法改革的探索

(一)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考试具有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普便不高,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需要一定理论和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很难正确判断教学效果,这时通过考试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建议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当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并且考试完后还要注意及时讲评,做到“一训一考一评”。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让老师与学生对最近教学效果有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风。

(二)考试内容应多偏重于技能应用

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新技术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改变过去期末考试注重理论知识考核的状况,多注重专业能力考核,同时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的考核。联合企业人员、行业专家制定考核标准,将国定和行业标准融入其中,确定评分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制定具体的成绩评定办法,在设置考核方式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考试也应当以技能应用为主,理论为辅。所以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和不同要求,相应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的形式也应当有所区别。

(三)考试的形式应当多样化

考试形式可以有多种,笔试又可以分为闭卷和开卷,提交项目又可以分为独立开发和小组共同开发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或哪几种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进行制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学模式的作法,例如:美国大学采用学期绩点平均值GPA来衡量学生成绩,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绩点平均值不得低于是2.0,否则就降为试读生,直至被淘汰。实施绩点制,对于引导学生选择学分高的课程,保障大学的教学质量起积极的作用⑤。

(四)考试应为素质教育服务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①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有三个能力要求,即“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团队协调能力”。为了培养这些能力,高职在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试都要做相应的改革,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等④。

(五)加强试题库建设

为了避免教师出题的随意性,同时也实现“考教分离”,使考试能正确反映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各专业试题库的建设。加强试题库建设的关键是多注重对优秀试题的收集。另外,学校可以组织编写“试题库软件”,该软件中的每道试题都是由多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级教师共同商讨后给出。每道试题除了题目和参考答案外,还包括试题所用知识点、所在章节、难度系数、题型、得分率等信息。当出题人选定某一个科目,选定考题难度系数、各章节题目的比例、题型及分数比例等基本信息后,软件会按要求随机组织试题,最后自动生成一份已经排版好的试卷。

三、举例说明

为了能更好的表达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办法的改革设想,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试为例进行讲解。

(一)搞好企业调研,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企业调研得知,软件企业急需的是综合素质高、职业道德好、具有良好WEB开发能力的、能熟练运用各种开发工具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把《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确定为“WEB程序设计师”和“WEB前台美工师”上。再结合行业背景及岗位需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基础知识;学会HTML、CSS、JavaScript等前台相关技术;能独立完成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会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Fireworks等制作网页的工具;了解网页设计技巧;熟悉网站综合开发的全过程。

(二)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理实并重,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WEB程序设计师”和“WEB前台美工师”岗位人才的需求,将岗位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汇总、归类、总结提炼,再按人类认知规律,对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分解、形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知识体系。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四大阶段:1. HTML教学;2. CSS教学;3.JavaScript教学;4. 综合案例教学。在每个阶段教学中,穿插对制作网页工具的教学,并灌输网页设计思想,引入案例法、任务驱动式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借助实际工作情景引导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学、做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边做边提高。

(三) 建立以能力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

《网页设计与制作》设计成四次考试,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考核,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前三次考试主要以提交项目的形式,项目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主要考核各阶段教学效果,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学生调整学习计划。最后一次考试形式是项目组提交项目并参加小组答辩,这是一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项目题目和要求可以提前两个月,要求题目不能重复,学生自由组合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成员以3-5人为限,必须明确每个成员在项目组中的分工,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各种职业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档写作、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项目组除了要提交作品外,还需要提交相应的设计文档,最后还要参加答辩,答辩成绩由多位参加答辩的老师共同给出。

(四) 计算学生成绩

本课程有四个阶段组成,前三个阶段成绩是按学生作业成绩,学习态度成绩和该阶段项目成绩按照1:1:2比例计算得出。第四个阶段是按学生职业素养、项目成绩、答辩成绩按1:2:1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总成绩则是由这四阶段成绩按1:1:1:2比例计算得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06-11-20.

[2]万励 吴洁明 卢雪燕.以考试质量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0).

[3]徐宇琼. 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4]汪艳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0).

[5] 马德坤. 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引入ETC软件人才培训模式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13240 课题主持人)和2011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引入北大青鸟APTECH商业培训模式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ZJXH-4904 课题主持人)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高职教育课程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