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填塞纱条控制产后出血的护理

时间:2022-10-07 07:07:01

宫腔填塞纱条控制产后出血的护理

【中国分类号】 R719.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50-01

宫腔填塞纱条控制产后出血是叫原始的止血方式,是外科常用的填塞压迫止血方法,我科应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联合积极的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共计产后出血31例,其中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17例,年龄21~36岁,平均27.3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7例;孕周33~42周,其中剖宫产15例,占88.2%,引导分娩2例,占11.8%;出血原因为前置胎盘12例,双胎妊娠2例,胎盘早剥2例,巨大儿1例;17例产妇出血量为500~4500ml。

1.2 方法[1]:(1)填塞时机 胎儿娩出后经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剖宫产术中热盐水湿敷、局部缝扎止血点等处理仍不能控制子宫出血者,即给予纱条填塞子宫。(2)纱条制作及填塞方法 用特制的宽6cm,长1.5m的4层大纱条填塞宫腔。将纱条用0. 5%灭滴灵注射液浸湿后拧干,若为剖宫产术时,术者左手按压子宫底,右手持卵圆钳夹持纱条,自宫底开始由下而上呈"Z"字形填塞,不留空隙,填至子宫下段时,用卵圆钳夹持纱条另一端经宫颈送人阴道,将纱条由下而上填至切口部位,若有多余纱条剪掉,用7一0丝线端端缝合。然后逐层缝合子宫壁、注意勿缝及纱条。若为阴道分娩者需助手在腹部固定子宫,术者用卵圆钳夹持纱条经阴道直接送人宫底,从上而下紧填于宫腔,不留空隙。术后均需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若有持续性阴道流血,需检查纱条是否松软脱出,并用手经阴道将纱条向子宫腔方向塞紧,若仍不能止血,说明填塞失败,应立即取出纱条,改用其他止血方法。(3) 纱条取出时间 宫腔塞纱不宜填塞过久,以免引起感染。一般于18――24h取出纱条,取出纱条前先静脉点滴缩宫素10u,将产妇送人产房缓慢取出纱条,并检查纱条是否完整,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底高度及阴道流血情况,术后内塞人米索前列醇片400Ng,观察1h无异常方送返病房。

2 结果

17例产妇中经填纱后均流血停止,术后顺利取出纱条,其中1例术后第1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7℃,术后24h取出纱条后体温即恢复正常,17例产妇均痊愈出院。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 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阴道流血量,准确评估测量出血量是处理产后出血的前提[2]。阴道出血活跃一次量达200ml时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输液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孕妇一旦发生出血并休克时,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暖,将产妇平卧或取头低足高位;用大号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路,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以确保能快速输液输血;立即通知化验室交叉配血;多参数监护仪动态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严密观察产妇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动态,观察子宫复原情况,并做好特别护理及记录;产后宫缩乏力者,给予子宫按摩,遵医嘱给予宫缩剂,配合医生快速进行纱条宫腔填塞。

3.2 心理护理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会出现恐惧、惊慌,精神过度紧张等心理,易导致产妇很快进入休克昏迷状态。因此护士应及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疾病相关知识和诊疗措施及我科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告知产妇,以缓解和消除产妇的恐惧,并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要求,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出血停止后护理 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嘱产妇卧床休息,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铁的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宫底高度、子宫复旧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指导产度捻转刺激子宫收缩,早接触、早吸吮能促进子宫收缩,故推广母乳喂养及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纱条取出后要注意观察产妇恶露量、色、气味,观察腹部或会伤口情况。

3.4 预防感染 产妇贫血及产后出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多种侵入性操作的影响易引起感染。应保持病房通风、干净清洁,减少探视,定时消毒,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体温Q4h,及早发现感染征象,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讨论

宫腔填塞纱条最大的特点是止血确切,尤其是对前置胎盘出血的病人止血效果最为明显。当产后出血的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正确评估出血量,及时选择纱条填塞时机,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与医生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宫底高度及引导流血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卢 庆.宫腔填塞纱条用于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441-442.[2] 王太菊,杜 中.产后出血8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4-465.

[3] 顾 玮,苏琦枫,黄咏梅.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J].2004,20(11):677-679.

上一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下一篇:浅谈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