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人员的相关建议分析

时间:2022-10-07 06:39:44

农科人员的相关建议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农业科技工作者6135人,这是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他们认真贯彻执行老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方法办,为发展我市“两高一优”农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科研推广成果累累。仅就农牧来说,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研制、开发新技术、新成果128项,推广各类农用先进实用技术86项;近三年中有6项科研推广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科技推广奖,20多项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些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外省、区得到推广应用。

(2)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力军。据统计,全市每年大约有近千位农科人员在基层以科技承包的形式进行农技推广,农科人员创办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点252个,科技服务型实体160个,示范带动农户12万户,全市“吨粮田”、“万元田”、“育苗基地”的建设正成星火之势。这些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加快了全市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进程,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1998年与1978年相比,我市粮食在播种面积减少55万亩的情况下,总产由95万吨增加到151万吨,农业总产值由n亿元增加到26.8亿元,农业总产值在全市GDP中的比率由12%提高到16%,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由26%提高到40写。

(3)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科人员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传授先进适用技术。仅农牧局1999年就组织科技下乡32场(次),举办技术讲座436次,印发资料7.2万份,受教群众达20万人。同时,他们通过开展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农村干部学历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二、存在问题

首先,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近年年,农业科研、试验、推广的项目减少,经费不足,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科技人员从事农业科研推广的积极性,使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力度衰减。八十年代末,我市每年开发出的农业新成果有30多项,近几年每年仅不到10项。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经费基本上只有人头工资,几乎无业务费。1997年各县(区)农技推广机构经费总计120万元,其中人头费就达近118万元,近两年来这种经费状况并未改变。农科人员下乡,不要说补助,连起码的差费都不能报销。一些县区对科技推广单位的经费实行“减奶”或“断奶”,造成队伍不稳,人心涣散,职能无法发挥.缺少经费,致使科研推广单位的基础设施陈旧,服务手段落后,广大农科人员面对科研推广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机制不活。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政府行为和福利性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农技推广方式已经打破,而新的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推广体制和利益调节机制,致使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效率难以最大程度发挥。第三,推广人员相对数量少,素质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10。,我国为1:1200,而我市基层第一线种植业技术人员与农业人口比为1:2000,现有农技人员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技推广工作第一线的基层乡镇农技人员素质相对较差。据统计,全市178个乡镇农技站,非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26.4%,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8.4%,另外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问题。二是由于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不足,使现有的农技人员缺少再学习、更新知识的机会。第四,管理体制不顺。机构改革之后,乡镇农技站等划归乡政府管理,一些站(所)被随意撤并,财产被平调转移。农技人员由于靠乡镇财政供养,多被行政部门拉去搞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形成“有业难专”、“有岗无业”现象,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依布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中国的农村改革正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为核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书记曾高瞻远瞩地提出“中国的粮食问题,农业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经验也证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仍然离不开这三点。特别是在政策明确,而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因此,以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为目标,科技经济服务实体。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创造一切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努力实现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跨越,应该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并技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是落实科技兴市和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应对“入世”后,我市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的着眼点放在支持科研和科技推广事业上来,通过投入,改善科研、推广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提高科研推广手段。要按照《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的有关规定,将农业科技三项费、科研事业费和农技推广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证。同时,要不断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积极动员集体、企业、农民个人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三)加快体制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改方针,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市上应尽快制定科技有偿服务管理办法,既要能体现科技改革的精神,又能够调动和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一是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搞研究找出路。二是对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和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要实行招标承包制,逐步打破部门、单位的封锁和垄断,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投标竞争,中标者以个人或组织名义,组织和寻找合作伙伴,招聘人才,签订技术研究和推广合同,所得收益归个人所有。三是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在课题立项、职称晋升、申报奖励等方面,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聘约管理。对拔尖人才的管理,也要引入竞争法则,实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四是深化农业事业单位改革放活农业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鼓励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急需的关键性技术引进与研究,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鼓励农技人员带头创办高科技农业企业,创办高效示范场;鼓励教学、科研和推广单位以合同形式同企业合作;鼓励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科研成果开发。五是要拓宽物质奖励渠道,完善奖励制度。在搞好常规性奖励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农业科技方面的奖励项目,适当提高奖金额,增加取得显著效益的一次性奖励的人数和比例。鼓舞和激励全市农业科技人员为农村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四)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要采取措施,盘活现有人才优势.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需要派员外出参加有关业务培训学习和参观考察活动,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地更新知识、创新技术。同时,要积极开发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员的智力优势,培养一大批农村的土心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乡镇企业家、营销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农业人才市场,发挥人才优势。做好农业科技人员的业绩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奖励办法,鼓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带头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力量,切实稳定和充实农技队伍。乡镇要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农技服务站力量,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房屋、有办公设施。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管理,逐步建设一支热爱科技、勇于实践、勤于钻研、热情服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

(五)重视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要按照《农技推广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农技人员的各项权利,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要注重从农业科技人员中选拔有组织能力的年轻人才充实县、乡领导班子,由懂农业科技的领导抓农业、管推广,切实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农业科技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上一篇:医疗治安防范工作意见 下一篇:农产业发展制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