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模型建构及适用性

时间:2022-10-07 06:20:55

热敏电阻模型建构及适用性

一般以25℃(298.15K)作为参考温度TN,此温度下呈现的电阻值为零功率电阻值,即额定电阻值RN,通过公式RT=RNexpB*(1/T-1/TN)的计算,可得测试温度的电阻值[3]。图2为TS系列的NTC(RN=10k,B=4100)的电阻-温度特性图。利用Multisim11的电阻模型来仿真该NTC热敏电阻,可设置其额定温度点TNOM=100℃,额定电阻RN=1kΩ,利用其左侧低于额定温度时电阻值随温度负增长的情况,来实现负温度系数NTC的工作情况。然后,对TC1、TC2进行温度参数的3重嵌套扫描,可得到较接近实际电阻-温度特性的参数分别是TC1=0.23,TC2=0.008[4]。仿真验证电路及结果按图示设置该电阻的测试工作温度为5℃时,其余参数设置及仿真电路连接3a),万用表测试结果如图3b)所示,仿真测量结果为26.175kΩ,与公式计算结果R5=26.89kΩ,误差为2.66%,满足预期设计目标。

为PRF系列BF471型PTC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图。该热敏电阻的参数为:25℃时的标称阻值R25=470Ω,保护温度点Ts=75℃,保护温度时的电阻值Rs=4700Ω,工作温度在-25~+90℃。因为471-75型PTC热敏电阻是正温度系数,所以设置其额定温度点TNOM=25℃,额定阻值R25=470Ω,通过对仿真参数扫描,可得在保护温度点75℃时,最接近4.7kΩ的参数分别为TC1=0.15,TC2=0.0042。

为验证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将以上NTC、PTC模型分别应用于小冰箱的冷藏室及散热器温控系统中。RT1为PRF-BF471型PTC热敏电阻,置于散热器位置,RT2为TS103-4100型NTC热敏电阻,置于冷藏室内。U1A、U1B构成两个具有回差特性的电压比较器。U1A及RT1用于检测散热器温度,当散热器温度在75℃以下时,RT1阻值小于其保护温度75℃时的阻值Rs=4.7kΩ,U1A输出低电平,允许U1B进行温控;温度超过75℃时,PTC热敏电阻器阻值RT1快速上升超过Rs,从而导致U1A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1断开,冰箱停止制冷。直至温度又回落至75℃以下,U1A才允许冰箱进行制冷。其仿真扫描结果如图6a)所示。当散热器温度在75℃以下,且冷藏室温度高于5℃时,RT2阻值较小,电压比较器输入低电平,U1B输出低电平,冰箱开始制冷;当冷藏室温度下降到达5℃左右时,RT2阻值增大至26kΩ左右,比较器输入高电平,U1B输出高电平,冰箱停止制冷。其仿真扫描结果如图6b)所示。

通过Multisim11.0仿真软件中自带的电阻模型,介绍了建立PTC、NTC热敏电阻仿真模型的方法,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小冰箱制冷控制电路中,通过软件的参数扫描分析工具,对建立的热敏电阻模型及其温控电路进行了温度参数扫描分析,仿真运行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验证了的热敏电阻模型的正确性,说明该模型的建立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作者:马颖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电阻率与压实特征的关联透析 下一篇:交流电阻点焊工艺监测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