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的孩子成因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07 05:43:34

胆小的孩子成因及教育对策

摘要:由于受到不同家庭教育的熏陶,孩子的性格显得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幼儿胆怯,需要我们针对其成因采取有效的纠偏策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胆小 成因 表扬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36-01

每年新生入园,都是老师最繁忙的一天,周围都是孩子,围着自己转,哭着喊着要回家,我们总是不停地抱这个,安慰那个,还要帮着擦鼻涕,孩子在教室里哭,家长们在外面不肯离去,也在默默流眼泪。大多家长在第一天对我们说的话就是“我们家孩子胆小,从小就没离开我们身边过,希望老师多多照看。” 家长嘴里念叨的“胆小”,实际上是包含了孩子不合群、孤僻的性格。“胆小孤僻”的孩子往往自己给自己圈定了一个生活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他很少有朋友,因为他不善于和人交往。对此,父母和老师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孩子胆小,而去训斥孩子,强迫孩子去玩,强迫孩子去学。 应该分析原因,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 不良环境造成“胆小”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总有几个特别沉默的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小椅子上的,爱哭泣,不爱说话。这与我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有密切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时刻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些父母的关系不和睦,经常吵架,甚至打架,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精神会变得恐慌,很不安,父母又不和他们沟通,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

如:我们班有一位插班的孩子,第一天是妈妈送来的,他一直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小声的说道:“我不要上学,我害怕,我要和妈妈在一起”。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班三位老师对他又哄又抱,终于他留了下来,可是他却一直眼睛里含着泪,不愿意和朋友、也不与老师交流,甚至眼神都不敢直视。一直到午睡之后,他安静的睡着了,可是没有多久,突然一声哭泣声响起,原来是这位插班的孩子,我走到他床边,看见他闭着眼睛,我轻轻拍了拍他,希望他可以继续睡觉,可是他却一直哭泣,我问道:“怎么啦,宝宝?”他唏嘘着没有声音,我继续拍着他说“没事,继续睡觉吧,老师在这里陪着你。”可能被我感染了,他小声的说:“我的爸爸一直打我的妈妈,我害怕。”我一时不知他所说的是梦,还是事实,只能安慰他说:“不会的,爸爸很爱妈妈,他不会打妈妈的,你乖乖的睡觉好吗?”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又沉沉的睡过去了。放学时,我与他的妈妈讲了这件事情,他的妈妈含着泪说出了家里的事情。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我觉得做家长的应该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家庭的溺爱。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个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为孩子买这个,买那个,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起居生活一律包办到底,吃饭喂他吃,衣服帮着穿、脱,上厕所陪着上,不也让孩子与其他幼儿接触,一起玩乐,怕孩子收到别人的欺负,这样使得孩子很怕生,胆子越来越小,怕与人接触,不愿意与人交往。

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非常的胆小,刚来上幼儿园时,每天都是哭着走进幼儿园的,手里还一直抱这一个洋娃娃,无论怎么安慰,都没用。而她平时也不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交流,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玩自己的洋娃娃。一天早上,她走了进来,脸上的泪还没干,我笑眯眯的和她说:“早上好。”她的表情看上去很平淡,眼睛很惶恐,显得十分紧张,我又和她说了声:“早上好,我们一起去做游戏,好吗?”她看了一下我,点了点头,于是我就帮她搬了个小椅子,找了个地方去玩,但是她坐下来之后,还是只玩自己的洋娃娃。睡觉时,看见她眼睛闭上了,可是眼泪还是在不断地涌出来,虽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哭着喊着要回家,哭得很凶,但心里还是很想家的,手一直抓着洋娃娃,抓得很紧。在几天的观察中,发现这个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吃饭时自己都不会拿勺子,需要老师喂,吃得很慢,有几次还小便在身上,原来在家时,都是奶奶叫着去才去上厕所的,所有事情都是奶奶包办的。后来从她的家长中才得知孩子经常是奶奶的带的,奶奶十分溺爱,一切事情都是她包办的,孩子和奶奶平时一直呆在家里,所以孩子才会变成这样,越来越胆小,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

有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希望孩子能够有所出息,孩子在上幼儿园就给他们报这个班,报那个班的,使得孩子在儿童阶段只围绕着学习转,体验不到儿童意义上的快乐童年生活。这样做,对幼儿心身的健康的成长十分不利,可能从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种子。我觉得根据孩子的兴趣稍微报个班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报很多班,让孩子一下子学很多东西,会造成孩子的压力,有一种厌烦的心理,到后来一样也学不成不就适得其反了嘛。部分粗暴的家长稍不满意就向孩子施暴,孩子情绪总在烦恼中,无形的压力越来越大,情感收到压抑。胆小的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同伴和教师面前不敢说话,与他认为能干的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2 创设环境改变“胆小”的孩子

教师应充分认识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善的、成长着的、拥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主体,当幼儿的言行不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时,如果教师总能以否定的态度对待幼儿,其结果只会加重幼儿的胆怯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在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听教师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轮到一次又一次,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是导致孤僻幼儿更加胆小孤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耐心引导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如在游戏活动时,请这部分的孩子扮演角色,与其他孩子交流,解决问题等。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不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孩子的自信心一点点增强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交往。

总之,教师与家长需共同努力,关心帮助胆小幼儿,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竭力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颖.幼儿健康教学研究[M].台北:文景出版社,1987.

[2]吕翠夏.儿童的社会发展――策略与活动[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4.

[3]朱家雄.学前儿童心理卫生[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学生自己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下一篇:浅谈中学历史互动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