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山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07 05:37:09

浙南山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浙南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特征形成了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在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植物形态、叶、花、果、味等观赏特征及园林用途角度对野生园林植物资源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004-03

1 浙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1 地形地貌

浙南山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间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

1.2 气候

浙南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影响显著,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山脉,海洋、地势的不同影响,形成的山地气候与地带性气候特征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在光、温、水等方面重新组合造成全市气候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域差异和垂直差异。年平均气温17~19℃,年均降水量1300~1500mm。

1.3 土壤

土壤种类多,主要有黄壤、红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黄壤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上,地表植被好,土层层深厚,有机质积累量大,分解慢。红壤广泛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土体红色和黄红色为酸性土。岩性土零星分布在盆地低山上,这些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高,碱性或中性反应。潮土分布在河畔及溪流谷口洪积扇上,这些土壤质地疏松,砂粒含量多。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特点,决定了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种类。

2 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的选择以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受人类影响小的地方为调查地点。主要有松阳的箬寮原始林、遂昌九龙山、龙泉凤阳山等。调查的范围包括野生状态下园林植物资源,也附带调查民间种植的园林植物资源。调查的内容为野生植物的园林观赏特征,包括形态、花、果、叶、香味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

浙南山区森林覆盖率为79.1%,素有林海之称,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已知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和大型真菌38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165科,852属,2556种;苔藓植物58科,132属,295种;蕨类植物41科,88属,325种。初步调查统计,有一定观赏价值,可供园林建设利用的各种木本、草本、藤本植物达20%以上,其中木本植物占60%以上。主要集中在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壳斗科(Fagaceae)、桑科(Moraceae)、榆科(Ulmaceae)、豆科(Leguminosae)、芸香科(Rutaceae)、大戟科(Euphorbj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兰科(Orchid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茜草科(Rubiaceae)、木犀科(Oleaceae)、禾本科(Gramineae)、胡桃科(Jugland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槭树科(Ace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按各种野生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类,初步统计为,以观花为主的占总种数(包括同一种植物观赏重复的给予重复统计,后同)的35%,以木兰科、杜鹃花科、虎耳草科、兰科等植物较集中。以观树形为主的总种数14%,以樟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较多。以观叶(包括色叶)为主,兼观花、果的占总种数25%,以槭树科、漆树科、杜英科(Elaeocarpaceae)较多。以观果为主,兼观花的植物占总种数21.8%,以冬青科、紫金牛科(Myrsinaceae)、芸香科等植物较多。攀缘植物占总种数12%,以葡萄科(Vitaceae)、豆科、木通科(Lardizabalaceae)较多。地被植物占总种数14%,以鸢尾科(Irid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唇形科(Lami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较多。

3.2 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分析

浙南山区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中有很多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特征值得大力推广开发利用,见表1。

表1 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

树种植物分类特征园林应用

亮叶腊梅

Chimonanthus Nitens腊梅科 、蜡梅属 常绿灌木,秋季开花,花青白繁多 用于假山或花丛背景树

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rsi樟科、楠木属常绿乔木 树干通直行道树、庭荫树

钟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钟萼木科、钟萼木属落叶大乔木 总状序顶生蒴果大孤植树、园景树、观花观果

厚朴 Magnolia

of ficinalis rehd et wils木兰科 、木兰属落叶乔木 花大而美孤植树、风景林、行道树

白兰花

Michelia alba DC木兰科、含笑属 落叶小乔木一年开花三次有浓香观花植物 从植 列植 盆栽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 花大白色有芳香孤植树园景树行道树观花树

香果树

Emmenopoterys henryi茜草科、香果树属落叶乔木 树干通直 树形优美花白色孤植树、庭荫树、观花植物

大叶冬青

I.latifolia.Thumb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 果密集 深红色 经冬不落观果植物、孤植丛植列植

拐枣

Hovenia acerba Lindl鼠李科、枳木具属落叶乔木 果梗肉质肥大扭曲 红褐色观果植物、孤植丛植列植

细柄蕈树

Altingia.gracilipes Hemsl金缕梅科、蕈树属常绿乔木 树体高大 枝叶茂密 树冠庞大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

小叶蚁母树 Distylium

buxifolium(Hance)Merr金缕梅科、蚁母树属常绿灌木 叶似雀舌黄杨 树体扁球形列植群植配置于乔木林下或作地被植物

披针叶茴香

IlliciumlanceolafumA.L.Smith木兰科、八角属常绿小乔木 树形优美极耐阴 花与果美丽奇特 有香气观果树 配置于树林景观的中层 孤植 群植

百日青

Podocarpus neriifolious D.Don罗汉松科 罗汉松属常绿乔木 树型高大 树形优美孤植树 风景林 庭荫树

茵芋

Skimmia reevesiana芸香科、茵芋属常绿灌木 花白色 极芳香 秋冬满树红果配置于林缘 草坪边缘 群植

乐东拟单性木兰

Parakmera Lafungensi木兰科、木兰属常绿乔木枝叶茂密树体高大 花洁白芳香庭荫树 孤植树 行道树

三裂叶蛇葡萄

A.delavayana葡萄科 葡萄属藤本植物 果白色,醒目美观栅栏、矮墙 、点缀假山、 地被

南蛇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elastrUSorbic卫矛科、南蛇藤属藤本植物 枝叶繁茂 叶片经霜变红篱笆、 栏杆、点缀假山、室内装饰

4 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提倡野生园林植物的优先应用

目前,野生园林植物的开发利用还不多,只要少量的植物被利用,如乐东拟单性木兰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行道树。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是丽水的资源优势,应引起各级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重视。加快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出一批经济价值高,园林观赏特性强的种类,丰富园林建设的植物材料,为当地的园林建设服务,为美化人民的生活环境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应大力提倡野生园林植物在当地的园林建设中的应用。野生植物抗逆性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降低园林建设的成本。野生园林植物最能体现园林的地方特色,能改变目前园林建设中植物种类单调的现状,丰富园林植物种类。选用野生园林植物资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物种多样性。

4.2 科学地引种栽培

野生植物引种到园林中,必须尊重科学。应调查了解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特别是主导生态因子满足原则及其对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的要求。引种栽培有不同生态因子(生态类型)的试验地,观察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适应性强的种类在部分园林中先试种,对引种成功的野生园林植物进行推广。

4.3 加强对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保护

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引种栽培,防止乱采乱挖,浪费资源。加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工作,建好种质资源收集库,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对观赏价值比较高的种类进行人工驯化、繁育、推广,在积极开发利用的同时,利用各种种质资源,采取有性杂交等各种繁殖技术,不断发现培育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陈 植.观赏树木学[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2006.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省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3.

[3] 丽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丽水年鉴2005[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4] 戚继忠.城市植物景观功能的研究与分类[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23~26.

[5] 杨永川,达良俊.上海乡土树种及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286~290.

[6] 曾雄伟.圭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70~7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水城县森林培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湾里区生态公益林管护限制性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