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透还是“凶”透?

时间:2022-10-07 05:29:55

提要:胸透是体检中常见的项目,老幼通吃。那么胸透会致癌吗?“无关紧要”的胸透是否该停歇了?

在体检项目中,胸透往往是必备的。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早已被淘汰的胸透,在我国的使用率高达61%,超过英国的300倍,我国个别地方甚至把胸透作为学生体检的“保留项目”,极大危害了孩子们的健康。胸透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有多大?

通俗形象地讲,患者在一个黑屋子里转来转去,这就是胸透。胸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适时地观察器官的运动情况和功能状态,且可任意改变、方向和角度,从而获得立体影像,以鉴别不同部位的病变。如医生可通过胸透,对病灶进行多方位动态观察,以帮助诊断。检查先心病时,医生可在X线透视下直接观察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心脏搏动节律快慢以及心搏是增强还是减弱等。

胸透有点类似动态的超声检查,整个过程因人而异,可能会持续几十秒到十几秒,期间被检查者一直暴露在X射线中,这也因此成为胸透带来的最大问题。

胸透有致癌风险吗?

一个是拍“微电影”,一个是拍静态照,一次胸透在辐射量上如同拍了十几次胸片。

胸透和胸片都是用X射线进行检查的一种方式。一听到X射线,关注过日本核泄漏事件的大家自然就明白,这是一种电离辐射,辐射剂量越大,就对人体伤害越大。

而在检查中,胸片的名字很传神地解释了自己的“一次成像”,可以理解为咔嚓一下的功夫,人暴露在X射线中也不过就零点几秒。

可是胸透呢?就好比在拍“微电影”,利用X射线在荧屏上形成体内组织影像,放射科的医生们就能实时观察。观察当然就耗时了,需要十几二十秒。

一个是动态的影像,一个是静态的照片,时间的不同就诠释了为什么胸透的辐射量要大得多。大多少呢?整个胸透过程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量较大,做一次胸透就相当于拍10次X光照片检查;而且影像效果清晰度有限,还无法保留,并不利于后期治疗的诊断参考。

在《职业健康检查中摄胸片取代胸透的探讨》等业内研究指出,在病变检出率上,胸片比胸透更胜一筹。

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网站上,是这么评价X射线透视这种检查方式:它和其它X射线检查一样,都有同样类型的风险。X射线透视主要有两个:辐射损伤皮肤和基本组织;有很小的可能性,受检者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罹患辐射导致的癌症。

FDA也认为X光拍片有风险,只是辐射量要比透视、CT等小很多。

到底一个正常人做一次胸透会接受到多少辐射量呢?在形容辐射计量时,人们一般会用希弗(Sv)这个单位,当然,这个单位很大,用毫希弗(mSv)或者微希弗(μSv)就可以了。

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做一次胸透平均接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是1.1mSv,而一次胸片是0.14mSv。这是一个平均数据,且包涵国家差异,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剂量小得多。在这个报告中,平均每人每年接受到的天然辐射(我们生活的地球其实电离辐射无处不在,只是一般而言剂量很少)是2.4mSv。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数据其实是1991-1996年的,不过报告中也比较了1970-1979、1980-1990两个时间段的情况,结果发现胸片的有效辐射剂量从0.25mSv降到了0.14mSv,但是胸透却从0.71mSv升到0.98mSv再到1.1mSv。所以,并非时代在进步,剂量就在减少。

中国的研究者很多用“平均有效剂量当量”来表述胸透的辐射问题,这个词语和有效剂量不同,前者是组织或器官接受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辐射权重因子后得到的乘积。后者是为了计算辐射给受到照射的有关器官和组织带来的总的危险引入的概念。想要两者换算比较困难。

在1995年发表的《X线胸透受检者的体表照射量分布及评价》一文中,对90人次的X胸透发现,平均有效剂量当量是0.22mSv。而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中摄胸片取代胸透的探讨》则发现,病人病人接受一次胸部透视和摄胸片检查所受的X射线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179mSv、0.015mSv。可见一次胸透所受的X射线有效剂量当量相当于11.92次胸片。而可以拿国家标准来衡量0.179mSv到底有多少。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普通公众接受的除了天然辐射和医疗辐射外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1mSv。

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都认为一次接受100mSv以下的辐射是安全的。不过,美国国家科学院2005年发表的报告认为,低剂量的辐射也有致癌风险,就算可能性很小。总之,对X光检查,如FDA建议的,无非必要,还是不要随便用。更不用说,要考虑到辐射量的累积问题。像是爱抽烟的人,香烟中的钋210就会沉积在肺部细胞,放射低能射线。

“经济”的胸透?

随着医学进步,许多大医院也都淘汰了胸透,现在的数字应该比这低。但是根据调查,胸透普遍存在于一些升学体检(如高考)、入职体检和单位体检中。尤其对单位的年度体检来说,胸透便宜,价格大致在10块钱以内,而胸片则要近百元。所以很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也都选择胸透了。对于动辄几千人的大企业来说,选择胸透做体检项目,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费用。同时很多医院的胸透仪器还未超出使用期,淘汰也并不现实。

在实际中,更有大学生为了找工作而被迫参加很多次体检的,结果连着胸透三、四次。

还有一种观点是,胸透性价比高,适合穷人体检,其实也并不如此。《X射线胸部透视在健康检查中的必要性分析》一文统计了华东某地接受检查的107961名受检者的数据,然后发现18~35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57.7%。胸透阳性率为0.009‰,表明这类人群处于疾病低发阶段。36以上年龄组的胸透阳性率为0.028‰。所以让胸透阳性发生率连万分之一都不到的年轻人做这项检查,才是最大的“性价比不高”。

对于不得不选择做胸透的患者,检查前要做好防护措施,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佩戴铅围脖、铅围裙、铅帽或铅眼镜等。但对于幼儿和青少年,专家表示,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胸透,尤其14岁以下的小孩,一般来说尽量不做胸透。还有就是孕妇,建议头三个月最好不做,因为这头三个月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而且胎儿又没成形,透视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

总之,按照目前的医学研究看,做一次胸透的剂量其实远不足以引发癌症或者别的病变,但是还是要考虑累积问题。而且胸透在普通体检的阳性检出效率上比不上胸片,只是价格便宜而已。

胸透并非一无是处,在一些医学检查中有必要性。可是实在没有必要成为体检的“常驻项目”,徒增风险而已。(来源:腾讯科技)

链接

胸片、胸透、CT的区别

胸片是常规体检项目,主要是指通过X光检查胸部异常。大都在0.15秒—0.3秒可完成检查,辐射量比较微小。

胸透与胸片不同之处,在于胸透是动态的透视观察,需要X光在胸部移动照射,一般要观察5秒左右,有异常时可能需要观察到10秒。胸透的曝光量射线是胸片的几十倍。

CT是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形成三维立体成像,能发现更多体内部位的细小病变。

如果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T、胸透、胸片。(本刊资料室)

上一篇:SCI/RT应用于航空电子系统的探索 下一篇:“多难兴邦”的又一次深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