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征信建设法律思考论文

时间:2022-10-07 05:19:56

金融征信建设法律思考论文

信用是金融业的根本,信用的缺失及其累积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确保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在我国征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应当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以促进我国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一、征信的意义和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

征信是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银行信用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的行为。其过程是征信机构将分散于各金融机构及社会有关部门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形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为相关法人和自然人提供信用状况服务的经营性活动。

现代经济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水平低下,社会信用严重缺失,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为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蒙受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0亿元,信用经济成了“赖账经济”。因此,建立和发展征信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的征信业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参与者大多为银行。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不断完善,为全面建立银行征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原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为防止企业逃债骗贷、提高银行贷款质量,首创“贷款证”制度,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97年,人民银行在原“贷款证”制度的基础上着手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1998年下半年起,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15个城市先进行了试点,并于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即把“贷款证”制度有文本式转为电子化管理。目前,该系统主要采集了企(事)业的基本概况、企业财务指标,企业负债(在金融系统的借款)、企业大事记(企业欠息、被、信用等级、逃废债等)等信息。

二、征信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针对征信方面的相关立法则相对滞后,我国尚未有一部规范征信市场行为方面的法律或法规。从国际上看,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在征信体系建设中,具有比较完备的征信管理法规,如,美国有《公平信用报告法》,为该国征信业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尚没有一项法律或法规为征信活动提供直接的依据,使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信息披露方面无法可依,各机构部门各自为战,特别是在基层金融机构,经常遇到政府部门、其它金融机构、企业等要求提供各种信息咨询,但由于没有适当的法律依据,使得对信息地提供和披露范围很难操作,总担心引起一些法律纠纷,数据的过分保密也影响了公众对信贷征信的认识程度。

(二)机构相互独立,资源共享难

当前,信用数据的封锁已成为征信服务的瓶颈,这些信息和数据的来源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法律机构以及个人等。根据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企业资信调查报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于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银行等政府部门,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和数据直接来自于企业。由于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都被屏蔽,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闲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在现有的征信机构中,只有金融机构之间联结为网络,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由于和其他征信机构没有可联网操作的法律、法规,所以各自自成一体,相互独立,难以真正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三)“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影响范围狭小

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致使该系统访问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该系统收集的借款人企业的信息中仅有客户办理信贷业务时的信息,供金融机构查询,缺乏诸如工商、税务、法院等其他方面的信息,无法形成企业完整的资信报告。这一方面造成了信用信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因缺乏信用资料,很难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

(四)征信市场管理及监管体制不健全

目前,包括资信评估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属性不明,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来明确其“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造成各类信用中介机构性质不清、归属不明,进而导致多头监管与无人监管的状况并存。

(五)失信惩戒力度较小

近年来,每年产生的经济合同约在40亿份左右,只有20亿份合同能够按规定履行,我国每年因逃债而造成授信方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亿元。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失信行为非常普遍,后果已非常严重。现在社会上之所以有很多失信行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失信者没有受到及时、严厉的惩罚,失信的道德、法律和经济成本太低。而严格失信惩戒就可以一方面使市场失信行为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使社会征信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征信业的快速发展。

三、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修改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基础

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再次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将信贷征信管理职能写入法律,直接以法律的授权形式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职能,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信贷征信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管理信贷征信管理职能的权威性。

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必须尽快建立下述五项信用法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条例》主要界定政府和公共部门开放征信数据的内容和程序;《企业征信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征信信息和企业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办法;《个人征信管理办法》规范个人征信信息和个人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办法;《信行业发展促进法》扶持、规范征信机构的发展,普及征信服务。;《公平债务催收法》规范商账追收行为,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功能。

(二)依靠政府支持,建立征信管理体系

国家要加强宣传协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征信知识开展广泛的宣传,为征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向社会社会各单位甚至个人的信用信息,促进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建立。

我国的政府部门在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中都起着核心和样板的作用,征信制度的建立、征信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信任度,发挥政府在治理诚信缺失中的主导作用。工商、海关、财政、税务等部门中,都不同程度的掌握着企业的资信状况,只有依靠政府将各部门掌握的企业相关数据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才能使企业的有关信息来源比较可靠,资料比较全面。同时,通过政府对征信服务业进行管理,包括市场准入管理、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执业规则的执行等内容。

(三)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平台优势

首先,要求各商业银行对发生的信贷业务数据要及时录入,保证信贷数据的真实性。其次,在现行系统中,增加企业法人的资信状况,对同一个法人注册的几个企业,在按法人查找时,就能一目了然。三是借鉴外汇管理局和海关联网查询的方法,在一个地区,可以试行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与工商企业登记系统、税务部门的纳税系统进行联网,得到的企业信息会更全面、更准确。这样,各个系统的查询功能通加完善,可以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人民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覆盖全国、联网通用的优势,深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本身的应用功能,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建立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公布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信息和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名单,以丰富人民银行窗口指导工作平台,维护金融债权安全。

(四)培育权威性评级机构,加强征信监管

按照循序渐进、赛马而不选马、扶而不保护的思路,推动少数评级机构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逐步提高评级质量,实现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声誉,并实现全国运营,成为具有自己优势的中国的“穆迪”或“标准普尔”。与金融业一样,征信业也具有高度的外部性,因此,有必要对其实行特许经营制,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梳两头、活中间”。征信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政府监管是实施征信法规的重要保障。特别是现阶段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诚信环境有待发展的情况下,为维护信用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维护征信市场的正常秩序,有必要加强政府对征信市场的监管,随着征信法规和市场的完善,逐步向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五)建立完善惩戒机制,严格失信惩戒力度。

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征信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征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惩戒机制,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依法设置的惩戒机制能够杜绝大多数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让遵纪守法的企业能够得到保护和发展,而将不守信用的企业从市场中摒弃,并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在一定的时段内,阻止它们再度进入市场。同时,建立公民和企事业单位守信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和个人较高的银行信用额度、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为便捷的结算服务,给守信企业和个人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对偷逃税款、恶意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各部门可联合制裁,形成“一时失信、时时受制”的制约体系,使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

(六)倡导社会信用观念,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无信不立”,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加强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倡导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这是发展征信业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在全体公民中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创立良好的信用文化,在全社会中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氛围。必须从娃娃抓起,而且全社会成年人特别是各级公务员必须首先“从我做起”,必须把讲信用作为每一个人最起码的和最低的社会道德底线,把信用观念作为一个道德价值,作为一个商品价值,或者资本阶值来看待,让我们“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

上一篇:外资税收优惠法律论文 下一篇:初中法律课教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