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群众健身活动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研究

时间:2022-10-07 04:34:30

主题性群众健身活动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研究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办公厅与教育部办公厅指导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本文旨在科学客观了解“三走”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状况及其对学生体质发展情况与朋辈交流模式产生的影响,以此检验“三走”活动开展效果及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三走”活动;学生体质发展情况;朋辈交流模式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更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提到:“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合力,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014年1月22日,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务实有效地服务同学全面发展,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帮助同学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由此,全国范围内开展响应关于决定中体育教育的改革活动。

随着活动的开展,为科学客观了解“三走”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状况及其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探讨“三走”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的具体状况对学生体质发展情况与朋辈交流模式产生的影响,以此检验“三走”活动开展效果及其重大意义,并提出更好开展“三走”活动的建议。

一、研究假设

本文研究认为:随着“三走”运动的提倡与开展,关于健康运动与身体素质的知识通过讲座、讨论小组、交流会等丰富多样的传播途径进入到学生意识当中。再者,高校团委积极建设运动平台与创新运动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通畅、更为灵活多样的运动选择。意识与行动的双管齐下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意愿,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频率。

研究的假设的思路梳理如下:

二、变量选取、数据和方法

1.被解释变量

(1)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分为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的感知层次:1主观感知变量为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满意程度,该满意程度代表着学生日常的精神状态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2客观指标变量为睡眠状况与饮食状况,两者间接地反映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2)学生朋辈交往活跃度

学生由于运动而产生的朋辈交往活跃度评价变量为“一同参与运动人数”和“认识新朋友的频率”。“一同参与运动人数”反映学生运动互动的朋辈数量,认识新朋友频率反映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朋辈交往的产出效率。

2.解释变量

(1)学生运动频率

学生运动频率的指标变量为“每周运动时间”与“每次运动时间”。 “每周运动时间”为学生在一周内用于运动的时间时长,“每次运动时间”为学生进行一次运动平均使用的时间时长,两者共同代表着学生的运动频率。

(2)学生运动项目

学生运动项目的指标变量为“参与运动项目数”。“参与运动项目数”为学生能够熟练参与并且保证每个月至少参与一次的活动项目数量。

(3)“三走”运动的认知与参与情况

学生对“三走”运动的认知与参与情况的指标变量为“对三走运动的了解程度”、“对三走运动的参与意愿”和“参与三走运动的次数”。

3.控制变量

(1)学生性别

一般学者认为男生比女生参与更多更频繁的运动项目,由此推导男生具有更强壮的体魄。

(2)学生专业

在实际生活中,理科类专业的男生人数远超于文科类专业,更容易组织群体活动,而文科类专业则被认为具有更多时间从事体育运动。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影响学生运动情况与朋辈交流方式。

(3)学生年级

低年级的学生被认为更具有运动的热情,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面对单纯的学校生活,而高年级学生则要考虑未来职业规划等因素而更少意愿参与活动。

(4)学生生源地

城市生源的学生被认为具备参与更多运动项目的实际条件,而农村生源的学生则缺乏运动项目的参与经验,从而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频率与数量。

具体的变量、衡量方法以及数据来源如下表1所示

三、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1.模型设定

本研究选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具体模型如下: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it分别代表学生身体素质与学生朋辈交往活跃度的各项指标。X是解释变量,代表解释变量的系数。代表学生个体的固定效应,代表调研时间的固定效应,则代表随机误差项。

(3-1)

其中,it=1,2,3,4,5;在模型当中,有倾斜分布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以使变量分布趋于正态。

2.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了避免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程度或全部的高度相关,造成单个变量的贡献估计不准,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工具为stata12.0。

表2 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结果

由表4-3-1中结果可以看出,每周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参与运动项目数、对三走运动的了解程度、对三走运动的参与意愿、参与三走运动的次数、学生性别、学生专业、学生年级、学生生源地等10个变量中最大的VIF仅为3.40,远小于10,故可排除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

3.面板协整检验

进行完多重共线性检验后,本文采用pedroni方法进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以判断在各非平稳时间序列中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的存在,从下表的协整结果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7个统计范式都拒绝了“不存在协整检验”的原假设。协整检验结果证实,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

表3 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4.面板实证结果

本研究控制了学生性别、学生专业、学生年级与学生生源地等因素,分别显示了五个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模型一是全国所有31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固定效应估计基本模型。模型二减少了人均GDP的变量,同样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4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注:*表示 p

如表所示,模型一至五为每周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参与运动项目数、对三走运动的了解程度、对三走运动的参与意愿、参与三走运动的次数、学生性别、学生专业、学生年级、学生生源地等10个自变量与控制变量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满意程度、睡眠状况、饮食状况、一同参与运动人数与认识新朋友的频率等5个因变量的解释情况。表格中数字表现为相关关系系数,如“每次运动时间”与“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满意程度”的相关关系系数为1.56,“每次运动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增加“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满意程度”1.56个单位。“R-squared”为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一的拟合优度为0.6213,即模型一可以解释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满意程度的62.13%。

五个模型总体上验证了研究假设,每周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参与运动项目数、对三走运动的了解程度、对三走运动的参与意愿、参与三走运动的次数都能够有效解释学生身体素质与朋辈交往活跃度的变化,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并且符合学生整体特征,结论适用于中山大学全体学生。而被认为与学生身体素质与朋辈交往活跃度有相关关系的“性别”、“专业”、“年级”与“生源地”虽然在部分模型中有表现出相关性,如性别与饮食状况呈现相关关系,但整体上并不显著。

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也显示,“三走”运动通过开展讲座、讨论小组、交流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增长了学生关于健康运动与身体素质的意识,同时,中山大学团委积极建设运动平台与创新运动形式,为中山大学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通畅、更为灵活多样的运动选择。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意愿,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频率,丰富了学生的运动项目,这一情况为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活跃学生朋辈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

不过通过两次的调研显示,对活动的参与保持不确定态度,视情况而定的同学仍占不少比例,说明“三走”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仍待进一步提升,同学会以个人兴趣、时间安排等等作为重要的因素。“三走”活动的举办时间较短,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同学的运动兴趣或者更改他们的时间安排。

四、建议

1.开展特色活动,打破专业隔阂

各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较低,尤其是医学类有78.9%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多于一小时。由于各专业的上课时间不统一以及课程压力较大等问题,学校难以经常性组织大型的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其中,所以各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以及实际的情况多举办有趣味性的集体运动以供学生选择、参与。我校的院系较多,而且各有其特色,学院可以根据学院的风格、学生的兴趣等等作为考虑因素,各自开展具有本院系特色的学生活动。同时鼓励各院系之间也可以合作,让学生跨专业参与其他学院的活动,让学生不但能锻炼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在活动中能扩大生活圈子,真正做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2.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咨询平台

虽然在二期调研中,能达到健康标准的学生比例相比学期初上升了20%左右,但是仍有半数的学生仍未能达到健康标准,这反映学生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或者缺乏运动的积极性。此外,不同的性别,个人生活作息习惯以及运动喜好等等因素对于运动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大对“三走”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重视宣传效果,同时在体育课堂中让老师更多的讲授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介绍更多的运动方式,提供专业的意见给同学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案,以提供同学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大三、大四不需要选修体育课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有关体育锻炼的知识和运动的小技巧等等,也可以邀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举办讲座、提供咨询以提高他们对运动的重视。

3.“三走”永不停止,运动持续进行

一学期的“三走”活动不仅提高了符合健康标准的学生比例,而且促进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对自身体能的满意程度。可见“三走”运动开展以来,对促进同学们参与体育运动有着积极影响,也能改善同学们的生活,让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但是,一学期的活动周期较为短暂,仍然无法从习惯上改变同学们的生活习惯,而体育运动,也是需要深入到同学们内心,才能真正使同学们达到健康标准。因此,学校将会继续贯彻“三走”精神,举办“三走”活动,让“三走”成为中大学子的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一种大学生该有的面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编写组.2013,(11).

[2].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共青团,教育部.2014,(1).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上一篇:宏程序加工椭圆的编程基础 下一篇:“学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