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时间:2022-10-07 04:32:55

326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作者:邓耿明,吴江,吴平辉,黄庆荣,曹闯,黄胜超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方法:经外环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326例,平均手术时间20min,其中3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有切口小、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疤痕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手术

The Experience of 326 Cases of Treatment for Children’s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by Small Incis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by the operation of children’s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Method: To ligat hernia sac at perch by a small oblique incision on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Result: None appeared complication in the group which had 326 samples.And average time of the operation was 20 minutes.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have varities of marked merits,such as small incision,litter time,slight trauma,quick recovery,low expense,and unnoticed scar etc.It is worth extending.

Key words:Children;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Operation

我院自1995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采用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26例,单侧斜疝285例,双侧疝31例, 男315例,女11例,年龄6个月至8岁。大多数分布6个月至2岁,全无嵌顿。

1.2 方 法

1.2.1 麻醉:基础麻加骶管麻醉或基础麻加硬膜外麻醉。

1.2.2 手术过程:①:仰卧位。②选择切口:采用腹股沟区外环口体表投影处斜形切口(平行腹股沟管)长约0.8~1.2cm。③手术要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纹式钳交替撑开皮下脂肪、scarper筋膜,用小静脉拉钩拉开切口显露外环口处精索,用血管钳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的内前方找到瓷白色疝囊后提出切口外。剪开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于疝囊颈下约2cm处横断疝囊。分离疝囊至疝囊颈, 应特别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检查无疝内容物突出,在高位疝颈处用1号线8字贯穿缝扎再单纯结扎一道。内环口大者可修补一针。彻底止血,然后在阴囊外牵拉,使恢复原处。最后缝合切口。

1.2.3 术后处理:①供氧至患儿清醒,清醒后正常饮食。②男孩托起阴囊。③创口渗血较多者可予小砂袋压迫30min。④减少术后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哭闹、便秘等。

2 结 果

326例病孩全部治愈,早期小部分有阴囊积液,多在术后72h开始消退。切口一期愈合,随访其中3例复发,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3 讨 论

传统方法采用腹部较大斜切口或横切口,皮肤切口缝合后疤痕大及形成蜈蚣爪而影响皮肤美观。且切口越大损伤越大,增加合并感染的可能性。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病儿及其家长对切口的要求越来越高[1]。

3.1 小切口适应症:①单纯易复性斜疝。②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后,需待48~72h疝囊水肿减轻后再行手术[2]。

3.2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依据:腹股沟管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部的一个斜行肌肉筋膜的裂隙[3]。小儿约1~3cm大,婴幼儿仅1~1.5cm。腹股沟管短直,近似垂直状态从内环走向外环,腹压增加时内外环几乎重叠在一起。腹股沟管的上缘是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形下缘,在小儿是很薄弱,牵拉后容易暴露内环口[3]。因此小儿的腹股沟管短,组织薄弱,弹性好,在良好的麻醉效果下能牵拉找到。

3.3 定位:外环口体表投影:采用触扪精索的方法,在耻骨上方用食指左右滑动触扪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其向上延续摸不清处为外环,如男孩还可用食指指顶住阴囊皮肤在深筋膜表面滑行向上触摸,确定外环的大小及内环相应的体表投影点。

3.4 寻找精索和疝囊:术前准确诊断是成功找到疝囊的前提。由浅入深解剖出外环口,找到并从外环口牵出精索是寻找疝囊的关键。应熟悉各年龄段腹股沟解剖层次差异,新生儿皮肤薄而无张力皮下脂肪为深黄色小米粒状颗粒,皮下筋膜不明显,而筋膜下脂肪颗粒细小而黄,学龄儿童皮肤厚而皮下脂肪少皮下筋膜明显筋膜下有脂肪以区别于深筋膜,当确定分开筋膜下脂肪层时,即可见外环口下方内外脚之间稍隆起精索组织。在皮下环定位准确的基础上以两把纹式钳垂直交替撑开皮下组织,分离时一定要到层次也要轻柔,层层进入,将精索潜覆盖的所有组织全部分离开特别是浅筋膜深层中的亮白色弹性纤维束,否则不能顺利提出精索。可扯动,在因精索牵拉浮动明显处垂直交替分离。边纹式钳钝性分开边放拉钩撑开以方便操作。找到精索后,顺肌纤维方向切开并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瓷白色的疝囊。寻找疝囊困难时,可适当牵拉精索沿其方向寻找。此外输精管紧贴于疝囊外后壁,输精管纤细条索屈曲状,银白色,术中找到输精管亦可作为疝囊的标志。小切口手术一般不用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但在找疝囊困难时可从腹外斜肌腱膜下三角裂孔寻找。打开疝囊时可见内面疝囊壁如浆膜层光滑无粘连,有的病例可见疝内容物及少量液体溢出。

3.5 并发症的预防:①避免复发:术前先处理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腹内压力增高因素。术中操作应轻柔 ,避免粗暴 ,特别是分离疝囊时更要小心 ,尽量不要分破;结扎疝囊时应在疝囊颈,并且结扎牢固以免滑脱。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哭闹等 ,减少术后腹压增加的因素。②避免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周围神经及膀胱:术中解剖要清晰,仔细辨认输精管并将其分开,操作要仔细。③避免医源睾: 术中如果已把手术侧拉出阴囊应及时把它放回阴囊底部,同时用手牵拉 1~2 次以使精索处于正常的位置,确定在阴囊内后再缝合手术切口。④避免阴囊血肿:术中要彻底止血。

3.6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点:本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疤痕小、美观、创伤轻、痛苦少、步骤少、操作简单、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易被广大患儿家属接受,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景超,黄国玉,陈建中.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5例[J].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

[2]王新生.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斜疝[J].河北医学,2002,8(8):

[3]黄庆荣,吴江,程华,等. 328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体会[J].河北医学,2003,9(10):

[4]魏骅.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50例[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3,16(3):

上一篇:基于Excel平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探讨 下一篇:直肠癌早期误诊原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