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中的探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07 04:26:19

中学德育工作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中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本文根据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坚持“规范、精细、特色”的班级管理原则,通过对构建班级精细化管理德育工作体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与学校“校本德育工作体系”相对接,构建学校德育工作实施“一条龙”方案,以期探究出一些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内容,使得学校“校本德育工作体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达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工作 精细化管理 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62-01

德育教育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和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力图从下面几个方面取得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以期探究出一些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内容,使得学校“校本德育工作体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达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一、创办班刊搭建平台、凝聚力量

班刊作为校园(班级)“硬文化”和“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16k、64页印刷设计,是凝聚全班同学智慧和力量的中心园地与精神舞台,是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相互联系交流的平台,也是班级重要的宣传和交流窗口。班刊具体设置有卷首寄语、人生导航、一中骄子、青青雨露、校园人物、高考之声、乌龙校园、醉美一中、德育天地、班级建设、岁月珍藏、学子风采等栏目。

二、六封家书传承感恩情怀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班主任需要在“家庭、社会、学校、班级”四位一体的教育背景下将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具体做法是以主题班会结合学生给家长写一封家书的方式开展,此项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持续开展六次,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可以促使同学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奋发图强,不断超越。

三、一首“班歌”助推梦想成长

班歌是一个班级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是班级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引领班级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它反映的既有教师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同学们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它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班级精神、推动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班歌犹如班级的精神图腾,与班规、班训等相得益彰。在班歌的创作过程中,对班歌的理解和创新如下:

(1)班歌同时拥有属于明责、抒情、励志和奋进的散文诗歌性质。可以集体演唱和集体朗诵,也可以单独演唱和单独朗诵,班歌不仅可以发挥其在学校、班级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作用,还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又可以发挥班歌的魅力,体现出本班对外宣传和对内凝聚人心的双重效果。

(2)要求同W们人人会唱,在成功和荣誉面前会唱,在失败和生活学习压力下也会唱……与其说班歌是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式力量,还不如说班歌是助推梦想成长,贯穿同学们三年学习和成长的精神支柱。

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人人都是班干部”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科学地管理班级,大胆放手学生们“自治”。这种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尊心。这样便于让他们在班干部岗位的参与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其积极性,让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在学生的努力下顺利完成。

(1)设置相应的语文组、数学组等学科组别。每个组设置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到三名,根据阶段性综合表现将本学科表现突出和存在学习困难的同学自动加入相应的学科组,建立相应的学科帮扶团队,以此鼓励同学们无偏科,全面发展,同步发展,树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除了设置常规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的职责、竞选要求和管理模式外,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设置值周班长制;尝试班干部每人一天负责制。

这样一来,每位同学一学期都能当上三至四周的班干部,使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和能力都得以体现,同时也让每位同学体会到了当班干部的艰辛、困难,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同学都为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出力献策,培养和深化了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教育工作,当前中学德育和班级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我们要努力践行“以情育德,以德树人”的思想,不断探索并解决中学的德育和班级管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德育建设和班级精细化管理,增强广大师生凝聚力,使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罗炽.中国德育思想史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朱小蔓.中国德育[M].北京:中国教育杂志社出版,2006.

上一篇:高校资助工作联动模式初探 下一篇:弥散的恋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