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社区高龄老人健康行为调查及宣教

时间:2022-10-07 04:21:09

延吉社区高龄老人健康行为调查及宣教

摘 要 目的:调查延吉社区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健康行为,并在社区加以推广。方法:选择延吉四村和友谊两小区中90岁以上健康老人50人,由家庭医生上门问卷调查,了解老人们健康行为。将调查结果组织社区健康讲座,了解听课者的满意度。结果:健康高龄老人无一例肥胖,自我保护意识强,性格开朗、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居民对健康长寿的宣教内容满意度≥93%。结论:在社区进行健康长寿卫生行为宣教,可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关键词 高龄老人 健康行为 长寿因素 健康讲座 社区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8-0054-0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杨浦区延吉街道延吉四村和友谊新村两小区共有居民8 665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581人,90岁以上老人72人,占两小区总人口数8.3‰。以90岁以上健康老人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90岁以上健康老人,自愿接受、家属知情配合调查。参照中华医学会(1995)健康老人10条标准[1]:①躯体无明显畸形、无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②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无老年性痴呆、偏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③无慢性肺部疾病及无明显肺功能不全;④心脏基本正常,有轻度或无高血压症状、无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⑤无肝、肾、内分泌代谢疾病,无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⑥有一定的视听功能;⑦无精神障碍、性格开朗、情绪稳定;⑧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⑨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⑩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符合条件的为50人,其中男21名,女29名。

1.2 研究方法

根据健康行为四大基石,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心理、子女孝顺、体检、环境因素、运动、养生保健等等知识。获得有效问卷50份。

总结老人健康行为和养生保健方法。2013年1月在两小区举办健康讲座,180余人参加听课。了解听课者对健康讲座内容的满意程度。共发放满意度测评问卷180份,获得有效问卷180份。

2 结果

2.1 健康高龄老人健康行为调查

50位老人无一肥胖。其中47位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跌倒、呛咳引起的意外伤害发生。这些健康高龄老人多数性格开朗、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子女也比较孝顺,与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比较符合(表1)。

2.2 健康长寿讲座满意度调查

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在延吉四村和友谊新村两小区分别进行健康长寿三大主题的卫生宣教,居民对讲课的满意度较高(表2)。

3 讨论

3.1 营养平衡、合理膳食结构是健康长寿的法宝

50名健康高龄老人中,只有4位有轻度高血压,其余老人皆无三高症状。这些老人年轻时多瓜菜的高纤维素饮食结构生活,使他们被动逃离了动脉硬化形成的高峰期,加上后期的健康保健,可能是这是高龄健康老人延迟或少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由此提示我们,年轻时主动摄入适当低糖、低热量、高纤维素食物,是一种利于延缓动脉硬化发生的有效长寿措施。这些老人具有少生病少服药的特征,有很强的抵抗力,使得他们健康高寿。

这些老人平时都能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注意饮食卫生。老人们说要有慢食、节食、杂食、轻食、淡食、鲜食、软食、稀食、暖食的习惯。其中淡食是重要的健康饮食原则,包括少盐、少油、少糖。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也指出,浓肥甘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轻食就是绿色食品[2],鲜食是鲜吃鲜做不吃或少吃剩菜,杂食是食物多样粗细搭配,节食每餐吃七八分饱,少量多餐。老人们都知道少吃动物内脏、多食稀释血液的食物。

3.2 “生命在于运动”,要活就要动

调查显示,50位健康老人中有44位每天散步,占总数的88.0%。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功能。长寿之道始于足下,步行有利精神放松,俗语说“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所以散步是一种最适合老人的温和运动[3]。长寿勤劳者说“秘方是天天运动,补药是阳光雨露”,经常活动者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并延缓衰老。“老人出门,脚下留神”[4]这些高寿老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强,平时居家或外出都穿防滑鞋子,雨雪天、雾天少出门防止跌倒。老人日常生活宜慢,尤其在进食、改变时,也不宜剧烈运动颈部或猛回头,夜间起床安个床头灯不摸黑,厕所淋浴处都有防滑垫、安装好扶手,谨防意外发生。这些对听课的老年居民很有启示。

3.3 要有良好心态,遇事想得开

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是维持良好心态的基础。长寿学家胡夫兰德说“在所有使身体和精神激动的因素中,笑是最健康的,它有利于消化、循环和新陈代谢,因而激活了所有器官的生命力”。有谚语“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笑口常开是健康老人的特点。

心地善良自宽容,“心眼好”又是家里儿孙户外邻里对健康老人们的一致赞语。养生当养德,自觉锤炼宽阔的心胸,实现了心宽愉悦身自健,这也不愧为健康的养生法则。高龄老人将生死置之度外,调查中未发现有焦虑、抑郁和神经官能症。遇事不怒、怀有一颗平常心、看淡名利随遇而安。“我命在我不在天”[5],寿命的长短取决于自己而并不取决于上天。衰老是人人都必须面临的,生理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结局,病理衰老则可结合防病自我保健加以控制。将社区高龄健康老人长寿经验进行推广,利于提高社区老人保健意识,防衰老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 尹浩鏐, 饶闻午. 百岁不稀奇[M]. 北京: 電影出版社, 2006: 1-3.

[2] 姜越. 幸福源自轻生活[M].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2: 5-10.

[3] 冯清, 李智, 曹友廉. 健康养生大实话[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10-12.

[4] 严云海. 长寿之谜[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9-10.

[5] 乙力. 中國古代养生格言[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 1-6.

(收稿日期:2013-03-15)

上一篇:上海凉城新村街道外来儿童保健10年效果分析 下一篇: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