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国 属于世界

时间:2022-10-07 04:18:26

源于中国 属于世界

作为“好运北京”重要赛事之一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2007年11月11日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89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官员参加了本届盛会。

中国队独领

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共派出19名国内顶级武术高手,其中武术套路9名(男4名、女5名)、武术散手10名(男6名、女4名),参加当今武术界最高级别的赛事。9名套路选手在比赛中无一人失手,都将所参赛项目的金牌揽入怀中。而10名散手参赛选手中,9名选手蝉宫折桂、问鼎王冠。中国队以18枚金牌的好成绩高居奖牌榜首位,再一次彰显了武林霸主的地位。

纵观中国队选手比赛,除占有天时、地利、人积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套路选手技高一筹中国选手在动作规范、技法精准、难度稳健、劲力顺达、套路新颖、气度神态、节奏变化、服饰合体等方面都颇具水准,特别是高难度动作落地的稳定性及演练技巧,是国外运动员难以比拟的。正如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所言:“只有对中国文化的领悟达到了一定程度,套路演练才能上层次。否则就会有形无神,缺少武术的韵味。”诚然,武术套路演示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精湛的技术,还要有对演练技巧的感悟和掌握,唯此才能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散手队员摔技称霸中国散手队10人出赛,9人夺取冠军,足见实力非凡。中国散手队在技术上,不论男运动员还是女运动员,都非常擅长摔技。虽然散手摔技较拳技、腿技技术性复杂,运用时属高耗能动作,但是中国队员人人擅摔,个个得分,摔技堪称中国队之绝活,因此所向披靡、势不可当。

运用摔法,一方面易使裁判判别打分,另一方面可以重创对手,在心理上战胜对方。在男子60kg级决赛中,中国队彪vs韩国柳铉锡一战,虽然柳铉锡在斗志、体能、拳法方面都很优秀,特别是其凌厉刁钻的腿法,时而低腿抢攻、时而高腿对踢、时而凌空腿反踢,但终究敌不过彪的潜身抱腿摔、接腿拉别摔、抱腿勾踢摔等贴身妙摔,最终败下阵来。

外国队百花齐放

为套路高手鼓掌国际武术联合会现有成员120个,其中包括本届世锦赛吸收的斐济等5个新会员国。此次比赛共有8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向我们展示了武术运动在外国开展的如火如荼、欣欣向荣之喜人局面。

本届世锦赛,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斩获了武术套路中的金牌,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荣获了前8名的好成绩。而在武术散手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8个,还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闯入各个级别的前八强。正如国际级武术套路裁判员、本届武术套路总裁判长、北京体育大学徐伟军教授所言:“金牌和奖牌被外国队选手获得,这其实并不意外,表明国外运动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甚至接近或赶超中国选手,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武术就是要越来越国际化,并在世界范围内生根结果。”

国外武术套路选手在赛场上,使人耳目一新者不乏其人,给观众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来自俄罗斯的19岁的美少女达里娅・塔拉索娃。达里娅・塔拉索娃刚一上场,从她那淡定从容、舍我其谁的气质上,笔者就预感此人非同一般。果不其然,从起势到行拳出招,达里娅・塔拉索娃动作规范、体力充沛、劲力脆暴、节奏鲜明,难度动作串接高飘稳健、神态逼真,一套长拳经她演练,陡然艺术美感俱现,开势、收势更是“凤头、豹尾”的典范,最终达里娅・塔拉索娃以9.50分摘取女子长拳桂冠。

赛后,达里娅・塔拉索娃谈了自己与武为伴的真切感受,在她看来习武不仅能强健身体、历练品行、掌握才艺,而且更能让她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给她更大的快乐和享受。

散手差距在缩小武术散手因对抗性强,在国外深受大众喜爱,特别是青年人尤为酷爱。国外许多搏击项目如拳击、跆拳道、摔跤等,与散手具有融通性,故练过这些项目的选手学练中国散手会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本次比赛一些国外队员在力量、耐力、速度、抗击打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拳法、腿法上也老练了不少,唯有在摔法、防摔及反摔转化技法上和中国选手相比稍有差距,相信随着针对性训练强度的增大,这种差距会日渐消除。

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坦言:“中国散手现在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不仅在大级别比赛中没有优势可言,就连往日具有绝对优势的中、小级别比赛也不敢保证稳拿金牌,因为国外散手技术水平发展飞速。”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也讲:“欧洲选手竞技水平提高很快,特别在女子散手方面,中国选手一枝独秀、统领全局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本次比赛越南队力夺女子48kg级、60kg级两枚金牌,俄罗斯轻取男子75kg级、85kg级两枚金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洋裁判口吐中国话

参加本届世锦赛套路和散手裁判工作的裁判员有60多位,90%属外籍裁判,是从全世界200多名国际级裁判中选的,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今,国际体坛赛场上,用中裁判用语的,唯武术一项,这令中国人无比自豪骄傲。

在散手比赛中,场上执法裁判员不少是外国人。老外口吐中文发令指挥着运动员进行比赛,已成为赛场一大景观。其中有一位法国黑人裁判威廉・诺凯特特别引人注目,他在场上口令清晰,体语规范,判定准确,台上移位合理,保护分离队员及时,让观众领略了裁判员的风范,同时也感受到武术在世界各地传播发扬的广阔前景。

两位“化境”的武者

纵观全部比赛,给笔者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位队员,一位是中国套路队选手袁晓超,另一位是俄罗斯散手队队员塞利赫夫・穆斯里穆。“化境”为武功最高境界,而袁晓超与穆斯里穆当属此间。

看过两位的比赛,真是令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看袁晓超起势出拳前那气定神闲、大将风度,出拳后那动迅静定、神形兼备的动作演练,那精巧新颖的挂串组合,那高飘洒脱的旋子转体720°及腾空外摆莲腿540°接马步纹丝不动的稳健,全然是武术套路所倡导的高、难、美、新、稳的“化境”武功,袁晓超精湛的拳艺赢得了全场裁判好评,以9.91分荣获男子长拳冠军,并且创造了本届武术世锦赛套路所有项目的最高得分。

笔者是在2006年于重庆举办的首届“江中杯”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上了解到俄罗斯散打高手穆斯里穆的。当年仅21岁的他轻取80kg级冠军,继而又横扫中国四位散手大将,力夺“王中王”金腰带,自那一刻起他威震中国武林。

笔者此次亲眼目睹了穆斯里穆的风采,真可谓光彩照人、与众不同。他轻松过关斩将,进入男子85kg级决赛,对手是伊朗选手。比赛中穆斯里穆的沉稳、急速、善变、劲爆、睿智等特质尽显无遗,能攻擅守,拳、腿、摔融通互变,随机应对,摆拳连直拳击头、转身后踹踢胸腹、接边腿勾踢抛摔、防鞭拳潜身抱腿摔等技法,一一准确无误地落在对手身上得点得分;而伊朗选手则是踢腿被摔、打拳被阻、施摔被反摔,终了技不如人以0∶2告负。穆斯里穆的功夫已达到“拳不打功”、“功精人难抵”之大境界。

遗憾:观众少得可怜

本届大赛形象大使、影视功夫巨星李连杰,面对世锦赛观众还不如参赛者多的状况,忧心忡忡地说:“只有扎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武术才真正有生命力。”

本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最大遗憾是现场观众少得可怜,即使偶尔有观众购票入场观赛,也是外国人多于中国人。这与中国武协和国际武联极力推行的增加套路比赛难度动作(空翻、旋转等),提高武术观赏性,使比赛更加精彩来吸引观众观赛之初衷相距甚远。

在许多外国人眼里,觉得中国武术应该是中国人人人会练、人人喜爱,如此冷落、萧条的世锦赛场景,令他们迷惑、惊愕。

比赛初赛10元和决赛20元的门票并不贵,为何没有大量观众呢?其主因与官方宣传造势力度不够有关。其实不用说全国的武术人和武术爱好者,仅北京地区本国和外国的铁杆武术迷及武术人也有成千上万,如果宣传到位,何愁无人为世锦赛喝彩?

上一篇:少林秘宗砸架子功 下一篇:传统太极拳散手接技论艺说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