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绘画的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的制约与消解

时间:2022-10-07 03:27:44

架上绘画的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的制约与消解

架上绘画是欧洲传统艺术,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画种之一。它不仅具有无比丰富的色彩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力,还具有极强的启发人的功效,这正是艺术材料与创作观念达到共同促进、和谐统一的完美体现。因此对两者的追求也势必成为一个永久的话题。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在作品中能否达到相互促进、和谐统一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使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达到共同促进,就必须解决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相互制约的矛盾。要消解这对矛盾,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审美观和审美理想才能与时代同步,艺术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样就能创造出与观赏者心灵相通的作品。

艺术材料艺术观念相互制约相互消解从描到写

架上绘画是欧洲传统艺术,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世代艺术大师们在艺术材料非常贫乏时,所体现的聪明智慧和精湛的艺术才华,他们不仅创造和完善了架上绘画艺术的技法、技巧,还及时更新绘画观念。大师们用更新的艺术观念和创造技巧消解或转化材料与观念的矛盾。在创作过程中使两者达到共同促进、和谐统一,推出世代相传、魅力永恒的优秀作品。

21世纪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更是绘画艺术材料的时代,这个时代艺术灵感更多的是来源于艺术家对艺术材料的猎奇。艺术材料的充足给架上绘画新材料(综合材料、混合媒介)的涌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而更多是观念上的革命。新颖的题材、新颖的画面、新颖的材料组合使架上绘画面貌一新。对艺术材料的进一步探讨给挑战传统观念、凸显个人风格带来可能。架上绘画艺术在新观念的指引下,合理利用艺术材料,抛开束缚,才能将画家对客观事物所感所知融入到创作中,使作品充满画家浓厚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功效。

一、艺术材料与观念产生相互制约的因素

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在作品中能否达到相互促进、和谐统一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使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达到共同促进,就必须解决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暂时相互制约的矛盾,首先应剖析导致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相互制约的因素。

这种因素包含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在客观因素中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因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在经济不发达时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缓慢,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对艺术材料的制约,因为艺术材料具有物质性,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当经济发展缓慢时,艺术材料的种类就比较单一,品质也得不到保证,这样就影响了画家们对艺术材料的使用,从而制约了架上绘画材料与观念的发展。反之,艺术材料的种类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变得丰富,艺术材料的品质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样就便于画家们对新材料的尝试和对新观念的探索。其次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因素,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当时受到宗教思想的束缚,绘画内容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绘画的作品不可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这就限制了画家对题材的扩展和对艺术材料的探索与追求。在我国,由于早期绘画团体规模较小,艺术观念不受重视,架上绘画的书籍刊物较少,人们知道的理论知识微乎其微,从而导致画家们对艺术材料涉猎较少,这也是社会因素对材料与观念制约的一种表现。

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也是一种制约因素。经济的繁盛,社会生活的稳定,当然有利于艺术的发展,可以为艺术生产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更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但这是从一般的角度而言,如果具体分析文化史的一些状况,就会发现在某些经济衰落甚至危机的年代,也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品。一些国家某种艺术发展的高峰,也不都是处在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盛期。从这可以看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在起作用。个人能力的大小、主观能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审美观和审美理想才能与时代同步,艺术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样就能创造出与观赏者心灵相通的作品。相反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当然就制约了个人艺术观念的发展,所构思创意的绘画作品也就被时代抛弃,被观赏者遗弃。要解决由于能力低所造成的制约矛盾,就必须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二、转相互制约为相互促进

1.在创作技术、技巧层面和精神层面下功夫

绘画的物质媒介材料贫乏时期,画家并没有因材料缺乏而终止艺术创作活动,穷则思变,激发画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画家的聪明智慧,将物质媒介材料的缺乏对艺术观念产生暂时制约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在创作技术、技巧和作品精神层面上搞突破,变被动为主动,即消解了材料对观念所产生的制约。通过更新观念和创新技术技巧同样也可以创造出惊世的作品,达到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催人奋进的效果。同时在艺术家们更新观念和尝试探索中,一些新材料被开发和应用,这样新材料就会及时填补进来,同时也促进了架上绘画迅速向前发展。

2.从描到写的升华

“描”“画”“写”,三者动作是不同的,“描”是按已有的轨迹形状照搬照抄的意思。“画”是按照作者一定的意图而展现的自由轨迹,但也有描摹的痕迹。(转第127页)

(接第119页)“写”是比“画”更自由、更随性的表现状态。架上绘画早期由于题材的限制,创作手法多以写实为主,写实的审美趣味在于表现事物的真和美。它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要想达到真实地“再现”,就必须注重“形”、注重“再现”、注重理性的创作。“描”“画”都是在理性的控制下进行的细致的运笔动作,很难有创造偶然的机会。随着绘画题材的自由化,表现手法也更加自由,画面中更多地出现了“写”的痕迹。因为“写”要比“描”和“画”更自由。但是要达到“写”的这种状态,画家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艺术技能和修养。技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而修养则需要画家亲自去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因为体验生活是绘画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画家在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同时会伴有强烈的情感变化,甚至产生无可阻挡、不可控制的创作冲动,就想立即提笔着色,把内心的激情和冲动挥洒于画布之上,在画布上留下油彩凝聚的痕迹,这是作者把体验生活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升华,是画家内心世界真情实感的流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绘画已不单单停留在对物象简单地描摹和再现上,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或是对内心世界的宣泄,或是对客观世界的关注与感知。基于绘画的这种要求和创作手法的自由化,所以更多的新材料就会被引入到架上绘画中来,而综合材料的参与使得这一表达和宣泄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材料的多变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和替代的视觉效果和无限可能。

“写”,每一笔都是创作的新起点;“写”,落笔不重复,笔笔都蕴含着创新;“写”体现灵活多变,不受控制,拓展了绘画的空间;“写”相当于点、线的运动,其灵动性强,可根据创意的需要,可急、可缓、可轻、可重,当然还可疏、可密,这都能产生一种内在力;“写”能融于作者主观因素,能传达作者的创意;“写”的每一笔运动方向都是作者灵感的生发,不再受传统绘画的限制和制约,冲出传统观念,不再遵循“再现”的轨迹行走,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创造。从“描”到“写”的升华,是架上绘画由模仿大自然到创造大自然的升华;是架上绘画材料由单一到多变的升华;是架上绘画题材由单调到丰富的升华。以上这一切都起到化解艺术观念对新材料产生制约的矛盾,转制约为促进,推动架上绘画向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架上绘画历经千年历史,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在辩证的长河中不断地由相互制约到相互促进,再到相互制约。如何消解或转化材料与观念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相互制约的矛盾,是我们当下应当不断探索的课题,然而发展是永恒的,架上绘画的材料与观念会在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达到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视觉文化时代榜书教育的时代内涵 下一篇:芦苇沼泽湿地色彩元素承载的地域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