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症状诊断及防治

时间:2022-10-07 02:54:02

牛病毒性腹泻症状诊断及防治

牛病毒性腹泻是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叫黏膜病或牛病毒性腹泻。该病的临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牛的黏膜病毒在牛的体内大量的生长,破坏力相应的免疫机制。该病主要传染源是有病的动物和本身带有相应病毒的动物。无论是老牛还是小牛,都会感染这种疾病,死亡率相当高。因此,掌握该病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一、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

1、急性症状的特点

感染病毒之后,不管是小牛还是大牛首先出现发热和腹泻的症状,发热和牛情绪低沉发生的时间较早,而腹泻会晚出现2~7天,并且双相热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其主要特点是高热,而且一般都是四十度以上,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后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现。这种两次的高热过去以后,牛腹泻的症状就会出现,并且肠胃也会发生糜烂。开始时,牛表现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没有食欲等症状,且呼吸急促。当第二次高热出现的时候,多种症状出现,表现为没有食欲,产奶量骤降。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糜烂,并且流涎不止。在出现急性感染的时候,由于病牛的白细胞急剧下降,会造成淋巴组织破坏。急性感染同时还会让血小板减少。其后果就是鼻子流血,腹泻的时候带血。

2、流行情况

(1)本病的自然感染仅见于奶牛、黄牛、水牛、牦牛等,无明显的种间差异。本病感染率很高,大约70%的2岁以上牛有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存在。本病毒可以在不同反刍动物之间互相感染。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2)本病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感染的主要部位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病毒还可经胎盘发生垂直感染。使犊牛出生后,即成了被感染牛,死亡率很高。而幸存的牛在不断排毒,又成为本病传染源。病毒血症期的公牛中带毒,在自然时感染母牛,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尤以6~18个月龄的犊牛易发。本病发生部手机界的影响,自然病例常年均可发生。在封闭式牛群中可呈暴发式,在新疫区犊牛急性病例可达25%,在老疫区病例较少,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率达50%以上。有些慢性病例呈持续感染,不产生抗体。

3、对牛犊的持续性感染

在妊娠40到125天的未出生牛胎儿可能会产生持续性感染。这种感染造的后果会很严重,而且当产生这些严重的后果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法分辨这种伤害究竟是来自哪里。

4、临床症状

(1)急性型:急性病例发病率高、常见于幼犊,死亡率也较高于年龄较大的牛。多于15~30天死亡。在临床上可呈隐性或腹泻。口腔黏膜出现糜烂,之后糜烂融合成大片坏死。重病例整个口腔呈被煮样,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覆在粉红色的肉面上,大量流涎。有些病牛会继发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有的病畜康复快,黏膜损害在10~14天内痊愈。(2)慢性型:表现为间歇性腹泻,并出现里急后重。后期便中带血,并有大量的黏膜,可在发病几周或数月死亡,死亡率可达90%。大多数持续感染的牛在临诊上是正常的,但有的可出现早产,生长缓慢和发育不良等症状,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慢性型最常见的症状是鼻镜糜烂成一片,眼有浆液性分泌物、可在发病几周或数月后死亡。病牛血清中可检测到大量病毒,但检测不到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

5、病理变化.食道黏膜腐烂是本病的特征

鼻镜、鼻孔出现糜烂和浅溃疡,齿龈、上腭、舌侧面及颊黏膜也有糜烂,严重的病例在咽、喉头黏膜出现弥漫性坏死。皱胃出现炎性水肿和糜烂,肠壁水肿增厚,肠集合淋巴结上有出血小凝块。盲肠、结肠、直肠有卡他性、出血性、溃疡性以至坏死程度不同的炎症。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有出血斑及溃疡。肾脏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蹄部在趾间皮肤及全蹄冠有急性糜烂炎症、溃疡和坏死。运动失调的犊牛,严重的可见到小脑发育不全及两侧脑室积水。

二、牛病毒性腹泻的疾病诊断

在诊断时,一定要和沙门氏菌病和其他的肠炎分离开来。首先是对粪便和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确认。其次出现发热,腹泻的时候如果伴随出血,一定要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其他血凝病和某些霉菌毒素中毒区别。只要怀疑是牛病毒性感染首先就要对牛的口腔进行检查看有没有腐烂。其次就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的时候症状复杂,所以要采取唯一的确诊方法,那就是分离病毒进行验证。

三、对应的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可减轻症状,应用收敛法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及时的进行抗生素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尽量的去减少条件性细菌感染的几率。做好平时的检疫工作,防止病牛的引进,将发病牛采取隔离治疗或急宰。对受威胁的健康牛群可应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常用的弱毒疫苗为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钩端螺旋体病三联疫苗。灭活苗虽对牛只有60%的免疫力,但对妊娠牛安全,也无毒力不稳定和免疫抑制问题,可以采用加强免疫的方法提高免疫力

四、结论

由于强传染力,多传播途径等特点,虽然能通过相关的途径治疗和预防牛病毒性腹泻,但是在牛群的长期净化保持上,必须依靠相关的防疫检验措施。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首先是不共用牧场,不借用其他牧场的劳动工具和医疗器械。其次是对外出展览的牛进行隔离检查。最后是加强对饲养员和牧场的管理。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共同净化,才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病的爆发几率。

(作者单位: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730400甘肃景泰县畜牧兽医局、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上一篇:非流动性枷锁 下一篇:农用拖拉机故障检测与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