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07 02:53:46

美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学生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关键词]:美育教育 情感教育 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而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

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美术课国家课程标准基于这几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有力的调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士,甚至是美术教师,在重视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结果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此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老师辛苦教了,学生却无心听,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几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使美术教育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一、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却过于兴奋,如何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唤醒状态呢?我认为除了老师的爱,还需要老师善于控制把握学生的情绪,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关心爱护,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易转化为学生学习需要的动力。我还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课进行得有声有色,以牵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学创作“刷牙”为题材的画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刷牙的姿态,笔者就用动作加以提示,让学生在讲讲做做中,不仅获得有关刷牙的知识,也体会到美术创作

的乐趣。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获得审美的心理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和感受应该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的经验贫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笔者不厌其烦地协助学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比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可创设与美术活动相关的场景,在充满“诱惑力”的气氛之中,学生自然产生审美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美的东西总让人愉快,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这里指的是美的语言,美的仪态,这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语言美,即要求教师平时注意修炼语言,使之动听而富有磁性,同时注意前后逻辑关系,使话语中充满着生气和感召力,让学生听着教师的声音,便觉得很开心。仪表美,表现在老师的衣饰和体态上,美术教师的衣饰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美,走进教室便让人为之一振,而仪态的优雅不凡,风度的超然不俗,也需要平日里去改进,这样,会给学生以信任感和偶像感,面对这样一位教师,学生自然会很愉快。

三、运用爱的语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熏陶

如何让学生在缺少相关的情感经验的前提下,体会作品的各种情感,笔者的体会是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真切体验各种情感。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彼此不是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彼此尊重,互教互学,自由、民主,形成“学习共同体”。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变强制欣赏为自主欣赏,再师生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学生可以驳倒老师,老师也可多听听学生的见解,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

四、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充分展现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曾经问过学生:什么样的美术课觉得比较开心?有的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说:“多看看录像,做做相关游戏”;有的说:“可以自己决定怎么上”隐隐约约中,透出对开放的美术课堂的渴望。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这种课堂完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整节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本身要经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怎样学”、“学得怎样”、“学后怎样”、“怎样更好”的过程。

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在完成美术教育任务、完善人的品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提高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也不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美术教师应大胆尝试构建新型模式,使学生在心理及精神上得到满足。

上一篇: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加强队伍建设是职教德育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