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中的乡村图书馆建设

时间:2022-10-07 02:26:19

探析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中的乡村图书馆建设

摘要:在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方面,乡村图书馆具有沟通城乡图书馆桥梁、衡量城乡文化差距晴雨表、城市文化资源倾斜容器、城乡文化联动机制支撑点、城乡文化帮扶抓手、文化辐射接受器等功能。为了更好的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应点对点帮扶、相互开放资源、建立城乡图书馆联动机制,统筹城乡图书馆网络化布局、构建城乡图书馆核心价值。

关键词:城乡文化一体化;功能:乡村图书馆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消除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瓦解城乡文化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民文化权益平等,城乡文化资源自由双向流动,城乡各自优势文化互补互惠共赢,从而达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前提。但当前城乡文化差距明显,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1.农民文化权益保障乏力。文化权益是人民创造文化和满足文化精神需要的权利。包括享有文化教育、参与文化活动和文艺娱乐活动,享有社会精神文化成果和文化服务等内容。虽然农民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且有更多的闲暇,但是由于文化设施不足,国家提供的文化产品偏少。农民的文化权益难以实现。

2.农村文化传承堪忧。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一动一静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厚重与灵动。学界形象的将农村文化视为中国文化蓄水池。但是当前由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农民中的文化中坚迫于生计流入城市、文化观念滞后等,农村文化“蓄水池”的水位迅速下降。

3.农民文化需要实现困难。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民精神需要的满足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农村文化书籍的缺漏、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不足、文化体制机制不到位导致农民文化需要不能转化为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

二、乡村图书馆在城乡文化一体化中的功能

1.沟通城乡图书馆的桥梁。城乡文化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文化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作为知识载体的书籍是文化资源的当然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的存在就为城乡书籍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对应点。也方便了城乡图书馆在馆藏信息、管理信息、社会效益、更新需求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目前,由于城乡文化鸿沟,城乡图书馆之间资源流通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单向度。城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尚待建立,但即使信息能正常交流,由于目前条件所限。基于信息交流所反馈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立刻进行,这既受限于机制不健全,更受限于资源匮乏。当前,应统筹城乡图书馆,建立相关平台,通过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机制:如网站、讨论会、电视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

2.衡量城乡文化差距的晴雨表。媒体常用“巨大差距”“文化鸿沟”等来形容城乡之问的文化落差。这些定性描述,有些是从“城乡差距”中想当然推导出来的,有些是从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想象得到。这种没有实证基础的推导或想象。与唯物主义的一个常识相违背:经济的落后并不必然对应文化的落后。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乡文化差距是城乡之间文化事实的客观的定性的描述。但是仅仅满足于定性描述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不能止于定性,必须有基于数据的定量动态分析。而乡村图书馆的存在为城乡文化差距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平台。为收集城乡公民人均公共图书、人均文化设施、人均公共图书有效使用等数据提供了便利。进而为城乡在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数字支撑。令人欣慰的是,乡村图书馆已于2012年达到了全覆盖,满足了全国“书有所阅”的要求。也使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城乡图书馆的定量比较成为可能。为具体分析城乡图书公共资源差异、原因、存在问题提供了数据基础,为实现城乡图书资源的基本平等,保障农民的读书权益提供了条件,从而给打造城乡文化一体的公共阅读网络展现了希望之光,预示全民阅读全新时代的到来。

2.为城市文化资源倾斜提供文化容器。实现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必然要求从城乡一体化角度统筹安排和宏观规划文化资源。因此,加大资源倾斜、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增加农村服务的文化资源总量是“识时务”之举。文化资源有不同的分类,其资源的倾斜应该最终流动到作为文化主体的农民手上才能契合初衷。一些无形的资源譬如在媒体中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对有些资源的倾斜,就不那么简单。譬如对于农村题材的优秀剧本经改编由农民自己演出,就要看自身情况而定。即农民有闲暇、有兴趣甚至有一定的文艺细胞,否则此类资源的倾斜如无对应的合格容器,只能空怀一腔热血而已。同理.图书管理人才、图书管理经验、书籍、经费如果没有相应文化容器,也将落得同样的下场。有志于乡村书屋建设的文化志愿者也将发出空有一身抱负而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

3.为以城带乡文化联动机制提供支撑点。在文化资源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的典型表现是,把城市和农村当成各具自身特点的文化区域来看待,在两者的态度上,就是重城市轻农村。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要打破文化利益分配格局固化的藩篱。但是城乡文化一体化需要相应的理念、人力物力、体制机制的要素才能运行和落实。其中以城带乡的城乡联动机制就是相关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本论题的思路而言,城乡联动应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生态的以及文化的,即城乡文化联动是城乡联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建设为城乡文化联动提供了物质支撑点。使体制机制的运行有了文化设施保障。乡村图书馆在农村遍地开花后,充实了农村文化设施,使农村文化设施结构更加合理,为城乡图书馆的联动提高了联动所必须的两极中的另外一极。

4.为城乡文化帮扶提供抓手。在当前市民在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权益保障都远高于农民的背景下,城乡文化联动就有其目标倾向性。就机构来说,有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就对象来说,打造农村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带薪培训农民、轮训文化骨干等;就帮扶的内容来说可以是无形的精神鼓舞、经验分享、理念灌输,也可以是经费支持、物质捐赠、演出下乡、农村题材剧本赠送、文艺队伍的组织、文艺人才的选拔与培训等等。其实,不管就机构、对象或者内容的文化帮扶来说,乡村图书馆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乡村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本身就是农村图书馆体系末梢的优势,掌握农民受教育程度、年龄分布、文化需求结构、农民文艺组织队伍的现状、农民的文艺爱好等等。为城乡文化帮扶提供必要的资料、场地以及中介,从而起到文化帮扶抓手的作用。

5.为城市的文化辐射带动作用提供文化接受器。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辐射都是受欢迎的。特别是在强国与弱国相邻时,所发生的文化辐射可能会导致弱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但是在文化同源且文化辐射可控的条件下,则文化的辐射是必然且应受欢迎的。首先要控制辐射的程度,农村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辐射农村文化,不等同于代替农村文化,农村文化中传统的手工艺、民俗风情以及历史人文遗迹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应予以保护和发扬。其次,引导辐射内容,不要将铺张浪费、破坏生态等城市病态文化当成城市常态文化辐射进农村。只有这样城市文化对于农村的辐射才不殃及农村文化的独立与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带动作用。当然城市文化辐射并不必然引起所期待的文化结果。理想结果的发生需要离不开辐射对象的开放性、文化素质现状以及对文化本身缺失的意识,也需要与此关联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以及文化机构的健全性。文化站、书屋、书室、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不仅可以接受文化辐射的影响、固化辐射成果,而且能作为辐射的中转站进一步向周边辐射,达到城市文化辐射的最佳效果。

三、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农家书屋的建设路径

1.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作为农家书屋的乡村图书馆为数几十万,加上乡镇图书馆、图书室应有上百万之多,而城市图书馆数目也为数不少。如何真正落实城乡图书馆之间的帮扶得“费思量”。可以采取包干、划片、点对点的方式展开。所谓包干,一般而言,中国的城乡地理分布结构大体是“农村包围城市”,譬如A农村包围B城市,则A农村由B城市负责,然后将A农村划分为甲乙丙丁等片,城市以其自然区划为主,CDEF区等。相应的,C负责甲区、D负责乙区、E负责丙区、F负责丁区……,依此类推。相应的区对应相应片内的乡村图书馆。当然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一对一。但大都是一对多。在点对点的帮扶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双向选择机制。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文化资源的余缺程度等实际,来决定帮扶对象。然后确定分阶段的计划、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等。

2.建立相互开放资源机制。不管是乡村图书馆还是城市图书馆都存在图书流转迟滞,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城乡公民一定程度又具有求异心理。因此,相互开放图书馆就有可行性和现实基础。所谓的相互开放,就是城市图书馆,对农村读者来者不拒,为其提供同等服务。而乡村图书馆因其新生事物和馆藏的特色,也能一定程度的吸引市民的驻足,因此,农家书屋也可以对非本村人尤其是城里人开放。为了促进城乡图书馆的相互开放尤其是城市图书馆对农民的开放,可以引进评比机制,通过单位时间内图书馆的农民阅读量来划定名次,以促进城市图书馆的更加开放。这既可以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间接的促进了交流。使用过城市图书馆的农民会将曾经的体验、感受、意见和建议带回农村,对于农家书屋的完善和发展不无帮助。

3.建立城乡图书馆联动机制。城乡图书馆联动是城乡图书馆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帮扶也好、沟通也好,都需要常态化,否则就是一阵风,在两者间建立联动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就机制的具体内容而言,当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管理人员对流锻炼机制,即城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到乡村图书馆参与管理,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到城市图书馆学习锻炼。通过这种对流锻炼机制,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提升农村书屋管理员管理水平。其二,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当前,主要是用城市富余的图书支援乡村图书馆,待农村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将一部分有乡村特色的书籍充实城市图书馆,达到城市图书的多元化。此外,还有管理经验分享机制、农家书屋馆员培训机制等等。

4.统筹城乡图书馆网络化分布。城乡图书馆合理分布格局,将减少因地理位置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在既定的城乡图书馆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拿出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整体分布图,总体考虑农村图书馆的点状分布,城市图书馆的点状分布。以及农家书屋在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偏远地方的合理分布,在一村一书屋原则不变的情况下,以惠民节约为原则,适当增减。

5.构建适合城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城乡图书馆一体化必然带来城乡图书馆价值观的整合。目前城市图书馆价值观由于其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原因被刻上了明显的城市烙印。而农家书屋多以守则、规则、规矩等粗浅形式体现其模糊的价值观。总体上,作为整体,农家书屋的价值观还处在酝酿前期。尽管如此,在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整合城乡图书馆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因为统一的图书馆价值观,不仅可以使城乡读者、城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增加认同、凝聚共识,顺畅交流、便利联动,而且城乡图书馆价值观的构建将深化城乡文化一体。

上一篇:嘉兴市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状况调查及思考 下一篇:浅谈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