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三张面孔

时间:2022-10-07 01:38:52

【摘 要】寇准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创作-历史事功-人品个性” 合一的综合体,给人以“政治家”“清官”“诗人”三张面孔的有机统一的印象,“莱公经济业,志在巴东诗”,可谓是对寇准全面而准确的批价。

【关键词】寇准;政治家;清官;诗人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历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北宋著名政治家。19岁(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政绩显著,深受宋真宗赏识,被召入朝任职,任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等职,性豪率,敢直言。真宗景德元年(1004)冬,契丹攻宋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的寇准力排众议,叱退迁都南京或成都的主张,极力促成真宗亲征至澶州督战获胜,迫使契丹议和,成就“澶渊之盟”历史大功。后为王钦若所谗,罢知陕州。天禧三年(1019)因顺应真宗意旨,奏言天书下降,再为相。真宗病时,因卷入皇家内争,被丁谓谗诬,罢相。后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封莱国公,谥忠愍。寇准在巴东时,曾自选其诗一百五十六首编为《巴东集》一卷,又自为之序。现存《寇忠愍公诗集》3卷,《寇莱公集》7卷。下面以《巴东县志》的有关诗文记载来谈谈寇准给我们留下的不同形象。

首先谈谈作为政治家的寇准,“期年之间,政化大行。”(光绪续修《巴东县志.名宦》)此八个字说明寇准,政治才干杰出,一年即大见政绩。南宋政治家,诗人王十朋给予高度评价:“公为是邑时,年方踰冠,有爱在民,世呼为寇巴东。其后致身宰相,践其所言。景德澶渊之功,尤为儁伟。方契丹入寇,中外洶洶,当时苟从建议之臣幸蜀、江南,则胡马不止于饮河洛,而三光五岳之气必分。公独毅然决亲征之策,銮舆一动,丑虏自毙,社稷安于泰山,天下混一者二百年。较其功烈,与傅岩之人,任舟楫之寄,中兴有商,未可得而轻重。然性素刚直,不与物浮沉,晚节为奸邪所挤,流落南荒以死,天下至今哀之。”① “呜呼莱公,相我真宗。契丹南牧 ,朝野洶洶。群臣劝帝,幸蜀江东。微公决策,天下兴戎。百年无兵,系谁之功。”②“制锦工夫早不同,至今人道寇巴东。澶州一段奇功业,自在孤舟野水中。前双柏今何在,渡口孤舟依旧横。不似公安插竹处,凛然容貌尚如生。”③“莱公经济业,志在巴东诗。斯人不复见,亭上秋风悲”。④这最后一首诗,则把他的政治才干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说他的政治才干,见于为官巴东时期的诗歌创作,这个评价很有见地,也切合实际,其他人也有同感。

苏辙经巴东写下《秋风亭》诗:“人知公惠在巴东,不知三朝社稷功。”寇准事功以“澶渊之盟”为代表,集中表现了他的全面才干。王安石在《澶州》诗中歌颂道:“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这些后辈文学家兼政治家,都高度肯定其治国安邦的韬略。寇准政治志向可见于《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貌荒凉惨动耳目噫贤者》诗:“馀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 表达他希望如屈子一样辅佐国君安定天下的志向。

寇准有爱民、廉洁、能干的历史声誉,是民间口碑响亮且历久不衰的著名“清官”之一,在当时就有“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汴京民谣。《巴东县志》也记载了寇准清廉品德的形成过程:“寇莱公自少富贵,享用过奢,及拜枢密,赏赉尤厚,宾客莫不称叹。独一老妳潜然隋泪,公惊问故,曰:‘太夫人捐馆时,欲求一缣作衾禭不可得,安知相公有今日耶?’公抚心大恸,由是折节从俭。老妳善于进谏,公勇于改过,均足为法。”

在巴东人民的心目中寇准是一名难得的好清官,传说他离任时万民打伞相送,被后人誉为“寇巴东”。他上任伊始即劝民耕作,修了劝农亭,为了不误农时,他把要百姓做的事提前公布于县衙墙上,让百姓早知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生产生活,为平定水患,铸造铁权镇住江中水怪,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因此他治下的巴东很太平,他自己官也做得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吟诗作赋,游山赏景,这些从其诗中随处可见。

从《巴东县志·艺文志》中所录的十余首诗歌之中,我们发现寇准又是一名颇有艺术才华的诗人。

寇准与潘阆、王禹偁、林逋、“九僧”、平民诗人魏野等交游唱和,诗风有些近似,与西昆体代表杨亿是诗友与政友。一般研究者把他列为主要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盟主,如认为他的五律如《冬夜旅思》等情思凄婉,很有贾岛风味。为寇准诗集作序的同时代人范雍则说他“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如寇准的名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明显化自韦应物诗句。《四库提要》称寇准的诗作“含思凄惋,绰有晚唐之致”。

从《巴东县志》所录的十余首诗中,表现了以下主题:

其一: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如《庚辰岁将命至巴东时已秋序霜荷索然偶赋是诗用遣幽怀》:

乘轺偶将命,抚俗烟江湄。地僻接穷峡,务简稀公期。

秋信任无趣,野怀良自宜。月白夜蝉响,池晴风荷衰。

溪云入破牖,山菊开疏篱。贳酒不能醉,乡园空结悲。

徘徊独凝望,目极长天涯。

这大概是初到巴东赴任时所作,对做县官的无奈,对巴东的偏僻荒凉与孤独寂寞,对家园的深切怀念,都真切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没有丝毫的矫情,从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普通的常人,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忧国忧民的形象。

其次,最多的是巴山楚水触发的浓浓乡情,如《巴东书事》:

乡思终日有,孤谈厌琴樽。众木侵山径,寒江逼县门。

浪沉滩见脊,雨过壁生痕。憔悴悲蘭蕙,因思楚屈原。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警。

《巴东寒食》:

春雨潇潇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雨断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辰空自感流年。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春晚书事》:

春尽江天景寂寥,思乡还在楚云遥。林花经雨香犹在,堤柳无风絮自飘。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青梅时节迟归计,且逐馀芳殢酒瓢。

《池上秋书》:

虚斋独语复书空,闲对林塘思少同。霜叶声乾飘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风。

时平偶作青衫吏,心老浑如白发翁。昨夜渭川归好梦,一船烟雨打孤篷。

《秋夜怀归》:

渭水苔矶阻旧游,梦回空馆却凝愁。一声江曲巴云暝,夜半山风楚树秋。

星落古池孤影动,灯摇疏壁冷光幽。迟明不寐空搔首,踪迹何由得狎鸥。

《秋夕书怀》:

官路时风渐识情,一悲前计远愁生。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

县令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穷通休问巢莲骨,大抵无徒是至清。

这些诗中,不管是春光明媚的春天,还是秋高气爽的秋天,青年寇准始终不能忘怀的是北方的家园渭川,并且把思家与政治上的不得志联系在一起,即使“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样的名句,表达的也是风景虽好,与我何干这样百无聊赖的寂寞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寇准对巴东为官是不乐意的,但是又是不得已的,皇命难为,县令太苦,寂寞孤独,有家难回,愁苦满怀,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好公仆。但是作诗和做官是两码事,寇准并没有把作诗的心情带到为官的工作中去,这是要区别开来的。

其三,描写巴东风景,表达朋友情谊。如《巴东驿秋日晚望》:

楚驿独闲望,山村秋暮天。数峰横夕照,一迪起江船。

遗恨须言命,冥心渐学禅。迟迟未回首,深谷暗寒烟。

《题巴东寺》:

寺在啼猿外,门开古涧涯。 山深微有径,树老半无枝。

望远云长暝, 谈空日渐移。 恐朝金马去, 还失白莲期。

《巴东县斋秋书》:

讼庭终日静,琴鹤一长闲。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

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班。幸有江云看,何须卜往还。

《巴东有感》:

长岁天涯悲断梗,逢君无处不伤情。

那堪日落红楼畔,更听萧萧杜宇声。

《县斋春书十二韵》:

县幽无俗事,公退只高吟。江到荆门阔,山连蜀国深。

峡云长映日,蛮雨易成霖。群雀鸣春院,饥猿叫夜岑。

庭荒多古木,地僻见沙禽。印锁残阳后,人归叠翠阴。

思乡空索寞,素分信浮沉。乐静稀尘累,甘闲负壮心。

衰容常懒栉,病发岂胜簪。寡欲慵求友,防邪每自箴。

浇风终耻合,前事固难谌。望断天涯外,离魂欲不禁。

《春昼》:

年长追游兴渐凋,况兼巴峡景萧萧。

闲斋为谢杨花到,时拂残书慰寂寥。

《归州留别傅君》:

杨柳如丝拂画桥,此中留语欲魂销。

还愁别后巴东馆,独听空江半夜潮。

这些诗很有南国水乡特色,尤其《县斋春书十二韵》,写景如画,且景中寄情,有唐人风情,又有宋诗理趣,既有真实的历史价值,又有很强的文学价值。作为诗人的寇准,在诗中塑造的是一个不得志的青年才俊的自我形象,这一点,苏轼的评价可以与寇准的诗歌相互应证,《过巴东不泊闻有莱公迹》(苏轼):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闻道山中树,犹余手植松。

江山养豪俊,林薮困英雄。

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苏轼认为寇准作巴东县令是大材小用,是人生“未遇”明主,是寂寞“英雄”被困“林薮”,这与寇准自己诗歌传达给我们的印象是一致的,诗歌中的寇准是一个真实的灵魂的再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综上所述,《巴东县志》中给我们再现的是三个寇准形象:后人评价的寇准因为带有崇敬的主观色彩,展示的是伟大政治家和清官的形象,而寇准自己的诗歌,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英俊诗人形象,这就是寇准给我们展示的三张不同的面孔。

注释:

①寇忠愍公祠记. 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51页。《巴东县志》(清同治五年修光绪六年重刊)有王十朋同名文章,一两处文字略有出入。

②寇莱公赞. 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71页。《巴东县志》有王十朋同名诗歌,一处文字略有出入。

③宿巴东县怀寇忠愍公. 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60页。《巴东县志》记载为《过巴东县怀寇忠愍公》“段”字在县志中为“叚”。

④夔路十贤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页。《巴东县志》为吊寇莱公。

作者简介:

阳卓军,男,1964年出生,土家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古代文学教师,研究方向,唐以前文学与土家族文化史。

上一篇:On the Existentialism andits Influence on t... 下一篇:Analysis of Natural Image in Shelley’s P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