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课堂

时间:2022-10-07 01:28:52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课堂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的智慧激发教师的智慧,学生的智慧碰撞学生的智慧,智慧在课堂中生长、流动、升华。最终使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课堂 新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结构 习惯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重点。如何适应时代潮流改革课堂教学,这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来根据自己教学经验,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利用“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为主要培养目标,钻研教学?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和累人的学习方法以一种崭新的模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因此,优化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始终以目标教学为中心,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不超纲.第二,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不能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真正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是“了解”的不能定成“理解”,“理解”的就不能定成“熟练运用”。第三,要保证教学目标定向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设计都要瞄准目标,凡目标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并实施当堂检测,保证大面积达标。否则,课堂教学将陷入随意性、盲目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和学生班级状况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结构是知识传授结构、时间安排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知结构等子结构的集合。只有这些关系有机衔接,和谐有序,才能产生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制造“钥匙”。第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的规律安排教学

素质教育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充分地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实施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化的思维。如创造课堂情境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让学生有了探索的需要;把枯燥的讲解变成形象的课件演示;把疑惑留给学生,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悟知识的奇妙。二、教育就是激励、赏识、期待,教育要用爱心、耐心、信心、细心、责任心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落后,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经常看到如此的渴望,所以,在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不断的鼓励他们、赞赏他们、帮助他们。我经常对他们说“我觉得你可以;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回答很完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都很喜欢你的表现”等之类的话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我对怎样引导学生交流挖掘知识本质有以下想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帮助学生准备交流的素材,产生交流需要。二、指导学生发言时做到表述清楚重点突出。三、教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四、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问题。五、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六、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三、优化课堂教学,重视习惯教育,养成良好风尚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课堂上学生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完成“自律”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另外,还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有的可以正面教育,有的可以严辞警告,有的可以动之以情,有的可以委婉启发——因人因事而异,让学生懂得要做自己行为习惯的主人。

上一篇:课前预习促进高效学习 下一篇:农村教师心理素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