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10~16周妊娠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7 01:05:5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10~16周妊娠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年5月~2009年5月要求终止初孕10~16周的120例健康妇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凡诺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引产有效率、胎儿娩出时间及引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具有其引产时间短、引产后出血量少、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终止中期妊娠方法。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终止初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4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素类药物终止停经49天的早孕,其完全流产率>95%。如果妊娠>10周,在10~16周妊娠多采用钳刮术,而钳刮术操作繁锁,对初孕妇易产生机械性伤害。在药物处理上往往多用注射利凡诺,但流产时间长或不完全流产占的比例较大。米非司酮具有终止多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sup】[1]【/sup】,并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缩短引产时间。米索前列醇用于抗早孕的预防剖宫产后出血成功率为96.4%,且应用简单、效果可靠、易掌握、安全、不良反应小、价格低等特点。本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10~16周妊娠,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5月~2009年5月在本科室要求终止初孕10~16周的120例健康妇女,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两组进行测试对比。两组孕妇在年龄、孕产次、孕周经期等检查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采用米非司酮(25mg/片),米索前列醇(200mg/片),利凡诺针剂(100mg/支)。对照组采用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治疗组每12小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共3次,然后1小时给予米索前列醇200mg置阴道后穹隆(或舌下含服),每2小时放置1次。观察用药后至分娩结束时间、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手术1次成功率及孕妇终止妊娠后整个过程的身体临床表现是否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①正常完全流产:指用药后24小时内自行娩出完整胎儿胎盘,经B超检查无宫内残留物、不需清宫者及胎儿胎盘娩出后,因阴道出血多或淋漓不尽需清宫者。②不完全流产:指胎儿胎盘排出不全,B超检查宫内有残留物或出血多、时间长需清宫,病理报告为胎盘组织者,二者均属药物流产有效。③失败:用药72小时妊娠物尚未排出者为失败。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sup】2【/sup】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

结 果

两组引产有效率、胎儿娩出时间、引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及清宫率等结果情况比较,见表1~4。

讨 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产物较强的抗孕酮作用能引起子宫收缩,同时有扩张宫颈的作用【sup】[2]【/sup】。米索前列醇是在天然PGE化学结构上,经过2次履行后人工合成的,对各期子宫均有收缩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而利凡诺为一种消毒剂,经腹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术,通过药物本身引进子宫肌兴奋,增强子宫肌肉收缩的频率及紧张度,对于早期妊娠引产具有相当程度的效果,但必须是在妊娠10~16周的妊娠(中期)。本组研究显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引产法,无论是妊娠49天,还是10~16周的妊娠引产,成功率明显优于利凡诺引产法,其引产时间缩短,引产后出血量较少,即使流产不全,清宫术也比大月钳刮术容易【sup】[3]【/sup】。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隆上药,是安全有效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表2 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X±s)

表3 两组引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比较(X±s)

表4 两组清宫率情况比较(例)

参考文献

1 吴熙瑞.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579.

2 李迎君.摘译.前列磺酮与Ru 486联合使用终止中期妊娠的随机双育研究.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4,13(1):45.

3 上海市药物终止10~16周妊娠协作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临床多中心随机比较性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5):268.

表1 两组引产有效率比较[例(%)]

上一篇:曲马多和咪达唑仑静注预防剖宫产术中寒颤的疗... 下一篇:小儿支原体肺炎81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