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经验展开教学

时间:2022-10-07 12:33:10

基于学生经验展开教学

一、问题缘起

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北师大版教材把时分认识这个内容安排在两个阶段教学,在第一册安排了“整时半时的认识”和“快几时和几时刚过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第三册安排了“时分认识”。时间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丰富多样;第二,钟表结构复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次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甲老师的一节第三册“时分认识”的课,教学片段如下:

(一)谜语引入(略)

(二)研究钟面

1.教师提问: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请大家仔细看看,说说。

2.分组探究

根据提示自学,再和组里的同学交流。提示问题是:

①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②时针走1大格是( )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 走一大格是( )分。

③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是60分,1时=( )分。

3.教师带全班学生边交流边演示总结。(多媒体课件演示:分针走了1圈,时针走了1大格,小结:分针走了1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1大格是1时。)

(三)认识时刻

1.课件展示时间10时08分,读一读。同桌商讨一下这一时刻究竟是怎么读的?如有难度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老师拨时间学生练读,并说出怎么读出的。

2.学生归纳认识时刻方法。

3.教师小结。

4.时刻的写法。

(四)练习和总结(略)

整节课学生有自学,有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有重点指导,于是乎一切都合情合理,然而总觉得缺了什么。梳理后有3个质疑之处,第一,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是否需要按部就班地先认钟面再认读时间?钟面构造的复杂性是学生认读时间的最大障碍,但是机械分隔钟面认识与时间认读是否利于目标达成?甲教师让学生们花了约10分钟时间研究钟面的知识,而到了认读时间时学生并没有提高原有认读时间的水平,反倒缺少了认读时间的兴趣;第二,学生已有经验与教学目标的差距找准了吗?学生认读时间的困惑之处比如分的读法策略,接近整时的读法这些矛盾甚至没有在课堂中出现,因此造成学生带着什么经验进课堂还带着什么经验出课堂;第三,对合作学习在此运用的质疑。学生对于钟面构造的了解状况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如果问题太难,合作小组成员很少有人能解决或没有人会解决,那么组员间的互帮互助根本不可能实现。甲老师提供3个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识钟面,有许多学生自顾自拨着学具钟玩耍,完全忘记了活动的目的。

二、实践探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造成学生存在明显层次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如何读懂学生的已有经验”,“如何处理学生间经验的差距”,“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怎样设计合理的学习方式……”带着这些问题,我回到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解读学生经验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合理的学习方式,准确地把握学生经验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笔者对本班4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分析。

1.前测

前测调查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钟面展示5个时间,请学生认读时间并记录下来,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钟面的了解情况。

第一部分:认读时间的测试

第二部分:对钟面的了解调查

题目:(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1时=( )分

调查结果(一空计为一题):

2.分析

(1)学生的经验

时分认读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差异较大。除了已经学过的整时认读,其他类型的时间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地读写,有30%左右时分皆错。北师大版教材分别在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安排了时分知识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储备,由于教材的导向与生活的需要,虽然学生们还没有正儿八经在课堂认读过几时几分,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开始更精准地学看钟面了。

(2)学生的错因

第一种:分的读法错误面广。认读的5个时间,分针认读错误的比例远远高于时针,钟面上同一刻度位置表达时分的规定性不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种:时间的写法错误问题。时间有两种写法:电子表写法和文字记录法,学生容易出现两种记法混写,比如“1∶50分”;没有满10分用0占位的写法错误率高,如“6∶05”;认读正确写法错误的学生有12个,占到了30%。

第三种:时针在接近几时错误率最高。1∶50除了15人时分皆错的除外有8人次读成了2∶50,这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第四种:从钟面认识情况的调查结果中我发现正确题数4题和4题以下的共占72.5%,这说明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会认读时间但对钟面却一样缺乏了解,这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们还没有很好地理解钟面结构与时间认读的关系。

第五种:存在一些不典型的个别现象,比如时刻与经过时间混淆,有3人次把8时写成8小时。时针分针颠倒认读的情况也存在。

(3)学生的需求

不管是在完成问卷调查中还是在后来的个别访谈中,学生对于认读时间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妈妈教过我了”“我早会读了”。访谈的三个学生属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生1对分针的读法不是特别清楚,生2会读不带小格的分针表示的时间,且能用倒数的方法读出50分,生3能用乘法知识帮助看时间,但后两者对于快到几时的时针容易读错。

(二)展开教学实践

1.设计与意图

(1)学什么——钟面认识、时间认读、策略获得有机整合

学生已有一点认读几时几分的经验,但学生拥有的经验是零碎的或是模糊的,需要引导他们分析共享这些零碎经验,并适时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利用5个典型时刻9∶01、9∶05、9∶08、9∶55、

9∶60(10∶00)为载体,在认读9∶01时认识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认读9∶05时随机认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并讨论出分针指着钟面上的其他数字时可以采用乘法口诀解决,认读9∶08时讨论分针在2个大格之间如何认读,获得乘加乘减的策略,9∶55的认读也是一个交流的重点,学生可能会展开争论,体会接近整时时针的特点。由9∶60随机引入60分与1小时关系的研究。整个过程学生潜移默化感受时针分针行走的方向、变化的过程,钟面认识与认读时间相融合,交流认读方法中获得有效的认读策略。

(2)怎么学——经验交流、尝试归纳、难点争论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们在班级合作中学习。主要体现在两次活动中,第一次,是经验交流,充分利用部分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间大胆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第二次是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读法,培养数学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对认读时间方法的认识,体会钟面结构与时间认读的关系。

2.教学后测

(1)对钟面时间的认读情况

(2)对钟面情况了解的调查

(3)思考分析

第一,钟面结构认识与时间认读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发挥钟面认识对学生认识时间的帮助。第二,除了本人驾驭课堂的主观原因以外,认读时间对有些学生来说并非一节课就能掌握,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课外多与时间知识交朋友,适当增加课时跟进练习。

三、活动反思

(一)再现学生已有经验,构建新知平台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这往往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经验往往是零碎或是模棱两可的,但却是其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二)找准经验与目标差距,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抓住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找准经验与目标的差距,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的经验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

不管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教师讲授每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谓“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如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

[2]孙家芳老师“关于教材、知识结构”的观点

[3]刘加霞.读懂学生的经验、直觉与逻辑——以“角的度量”的学前调研为例

[4]孙东.教学不能仅仅是学生已有经验的再现.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浅谈对创新写作的几点构想